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计量资料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828页

    不同镇静方法用于儿童泌尿系统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回顾性研究

    王少超王磊赵文昝云雷...
    829-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方法用于儿童饮水后行泌尿系统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镇静中心接受镇静行泌尿系统MRI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和镇静管理系统收集患儿病历资料,按照镇静方法不同分为口服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滴鼻组(PO组)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组(Ⅳ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相关变量进行匹配,成功匹配到88对,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一次镇静成功率、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并分析用药前(T0)、入睡后即刻(T1)、检查开始时(T2)及苏醒后即刻(T3)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一次镇静成功率及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组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长于Ⅳ组(均P<0.05).Ⅵ组T3时心率明显低于PO组(P<0.05),各时点RR均低于PO组(均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心率、SpO2和RR均降低,除Ⅳ组T3时的RR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时比较,T3时PO组SpO2、RR及Ⅳ组RR均升高(均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两组患儿RR均升高(均P<0.05).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MRI检查,PO组出现4例心率下降和1例苏醒期烦躁,Ⅳ组有1例心率下降,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两种方法用于儿童饮水后行泌尿系统MRI检查均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未发生反流误吸情况.

    镇静儿童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磁共振成像

    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可视软性喉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儿中的应用

    许福生颜景佳魏媛媛林建水...
    835-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晋江市医院经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困难气道患儿40例,8~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插管组(W组)和直接电子软镜气管插管组(D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气道开放前均未给予肌松剂.W组采用8%七氟醚+8 Umin氧流量面罩吸入+2 μg/kg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经一侧鼻腔插入魏氏鼻咽通气道且由一位麻醉助手经鼻咽通气道行手控常频声门上喷射通气,麻醉医师经另一侧鼻腔采用电子软镜进行气管插管;D组采用8%七氟醚+8 Umin氧流量面罩吸入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BIS<75时经一侧鼻腔采用电子软镜插管,当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到90%时拔出电子软镜,面罩加压给氧,待SpO2回升到99%以上时再次插管.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前(T0)、插管成功即刻(T1)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最低SpO2,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耗时,插管时BI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W组插管时BIS、插管次数、插管总耗时均小于D组(均P<0.05),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D组(P<0.05).T1时W组MAP、心率均低于D组(均P<0.05),最低SpO2高于D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直接电子软镜气管插管相比,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儿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患儿最低SpO2、一次插管成功率均更高,插管总耗时更短,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但需要一位麻醉助手参与.

    鼻咽通气道电子软镜儿童困难气道

    术中气管切开术导致气管后壁撕裂1例报告

    汪赵立李宏琴
    840-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管切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减少无效腔、减少气道阻力、提高患者舒适性、更加方便地进行口腔护理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等.然而气管切开术存在相关并发症,尤其气管后壁撕裂会引起致命性后果.文章报道1例口腔癌手术术中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后壁撕裂,现整理此病例的围手术期管理体会,以期为气管切开术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气管后壁撕裂麻醉管理

    1例巨气管支气管症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张媛王海峰赵峰王帅...
    84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气管支气管症是临床少见的疾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特点是气管主支气管明显扩张,黏膜呈扇形向软骨环外突出,严重者呈憩室状.随着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因合并肺大疱、肺气肿而出现自发性气胸、杵状指等;疾病后期可出现呼吸衰竭.此类患者气管环粗大,行胸科手术时,如何选择气道管理工具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挑战.文章报道1例巨气管支气管症患者的麻醉管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质量高,拔管后顺利返回病房.总结此病例经验,以期为该类患者麻醉管理提供警示和参考.

    巨气管支气管症麻醉管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与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进展

    陈宝璇戚佳政王英伟罗猛强...
    849-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血管痉挛(CVS)、延迟性脑缺血及神经功能损伤等风险显著增加.开颅夹闭术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中外科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密切相关.围手术期麻醉医师应根据相应治疗阶段针对性采取适宜的血压管理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文章拟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前、麻醉诱导期、术中夹闭前后、术后的血压管理及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围手术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血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转归.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压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预后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在全身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白芙蓉易明亮饶新仪饶琳...
    85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影响患者预后.优化机械通气策略可以有效预防PPC.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也称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是一种新兴通气模式,目前大量文献表明其在多方面优于既往术中常用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文章介绍了PCV-VG的工作原理、实施方法及优势,对PCV-VG在全身麻醉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术中选择最优化的通气模式提供参考,从而降低PPC的发生率.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机械通气麻醉,全身

    参考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志代码

    858页

    锁胸筋膜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陈剑明郝志敏刘志恒
    859-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锁骨手术是手术室中常见的手术类型,全麻或神经阻滞均能满足手术需要.锁胸筋膜平面阻滞(CPB)是一种用于锁骨区域手术的新型阻滞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麻醉/镇痛效果确切,可避免膈神经麻痹和上肢运动功能阻滞,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受损、双侧锁骨骨折等患者.文章就锁骨的神经支配,锁骨手术常用麻醉方式,CPB的操作步骤、阻滞机制、临床应用及目前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锁骨手术锁胸筋膜平面阻滞

    意识障碍患者睡眠脑电图研究进展

    陈奕玮菅敏钰韩如泉
    86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眠障碍是意识障碍(DOC)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睡眠脑电监测作为一种无创技术,可以客观、定量地反映睡眠期间的脑电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DOC患者脑功能和意识的保留程度.文章介绍了 DOC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模式,将睡眠脑电图对于DOC患者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进行总结,并探讨了 DOC患者睡眠障碍可能的治疗方法,旨在为DOC患者的诊疗、管理及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意识障碍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