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SBAR麻醉交接框架的构建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应用

    姜蒙丽徐怡琼邱芝晴罗艳...
    276-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应用的ISBAR[身份(Identification,I)、现状(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麻醉交接框架,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函询以确定 PACU 交接指标、根据 ISBAR麻醉交接框架构建PACU交接核查表(下文简称为核查表),并对参与研究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2020年9月-10月共入组4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12例):根据核查表要求交接所有项目,交班时不使用核查表组(A组);根据核查表要求交接所有项目,交班时使用核查表组(B组).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交接项目、交接用时,两组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0)、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1)、出PACU(T2)时Ramsay镇静评分、RSS躁动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PACU不良事件、二次交接发生率及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次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入PACU至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交接项目多、交接用时长,入PACU至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短(均P<0.05).B组患者T0时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躁动分级、T0~T2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优于A组(均P<0.05).B组患者不良事件及二次交接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T1及T2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和RSS躁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护人员对核查表的满意率为91.3%.结论 ISBAR麻醉交接框架成功建立,并具有可行性,有效避免交接遗漏,提升交接质量,降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使医护人员间沟通简明、省时,提高医护人员满意率.

    ISBAR麻醉交接框架麻醉护理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交接核查表

    小儿术中急性肺栓塞抢救成功1例

    高婷婷杨振东
    285-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儿,女,14岁,因"卵巢扭转并坏死"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出现急性肺栓塞,行紧急溶栓治疗,并维持循环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下转入小儿重症医学科,经积极抗感染、抗凝治疗,患儿顺利脱机,安全出院,随访恢复良好.小儿麻醉状态下发生急性肺栓塞异常凶险,诊断和抢救难度更大,因此麻醉医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访视,严密观察术中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急性肺栓塞小儿

    床旁即时超声检查在指导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研究进展

    张靖君贾莉莉孙英刘伟华...
    28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通气在重症医学科、麻醉学科等广泛应用,是重症患者及全麻手术患者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或缩短均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准确评估撤机时机尤为重要.床旁即时超声检查因其无创、高效等优点在撤机过程中广泛应用.文章将从导致撤机失败的呼吸肌功能和心脏负荷两大方面入手,阐述呼吸肌超声、肺部超声、心脏超声检查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研究进展.通过多器官联合超声指标指导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或成为趋势.

    床旁即时超声机械通气撤机

    关键词的选取

    292页

    脑电图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评估以及预测中的作用

    韩登阳皮悦郭向阳韩彬...
    29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电图(EEG)可以记录脑细胞群自发性节律及非节律性电活动,是评估认知、觉醒和意识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传统EEG线性分析方法,EEG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理论在解析认知缺陷患者中枢脑网络障碍等更具有优势.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导致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病因.文章从线性与非线性角度解析目前EEG在AD诊断、评估以及预测中的应用现状,旨在探究EEG在评估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应用前景,以改善认知障碍患者预后.

    脑电图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

    艾司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张丽录亚鹏刘艳曹璐...
    29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司氯胺酮是集镇静、镇痛、麻醉于一体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副作用小等特点,临床常用于程序化镇静、围手术期、减轻癌痛和抑郁症患者等.由于儿童药理学代谢特点及临床用药经验不同于成年人,文章针对艾司氯胺酮应用于小儿麻醉,对其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经验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该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对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同的临床适用场景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儿童患者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艾司氯胺酮氯胺酮儿童麻醉

    艾司氯胺酮在妇产科围手术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宋文学曹天彪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司氯胺酮与消旋氯胺酮有着相似的药理学特点,同时又克服了很多缺点,具有效能更高、可控性更强、副作用更少的优势,相信会逐步取代消旋氯胺酮制剂应用于临床.文章总结和概括目前国内外艾司氯胺酮在妇产科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综述该药物在妇产科椎管内麻醉、全麻,门诊短小手术、日间手术,以及术后镇痛、预防寒战、拮抗抑郁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艾司氯胺酮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和开拓新的思路及新的研究方向.

    艾司氯胺酮妇产科学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麻醉方式的现状与未来

    李玉红李佳邓胜利
    308-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现外科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常用的微创手术.然由于患者多为高龄,各系统并发症多,以及手术需俯卧体位等原因,导致麻醉管理难度较大、麻醉方式选择困难.已有文献显示全身麻醉(GA)、局部浸润麻醉(LIA)、椎管内麻醉、竖脊肌阻滞(ESPB)等均可用于PVP/PKP.文章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就PVP/PKP麻醉方式的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选择PVP/PKP最适宜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旨在从麻醉角度为此类患者在临床上的快速康复提供支持.

    麻醉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外科

    计算机视觉在麻醉学中的应用进展

    李昊鹏王宇姚尚龙
    313-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视觉(CV)在麻醉学中的应用已日渐显现其潜力和价值,CV技术可以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优化资源分配和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回顾了CV在麻醉学中的现有应用,包括气道管理、神经阻滞和穿刺、麻醉深度(DoA)监测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预警等;也讨论了当前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数据获取、模型训练、解释性、鲁棒性等;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采用混合学习、迁移学习和联邦学习等新的方法或技术.CV技术有望对麻醉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其向更高的精准医疗水平迈进.

    计算机视觉围手术期机器学习机械通气

    腰交感神经与下肢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王晨魏明冯霞
    317-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对其治疗仍不满意,需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交感神经系统参与或维持疼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交感神经调控因其明确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慢性疼痛的有力治疗方式.然而目前其治疗机制仍不清晰.文章综述了腰交感神经节的解剖结构,腰交感神经参与下肢慢性疼痛的形成以及腰交感神经调控在下肢慢性疼痛中的应用.通过对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的回顾,以期为解决下肢慢性疼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交感神经系统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疼痛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