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神经外科麻醉进展

    菅敏钰梁艺张康大陈奕玮...
    897-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外科麻醉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大脑对全身生理参数波动的敏感度和神经外科手术的复杂性.近几年神经外科麻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肿瘤、脑血管病和颅脑创伤手术麻醉3个方面.文章总结2023年发表的神经外科麻醉相关研究进展与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改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

    神经外科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麻醉

    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幼鼠单次术后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影响

    张月晗涂志祎王妍妍吕雪阳...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幼鼠单次术后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C57BU6孕鼠8只,孕18 d.出生后8日龄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只):对照组和麻醉手术组.对照组幼鼠给予40%氧,麻醉手术组幼鼠给予40%氧、3%七氟醚麻醉,麻醉后行剖腹探查手术.两组建立麻醉手术模型后1.5 h各取3只幼鼠麻醉后处死,取脑组织做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补体C3(C3)的表达情况;小鼠30日龄时两组各取6只麻醉后处死并取海马组织,免疫印迹法检测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含量.其余每组各18只幼鼠于30~36日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试验、空间探索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麻醉手术组幼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的第6天和第7天逃避潜伏期均延长(均P<0.05),第7天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麻醉手术组海马区域C3/GFAP表达升高,即海马区域星形胶质细胞向A1型极化比例较高(P<0.05),PSD95含量较低(P<0.05).结论 幼鼠单次麻醉手术后即可产生认知功能损害.星形胶质细胞向A1型过度极化,导致海马区域PSD95水平降低.

    星形胶质细胞七氟醚单次手术认知功能损害幼鼠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陈余杨剑
    911-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能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A(PKA)改善丙泊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对海马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7日龄SD大鼠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20只):对照组(Con组)、丙泊酚组(Pro组)、Dex组、Dex预给药组(DP组)、PKA特异性拮抗剂(H89)+DP组(HDP组)、二甲基亚砜(DMSO)+DP组(CDP组).Pro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待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后(40~60 min)追加丙泊酚50 mg/kg;Con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ex组腹腔注射Dex 25 μg/kg;DP组腹腔注射Dex 25 μg/kg,20 min后按照Pro组给药;HDP组和CDP组分别腹腔注射H890.05 mg/kg和0.1mlDMSO,1h后给药同DP组.大鼠分组处理后同窝饲养至30日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D(GSDMD)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LDH浓度.结果 与Con组比较:Pro组、DP组、HDP组及CDP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第2~4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海马组织p-PKA蛋白水平降低,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水平和LDH浓度升高(均P<0.05).与Pro组比较:Dex组、DP组和CDP组大鼠第2~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均P<0.05);海马组织p-PKA蛋白水平升高,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水平和LDH浓度降低(均P<0.05).与DP组、CDP组比较:HDP组大鼠第2~4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海马组织p-PKA蛋白水平降低,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水平和LDH浓度升高(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ex能够改善丙泊酚诱导的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KA下调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海马组织细胞焦亡有关.

    右美托咪定发育期学习记忆功能丙泊酚蛋白激酶A大鼠

    维生素D在改善七氟醚麻醉致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张佳雷武杰杨永妍于泳浩...
    917-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在改善七氟醚麻醉致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12月龄C57BL/6J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正常老年小鼠+七氟醚组(S组)、VD(+)老年小鼠+七氟醚组[VD(+)组]和VD(-)老年小鼠+七氟醚组[VD(-)组].采用骨化三醇灌胃构建VD(+)老年小鼠,采用避光及特殊饲料饲养构建VD(-)老年小鼠.S组、VD(+)组、VD(-)组小鼠在密闭环境中每日吸入60%O2与3%七氟醚混合气体,连续3d;C组小鼠每日吸入60%O2,连续3d.模型建立成功后第3天进行连续6d的水迷宫实验,记录4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第1~5天)与穿越平台次数(第6天).取小鼠脑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VD含量,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钼酸铵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CA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V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VD含量较高(P<0.05),V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VD含量则较低(P<0.05),S组小鼠海马组织中V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VD(-)组小鼠水迷宫实验中第2~5天逃避潜伏期较长(均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少(均P<0.05);VD(+)组小鼠第2天逃避潜伏期较长(P<0.05),第3~5天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VD(+)组和V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较高(均P<0.05),CAT和SOD活性较低(均P<0.05),SYN和PSD-95表达均较低(均P<0.05).与S组比较:VD(+)组小鼠第3~5天逃避潜伏期较短(均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多(P<0.05),小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较低(P<0.05),CAT和SOD活性较高(均P<0.05),SYN和PSD-95表达较高(均P<0.05);VD(-)组小鼠第2~5天逃避潜伏期较长(均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少(P<0.05),小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较高(P<0.05),CAT和SOD活性较低(均P<0.05),SYN和PSD-95表达较低(均P<0.05).与VD(+)组比较:VD(-)组小鼠第2~5天逃避潜伏期较长(均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少(P<0.05),小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较高(均P<0.05),CAT和SOD活性较低(均P<0.05),SYN和PSD-95表达较低(均P<0.05).结论 VD通过减轻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增强突触可塑性,改善七氟醚麻醉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维生素D七氟醚认知功能障碍小鼠

    术前口服不同剂量碳水化合物溶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王萧晗程建鑫盛婧祎郭珊珊...
    923-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术前2~4h 口服不同剂量碳水化合物溶液(枢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择期行LC手术的患者15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Ⅰ、Ⅱ级,体重指数(BMI)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50例):空腹对照组(C组)、口服200 ml枢能组(P1组)和口服400 ml枢能组(P2组).3组患者均于术前1晚22点禁食、24点禁饮,P1组和P2组于术前2~4h分别口服枢能200 ml和400 ml,C组不饮用任何液体.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于麻醉诱导前10min(T1)和拔管后10min(T2)测定空腹血糖(FG)和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通过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SI);于T1时通过床旁胃超声测量患者右侧卧位下胃窦横截面积(CSA),评估胃容量(GV)、胃容量体重比值(GV/W)、GV/W>1.5 ml/kg的发生情况和Per-las分级,观察反流误吸发生情况;记录T1、T2时患者饥饿、口渴和焦虑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入室(t1)、麻醉诱导(t2)、切皮(t3)、气腹(t4)和撤腹腔镜(t5)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C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P2组(P<0.05);与T1时比较,T2时C组患者血糖水平较高(P<0.05),3组患者胰岛素水平、HOMA-IR及HOMA-ISI均较低(均P<0.05);T1、T2时3组患者胰岛素水平、HOMA-IR及HOMA-I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3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2组患者右侧卧位时CSA高于C组(P<0.05),Perlas分级1级发生率高于C组和P1组(均P<0.05);C组与P1组患者Perlas分级1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GV、GV/W、GV/W>1.5 ml/kg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Perlas分级2级和反流误吸.与C组比较,T1时P2组患者口渴和饥饿VAS评分较低(均P<0.05);T2时P1组患者饥饿评分较低(P<0.05),P2组患者口渴和饥饿评分较低(均P<0.05).与P1组比较,T2时P2组患者口渴和饥饿VAS评分较低(均P<0.05).3组患者T1和T2时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5时MAP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2~4h口服200 ml或400 ml枢能虽然对LC患者术中IR无明显影响,但可减轻患者口渴感和饥饿感;但口服400 ml枢能有导致胃容量增加的风险.

    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抵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排空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冯蓓杨晓霞高宇博
    929-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9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94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苏醒期谵妄分为谵妄组(19例)和非谵妄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实验室参数,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术后儿童疼痛行为量化评分表(FLACC)评分]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4例患儿中有19例(25.3%)发生苏醒期谵妄.谵妄组患儿年龄低于非谵妄组,mYPAS评分、术后FLACC评分>4分的比例高于非谵妄组,术前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非谵妄组,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低于非谵妄组(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及术前实验室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比值比(OR)0.66,95%置信区间(CI)0.445~0.991,P<0.05]、术前淋巴细胞计数高(OR 1.57,95%CI 1.026~2.402,P<0.05)、mYPAS评分高(OR 1.03,95%CI 1.004~1.057,P<0.05)、术后 FLACC评分>4分(OR 5.95,95%CI 1.797~19.687,P<0.05)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FLACC评分>4分(OR 5.32,95%CI 1.470~19.232,P<0.05)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发生率为25.3%.FLACC评分>4分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龄前期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苏醒期谵妄危险因素

    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注射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应激的影响

    王鑫智尹鹏程王瑞张林忠...
    934-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注射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应激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C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试验组(L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拔管后(T2)、术后2d(T3)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浓度,记录两组患者T3时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患者T3时QoR-15评分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C组患者T2时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均降低(均P<0.05),NK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L组患者T2时NK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3时CD4+T细胞百分比、B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均P<0.05),NK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T2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B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均P<0.05),NK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C组患者T3时CD4+/CD8+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患者T2、T3时CD4+T细胞百分均较高,NK细胞百分均较低,T2时CD3+T细胞百分比较高(均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hs-CRP、IFN-γ浓度均升高(均P<0.05),L组患者T2时PGF2α、PGE2浓度均降低(均P<0.05);与T2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hs-CRP、IFN-γ浓度均升高(均P<0.05),L组患者T3时PGF2α、PGE2浓度均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L组患者T2时PGF2α、PGE2浓度均较低(均P<0.05),T3时hs-CRP、IFN-γ浓度均较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硫酸镁静脉注射可以减轻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免疫应激,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利多卡因硫酸镁免疫应激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

    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马玉刘育贤李彭依刘辉...
    939-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3:2分为PCEA组(21例)与PCIA组(15例).两组其他麻醉相同基础上,PCEA组术后采用罗哌卡因(0.15%)联合芬太尼(2mg/L)的PCEA方案,PCIA组术后采用芬太尼(12μg/kg)的PCIA方案.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2、4、8、16、24、36、48h静息及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4h、术后48 h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EA组患者术后4、8、16、24、36h静息及运动NRS评分低于PCIA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8 h时静息及运动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EA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IL-6水平低于PCIA组(P<0.05),PCEA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IL-1β、IL-6、IL-10水平均低于术后24 h时(均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PCEA较PCIA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患者术后48 h血清IL-6水平.

    硬膜外镇痛患者自控镇痛食管切除术细胞因子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对产妇体温和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鲍建中张爱荣张霞王月新...
    94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对产妇体温和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待产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观察组硬膜外镇痛采用PIEB,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CEI),镇痛药物均为0.08%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4 mg/L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产妇一般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镇痛前(T1)和镇痛后1 h(T2)、2 h(T3)、3 h(T4)、4 h(T5)、5 h(T6)及胎儿娩出即刻(T7)时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胎心率,T1~T7及分娩后2h(T8)时产妇发热情况.检测两组产妇T1、T7时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水平.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和舒芬太尼用量,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产妇各产程时间及使用缩宫素、产钳助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量>500 ml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肤瘙痒、低血压、尿潴留、恶心呕吐等).结果 与T1时比较:T2~T7时两组产妇VAS疼痛评分较低(均P<0.05);T3~T8时对照组产妇MAP较低(均P<0.05),T3~T6及T8时观察组产妇MAP较低(均P<0.05);T2~T8时两组产妇心率较低(均P<0.05);T2~T6时两组产妇胎心率较低(均P<0.05);T,时两组产妇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高(均P<0.05),IL-10水平较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T3~T7时VAS疼痛评分较低(均P<0.05);T5~T8时发热率较低(均P<0.05);T7时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低(均P<0.05),IL-10水平较高(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较长(P<0.05),按压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和舒芬太尼用量较少(均P<0.05);会阴侧切率较低(P<0.05).其他指标两组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EB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产妇产时发热,适度维持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并能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用量,降低会阴侧切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时发热辅助性T细胞

    多药耐药蛋白1 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黄秋瑞安建中秦小凤王琛...
    95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多药耐药蛋白1(ABCB1)C1236T基因多态性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骨折手术的372例患者,术前采集静脉血进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172例)、杂合子组(CT组,152例)、突变型纯合子组(TT组,48例),手术结束后连接并使用静脉镇痛泵.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3、7d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和过度镇静)的发生情况.结果 372例患者中,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C组和CT组比较,TT组患者术后1dNRS评分、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和过度镇静发生率均较高(均P<0.05),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更早(P<0.05).与CC组比较,CT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均较高(均P<0.05);各组患者术后3dNRS评分、术后7dNR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BCB1 C1236T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舒芬太尼镇痛效应个体化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多药耐药蛋白基因多态性舒芬太尼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