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石冰

双月刊

1673-5749

gwyxkqyxfc@vip.163.com

028-85502414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4号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楼8层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介绍国内、外口腔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新动态、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经验,主要供从事口腔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在校学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钟良军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度牙周炎损害牙齿支持组织的健康并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牙列缺损或缺失.在重度牙周炎的诊疗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诊疗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效果和诊疗体验.目前口腔临床常用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器械包括数字化牙周电子探针、牙周内镜、数字化口腔扫描和3D打印、数字化电子咬合记录仪、电子面弓等.本文就上述几种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牙周炎诊疗中,从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规划到治疗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进行阐述.

    数字化技术重度牙周炎牙周治疗

    可摘义齿数字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崔爱民王琪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可摘义齿制作过程复杂,义齿设计的准确性、制作的高效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受到口腔临床医生和技师的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以及操作技能等多因素影响.随着数字技术带来的从理论到实践的革新,数字化在可摘义齿的设计、制作、佩戴等多个环节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可获得固位稳定、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高质量修复体,并能减少复诊次数及单次就诊时间,是未来可摘义齿修复的趋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可摘义齿领域的文献,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趋势特征以及在可摘义齿制作流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可摘义齿数字技术修复体制作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在颌面部恶性肿瘤近距离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孙睿哲倪前伟高瞻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因发病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近距离照射治疗具有适形性高、剂量分布均匀等优势,因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数字可视化技术、3D打印技术等多项新型数字化技术已被用作近距离照射治疗的辅助手段,用于术前方案设计、术中引导、全程剂量验证等多个环节.而人工智能、数字化病理技术仍处于试用阶段,有望在未来进一步优化近距离照射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距离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总结,为未来临床应用发展提供思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距离照射治疗3D打印数字化病理人工智能

    碳点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符天宇张雪王思琪郭程祎...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和新型诊疗模式的进步,纳米医疗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碳点是一种具备荧光性能的零维纳米材料,可用于口腔癌诊疗,在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增强疗效上有明朗的前景,为口腔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基于碳点的口腔癌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碳点在口腔癌的诊断、化学治疗、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探讨碳点在口腔癌诊疗中的可行性,并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展望.

    碳点口腔癌诊断化学治疗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免疫治疗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京哲张素欣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本文重点介绍该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靶向该通路的药物研究近况.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抑制剂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癌术后言语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吴媚梁妍景彭雪沛陈卫宏...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癌术后患者言语功能的现况并分析影响术后言语功能的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31日—2023年3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调查表、言语障碍指数量表(SHI)、语音清晰度字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S)、家庭关怀指数(FAI)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口腔癌术后存在言语障碍的比例为70%,语音清晰度降低的比例为61%.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抑郁分量表(HADS-D,P=0.009)、FAI(P=0.004)、SSRS(P=0.039)及放射治疗(P=0.019)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口腔癌术后SHI的主要因素(63.8%);T分期(P=0.001)、收入(P=0.007)、饮酒(P=0.001)、肿瘤部位(P=0.001)及SSRS变量(P=0.013)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口腔癌术后语音清晰度的主要因素(55.3%).结论超过半数的口腔癌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受损,应从影响言语功能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

    口腔癌术后言语功能现况调查影响因素

    2003-2023年口腔癌智慧医疗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廖永珍王晓辉邱洁周加靓...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探究口腔癌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未来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2023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opus和PubMed数据库口腔癌智慧医疗主题英文文献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中国知网)数据库同主题中文文献,利用VOSviewer 1.6.18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被引频次、关键词进行循证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547篇英文文献和34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美国是该领域贡献最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学术交流紧密,而我国跨国、跨机构、跨团队合作较局限,网络结构具有明显地域性.此外,人工智能辅助口腔癌诊治是国内外文献共同关注的重点,英文文献侧重新型诊断技术的深层探索,中文文献倾向智慧康养及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应用探究.结论 口腔癌智慧医疗的持续发展使其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慧康养和中药特色药理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日益深远,早期预警筛查亟待成为智慧医疗关爱口腔健康的重要着力点.

    口腔癌智慧医疗循证可视化文献计量学对比分析

    大麻素Ⅰ型受体抑制与激活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

    龙海轮苏旭吾凡别克·巴合提张勇...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麻素Ⅰ型受体(CBlR)抑制或激活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大鼠硬腭部黏膜2 mm创伤造模,腹腔注射选择性拮抗剂Rimonabant Hydrochloride(SR141716A)和选择性激动剂Anandamide(AEA)持续7 d,记录创口平面愈合情况,组织学愈合情况,CB1R的表达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组织匀浆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CB1R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硬腭黏膜创口的愈合,CB1R抑制的动物伤口出现了明显的愈合延迟,同时伴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升高.结论 CB1R在大鼠硬腭黏膜创伤过程中表达于周围组织中,降低了局部组织的炎症水平,促进了伤口愈合.

    创伤愈合大麻素Ⅰ型受体硬腭黏膜

    隐形拔牙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前牙移动特征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李汪儒杨璞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前牙的移动特征.方法 采集1例正畸患者的上颌骨锥形束CT数据和上颌牙列口内扫描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软件,建立3种不同垂直骨面型(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透明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分析上颌前牙的移动趋势,分析各向位移量、转矩变化及牙周膜等效应力.结果 各垂直骨面型组均表现为牙齿向拔牙侧移动,移动方式为倾斜移动,根位移量小于冠位移量;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垂直向及矢状向位移量、牙周膜等效应力和转矩变化均表现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依次增多;尖牙的垂直向及矢状向位移量、牙周膜等效应力和转矩变化则表现为均角组最多,低角组最小.结论 在进行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前牙移动特征,制订个性化设计方案.

    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矫治生物力学垂直骨面型有限元分析

    儿童继发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分析

    韩峰朱凤节高黎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龋齿1年后复查的患儿120例,根据有无继发龋将其分为继发组(n=25)与未继发组(n=95),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初诊资料及口腔行为学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龋齿患儿出现继发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未继发组患儿在年龄、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填充材料、刷牙次数、父母帮助刷牙、饭后漱口情况、甜食进食次数、定期复查口腔情况、含氟牙膏使用方面与继发组患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水平、父母指导刷牙、饭后漱口、刷牙次数、甜食摄入次数、含氟牙膏使用情况及填充材料是影响患儿发生继发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继发龋的危险因素较多,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是降低儿童继发龋的重要措施.

    继发龋儿童危险因素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