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朱冬三

双月刊

1673-4416

fmujuan@163.com

0731-84472665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肾排石膏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下焦湿热型输尿管结石的效果

    刘永存苑士利侯书恒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保肾排石膏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下焦湿热型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128例下焦湿热型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给予保肾排石膏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8.13%(50/64)(P<0.05).观察组的血尿消失时间、腰痛缓解时间、排尿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两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期间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保肾排石膏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下焦湿热型输尿管结石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肾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疗法保肾排石膏肾功能

    微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刘坤李亮亮董安涛吴亚蒙...
    19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上尿路结石(结石长径为2.0~3.0 c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7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MPCNL组(给予MPCNL治疗)和RIRS组(给予RIRS治疗),每组各3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血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2(IL-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肾功能指标、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二期手术情况.结果 与MPCNL组比较,RIRS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肌酐、尿素氮降低,而住院费用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IRS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较MPCNL组降低(x2=4.126、5.258,均P<0.05).术后 3 d,RIRS 组患者的 TNF-α、IL-6、IL-2 均较 MPCNL 组升高,而 IL-10、IL-4、VAS评分均较MPCNL组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x2=0.127,P=0.722).与MPCNL组比,RIRS组患者的二期手术例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5,P=0.040).结论 MPCNL与RIRS均可治疗结石长径为2.0~3.0c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两者各有优缺点.MPCNL费用较低,但术中出血量较高,炎症反应较低;RIRS术后出血量较低,但费用和二期手术概率较高,可综合病情及患者意愿个体化制定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案.

    尿路结石输尿管镜检查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后出血的危险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陆海黄景智覃献朋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3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33例)和未出血组(27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患者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同时对该列线图的预测性和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 min、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糖尿病病史和存在结石残留占比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60min、BMI>24kg/m2、糖尿病病史和存在结石残留均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结果显示,手术时间≥60 min的总分为98分、BMI>24 kg/m2为61分、糖尿病病史为45分、存在结石残留为75分.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预测值均与实际值吻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较好(x2=8.199,P=0.15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结论 手术时间、BMI、糖尿病病史和结石残留均是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术后出血的危险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发现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出血

    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列线图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申凯廖有刚雷波颜良英...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来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模型对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1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既往ESWL史、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鹿角形结石、术前血糖水平、术中灌注量、术中通道类型、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资料,并进行尿路感染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拟合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的体质量指数>24 kg/m2、糖尿病、既往ESWL史、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3.5 cm、手术时间>100 min、鹿角形结石、术前血糖>6.1 mmol/L、术中灌注量>30 L、术中多通道、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 d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鹿角形结石、术前血糖、术中灌注量是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预测尿路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0.823~0.969).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提示模型预测有较高的准确度.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尿路感染率有较高一致性(x2=1.968,P=0.121).结论 术前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结石大小、手术时间、鹿角形结石、术前血糖、术中灌注量是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风险.

    肾结石输尿管镜检查经皮肾镜碎石术尿路感染

    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一期结石清除率及安全性的临床因素研究

    李柳林张扬马隆丛小明...
    2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一期结石清除率及安全性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泌尿外科微创中心一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的7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复杂性特殊结石患者,如髓质海绵肾、马蹄肾结石、肾盏憩室内结石等,最终纳入658例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与临床并发症(安全性)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一期结石清除率(SFR)及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658例患者FURL术一期的SFR为79.9%(526/658),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7/65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最大累计长径、结石CT值和手术时间与FURL术后一期SFR有相关性(均P<0.05);手术时间、结石累计长径与手术并发症有相关性(P<0.05).结论 临床上通过对输尿管软镜碎石结石中影响清除率及安全性的有临床意义的指标进行术前评估,可以合理地预测术后SFR及并发症,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术式,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肾结石输尿管镜检查结石清除率

    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张鹏李志刚庞昆韩从辉...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期为T1a期肾癌的手术治疗探索安全有效、对肾功能影响更小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的80例T1a期(肿瘤长径≤4 cm、外向型生长、远离集合系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中是否阻断肾动脉,分为肾动脉阻断组(术中常规行肾动脉阻断)和零缺血组(术中不阻断肾动脉或只阻断供应肿瘤的二级血管),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切缘均为阴性.肾动脉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零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动脉阻断的术后24 h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零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12~39个月,患侧肾功能均正常,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发生.结论 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可最大程度减少肾脏热缺血时间,保护患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T1a期肾癌的手术方式.

    肾肿瘤腹腔镜检查肾切除术

    基于SEER数据库的肾乳头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郭庆祥朱嘉伟李震蒋磊...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可以有效地预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5年SEER数据库中的1 075例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队列(753例)和验证队列(322例)中,运用Cox回归分析和LASSO分析确定术后OS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性能.结果 训练队列的肿瘤N分期患者多于验证队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ox回归分析及LASSO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R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首次确诊时的年龄、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术前和(或)术后是否行放疗以及肿瘤长径(均P<0.05).列线图的C-index及曲线下面积(AUC)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建模队列及验证队列中,1、3、5年OS的校准曲线也与实际生存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相符合.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用于预测pRC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列线图.经过验证,证实了其对OS具有有效的预测能力,有助于评估pRCC患者的预后及长期生存情况.

    肾肿瘤SEER数据库预后预测模型

    TMB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管波钱永张挺
    225-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肿瘤突变负荷(TMB)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获取肾透明细胞癌的体细胞突变数据、基因表达数据甲基化数据和相关临床数据以及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作组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的蛋白组数据,计算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TMB值并分析TMB与总生存率的关系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TMB值按降序排列,以中位数将所有肿瘤样本分为高TMB组(171例)和低TMB组(166例),对两组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对肾透明细胞癌突变率最高的前10位基因进行多组学分析.结果 高TMB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TMB组(P=0.035);肿瘤级别越高的ccRCC患者的TMB值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突变率最高的前10位基因中,突变数据和预后相关的只有BAP1 和 HMCN1;SETD2、HMCN1、MTOR、PBRM1、MUC16 的基因表达与 ccRCC 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BAP1、DNAH9、HMCN1、KDM5C、MTOR的甲基化水平与ccRCC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结论 高TMB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差,不同肿瘤分级患者的TMB值不同,其突变率最高的前10位基因在突变水平、转录组水平以及甲基化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

    肾肿瘤肿瘤突变负荷基因甲基化突变

    长链非编码RNA FTX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王旋刘静任山崔凯...
    22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FTX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取4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FTX表达,以FTX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量的均值2.61为界值,把患者分成低表达组(54例)和高表达组(48例).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的FTX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45.801,P<0.001);不同TNM分期、T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中的FTX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无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0.57±1.19)个月和68.52%,高于高表达组的(23.81±1.35)个月和31.25%(x2=14.524,P<0.001),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2.24±0.96)个月和72.22%,高于高表达组的(25.29±1.26)个月和34.42%(x2=15.806,P<0.001);FTX表达是前列腺癌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HR=2.155,P<0.05).结论 FTX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

    前列腺肿瘤RNA,长链非编码FTX

    铜死亡相关基因的分子分型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预后特征

    胡滨滨王梦梦夏祥伟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临床影响.方法 检索TCGA数据库中ccRCC患者的RNA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通过Limma软件包分析10种铜死亡分子的表达情况.采用Pheatmap和Corrplot软件包生成热图和表达相关图.患者样本按照5∶5的比率随机分为测试组和训练组,采用Cox回归筛选预后分子,根据平均风险得分将ccRCC样本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然后进行进一步的一系列模型验证,以评估该特征的预后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与CDKN2A表达的关系.结果 TCGA队列中共发现9个基因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有差异表达,随后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独立预后因子,通过构建预后模型进一步鉴定出4个风险基因,其中CDKN2A为唯一的高风险基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KN2A在ccRCC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浸润深度显著相关(均P<0.05).该基因的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铜中毒的代谢机制一致.结论 本研究的铜死亡相关风险评分模型被证明有助于预测ccRCC预后,可以扩大ccRCC的潜在治疗靶点范围,并可为揭示ccRCC中铜死亡的新机制提供巨大潜力.

    肾肿瘤铜死亡基因CDKN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