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卫生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卫生学杂志
环境卫生学杂志

金银龙

双月刊

2095-1906

hjwsxzz@126.com

010-83132331

100050

北京宣武区南纬路29号

环境卫生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于“国外医学”系列情报刊物。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主要以综述、编译及简讯等形式报道国外劳动卫生、职业病、工业中毒、环境卫生、环境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毒理学、各种有关的检测方法、儿少卫生等卫生学各个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为有关科研、教学和卫生防病人员及时提供大量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亲代斑马鱼暴露于BPA及其类似物对子代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

    晁昱刘昱辰曾丽雯邵琪...
    459-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亲代斑马鱼持续暴露于双酚 A(bisphenol A,BPA)及其类似物,对子代斑马鱼发育情况、行为学特征和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70 条 4 月龄雌性斑马鱼随机分为 7 组(对照组、BPA、BPS 和 BPF 浓度分别设定为0.1 以及 10.0 μg/L暴露组),连续染毒 28d后,收集鱼卵,分析计算其子代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变化;利用体视显微镜拍摄并测量受精后 72 小时(hour post fertilization,hpf)幼鱼的眼睛尺寸、眼间距、体长、心率和相对血流量以及 96 hpf活性氧水平;利用 Zebrabox斑马鱼行为追踪分析仪记录斑马鱼幼鱼行为学活动;qPCR 分析钟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BPA、BPS和 BPF暴露 28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的死亡率上升(P<0.05),孵化率、心率、相对血流量均降低(P<0.05),自发运动的振幅下降(P<0.05),活性氧含量及钟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有所扰动.结论 亲代斑马鱼暴露于 BPA 及其类似物可能通过钟基因的改变导致子代斑马鱼的发育异常.

    双酚A(BPA)双酚A类似物斑马鱼生物钟发育毒性

    隧道施工作业人员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适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意刘晓旭乌瀚宝栎尔陈霞...
    468-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隧道施工作业人员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适合性与工人头面部尺寸之间的关系,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某隧道施工作业现场工人 200 人为研究对象,调查个人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使用TSI Pro+8038、8048 进行折叠式和杯式口罩适合性检验,手持三维扫描仪进行头面部尺寸测量.结果 适合性检验单因素分析,研究对象佩戴口罩形状和所属民族对通过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头面部尺寸测量显示,折叠式口罩 9501V+额最小宽,9502V+两耳屏间宽,杯式口罩 8576 两耳屏点间颌下弧长、两下颌角宽、鼻宽和 BMI,8577 头冠状弧、耳屏鼻根长、两耳屏点间颏下弧长、颈围、形态面长和 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合性检验多因素分析,形态面长、鼻宽和 BMI 值与适合性检验通过的概率呈正相关,口宽值呈负相关.相较于折叠式口罩,杯式口罩通过的概率更大.头面部尺寸分栏总体覆盖率为 85.0%,折叠式和杯式口罩的#5、#7、#8、#10 通过人数较多.结论 对于本次现场研究的施工作业人员,杯式口罩较折叠式口罩更为适用;形态面长、鼻宽和 BMI的值越大,口宽的值越小,适合性检验的通过概率越高,结合我国头面部尺寸分栏标准,形态面长可作为快速选择口罩的主要判断依据,鼻宽、口宽以及 BMI可作为适合性检验的主要参考依据;为提高呼吸防护效果,建议通过适合性检验为工作人员筛选合适的口罩类型.

    颗粒物防护口罩适合性检验头面部尺寸颜面分栏

    2016-2019年西宁市极端气温对非意外120急救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廖星豪宁振旭李永红何淑珍...
    475-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宁市极端气温与非意外 120 急救量的关联,识别脆弱人群.方法 2016-2019 年西宁市 120 急救量数据来源于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逐日气象资料来源于青海省气象局、大气污染数据来源于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浓度、湿度、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拟合日均气温与急救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和年龄别亚组分析.结果 2016-2019 年期间,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共接诊西宁市非意外 120 急救量48 354 人次,日急救量中位数为 29 人次.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能引起非意外 120 急救量增加,高温当日出现效应并持续6 日,而低温滞后 5 日后出现效应并持续 11 日.总人群在极端低温(P2.5:-10℃)下的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cumulative relative risk,cumRR)(lag0-19 d)为 1.49(95%CI:1.09~2.04),极端高温(P97.5:21℃)下的最大 cumRR(lag0-9 d)为 1.15(95%CI:1.06~1.25).不同人群的累积效应值略有差异,女性的累积冷效应高于男性,<65 岁人群的累积热效应高于≥65 岁人群.结论 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能增加西宁市居民非意外急救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在极端高温下健康危害效应产生迅速但短暂,在极端低温下健康危害效应产生缓慢但持久.

    极端气温非意外120急救量时间序列

    盐城市气温与居民死亡关联分析: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晁建磊孙佳皓刘付东孙伯超...
    48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温度对盐城市居民死亡的健康效应.方法 分别从当地疾控部门、气象局和环境监测中心收集 2015-2019 年盐城市居民逐日死亡数据(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气象和空气污染数据.通过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价气温与居民死亡关联.结果 气温与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呈"U"型.极端低温与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呈现滞后性,相对危险度(RR)在暴露第 3 天达到最大,分别为 1.03(95%CI:1.02~1.04)、1.06(95%CI:1.04~1.09)和 1.02(95%CI:1.00~1.04);极端高温与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联呈现急性效应,RR 在暴露当天健康效应最大,分别为 1.19(95%CI:1.14~1.24)、1.20(95%CI:1.10~1.30)和 1.25(95%CI:1.17~1.33).极端低温对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累计健康效应 RR值均在 14 天后达到最大;极端高温对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累计健康效应分别在暴露 3、7 和 7 天后达到最大.男性死亡风险在极端低温时高于女性,在极端高温时低于女性;≥65 岁人群在极端高温时的非意外总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高于<65 岁人群.结论 非适宜温度会增加盐城市居民的死亡健康风险,且低温滞后效应的持续时间比高温长.

    气温死亡风险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上海市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筝张江华陈田
    489-495,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上海市居民环境健康素养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精准提升素养水平提供一定科学指导.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上海市 6 个区共 1 498 名 15~69 周岁常住居民进行环境健康素养调查,应用 χ2 检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上海市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的人口学特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23 年上海市居民具备环境健康素养的人群约占总调查人群的 36.67%,一级分类中基本理念素养水平较低(33.75%);二级分类中基本认知素养水平较低(20.63%).上海市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在居住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城区居民的环境健康素养水平(41.53%)高于郊区居民(31.81%),男性(39.44%)高于女性(33.89%),15~17 岁年龄居民素养水平最高(46.88%),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素养水平最高(49.2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居民素养水平最高(60.00%),人均月收入高于 21 000 元的居民素养水平最高(44.8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居住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3 年上海市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较高,基本理念素养水平有待提升;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居住地区、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今后要强化居民的基本认知和科学知识素养,着重关注居住在郊区、高龄、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并在基本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宣传方面更侧重于女性群体.

    环境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2014-2021年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肝癌死亡情况分析

    陈小娜颜玮赵军朱瑶...
    496-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居民肝癌死亡水平及其疾病负担情况,为针对性开展肝癌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 2014-2021 年江西省 20 个国家级死因监测地区报告的居民肝癌死亡数据,计算肝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2014-2021 年趋势分析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表示.结果 2014-2021 年,江西省死因监测地区肝癌死亡率为 21.41/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20.01/10 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P<0.05).肝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死亡率从 30 岁开始快速上升.2014-2021 年男性、女性、农村居民死亡率 AAPC 分别为2.60%、5.58%、3.55%(P<0.05);城市居民死亡率、各人群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城市、农村居民 AYLL的 AAPC分别为-1.75%、-2.88%、-2.46%、-1.94%(P<0.05);女性 YLL率呈上升趋势(AAPC=2.56%,P<0.05).结论 江西省肝癌死亡水平较高,但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有下降趋势,男性与农村居民是肝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肝癌死亡率寿命损失

    生物样品中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指示物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谢颖李明姣杨波张少平...
    50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建立一种从生物组织样品中定量测定纳米级聚苯乙烯(PS)塑料的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和优化不同消解液、蛋白沉淀剂以及仪器检测参数体系,确定生物样品中 PS 塑料的最优前处理和检测方法.通过开展实验研究确定方法特性指标(包括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并基于方法开展了实际样品测定.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大鼠肝和肺组织样本经 10%氢氧化钾溶液消解和无水乙醇蛋白沉淀后上 Py-GC/MS 检测的方法,PS 在0.05~2.0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 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 0.012 和 0.036 μg/g,且当添加水平为低浓度(2 μg/g)、中浓度(10 μg/g)、高浓度(30 μg/g)PS时,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68.0%~85.0%、80.0%~105%和 62.0%~93.1%,精密度(RSD)范围在 7.8%~15.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满足方法学要求,且为其他生物样本及其他类型微塑料的检测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开展纳米塑料的人群内暴露水平研究和健康风险评估奠定了技术基础.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生物组织纳米塑料

    两种湿消解法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总砷

    杨志羡包玉龙李科王慧...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硝酸、硫酸、高氯酸混酸与过硫酸铵两种消解法-原子荧光测定尿中总砷的方法.方法 前处理分别用硝酸、高氯酸、硫酸混酸在 310℃下对尿样消解 1h后加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样品和用饱和过硫酸铵溶液在 310℃下对尿样消解 1h后加入硫脲-抗坏血酸还原,进入原子荧光仪检测.结果 在 1.00~20.00 μg/L砷含量范围内,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06.587x-11.979,相关系数优于 0.999 0,混酸消解法的精密度 2.06%~3.03%,平均加标回收率 101.2%~104.3%,检出限0.012 μg/L;饱和过硫酸铵消解法的精密度 3.31%~4.05%,平均加标回收率 97.9%~101.6%,检出限 0.006 μg/L.结论 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卫生标准《尿中砷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WS/T 474-2015)的要求,适于大批量尿中总砷含量的检测.

    湿消化过硫酸铵混酸原子荧光总砷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生活饮用水中82种挥发性有机物

    王璐蔡德玲梁宁黄晶...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T-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 82 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分析方法.方法 生活饮用水经吹扫捕集技术进行富集,经 DB-624 色谱柱分离,GC-MS选择扫描模式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 82 种 VOCs在 1.0~20.0 μg/L 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 均大于 0.990(1,1-二氯丙酮为 0.988 除外),方法检出限为 0.02~2.69 μg/L,定量限为 0.07~8.95 μg/L,回收率 72.3%~122.6%,相对标准偏差为 0.29%~11.48%.应用该方法测定 80 份不同水样,结果检出 8 种痕量 VOCs.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 82 种 VOCs 的同时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饮用水挥发性有机物吹扫捕集

    空间信息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田迎赵玉敏种世桂赵宇馨...
    520-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十分严重,是中国相当重视的环境问题.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可以获取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来源等相关信息,对于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污染治理、长期监测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空间信息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空间信息技术重金属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