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眼科纵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眼科纵览
国际眼科纵览

徐亮

双月刊

1673-5803

fms_ophthalmol@yahoo.com.cn

010-58265902

100005

北京市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

国际眼科纵览/Journ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Ophthalm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196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办。本刊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学术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和文摘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以促进中国眼科学的发展为己任,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义眼发展历程及3D打印义眼的研究现状

    牛凌涵李冬梅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8世纪的玻璃义眼开始,义眼的制作材料及工艺不断改进,以期给患者更好的外观及佩戴体验.随着技术发展,3D打印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材料制造等技术相结合为义眼的设计、制作等全流程带来了新的思路.在虹膜定位和颜色确定方面,3D打印义眼有着更为准确的外观.结合CAD技术及眼窝扫描等技术,3D打印义眼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外形,与传统义眼相比,缩短了义眼定制时间,减少人力投入.(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61-165)

    3D打印义眼眼部假体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虹膜的动态变化

    徐嘉轶彭俊杰王继兵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一类具有类似解剖结构特征(前房较浅、角膜相对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厚、眼轴较短等)的青光眼,发病原因共同特征是前房角的急性或慢性关闭,使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增高,导致视功能损害.虹膜组织结构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大多聚焦于虹膜静态解剖结构特点,然而,并非所有具有相似解剖特征的可疑原发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PACS)个体都会发展为PACG.随着眼前段成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PACG患者虹膜组织结构、动态变化、生物力学特性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等方面存在异常,虹膜动态变化异常在PACG的早期筛查以及PACS病情进展预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PACG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66-17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动态变化生物力学自主神经功能临床干预

    《一蓑烟雨任平生:眼科名家张晓楼》一书出版

    周楠
    171页

    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

    林乐莹林佩洁赖铭莹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伴有特征性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形态改变且可导致不可逆盲的重要眼病.高度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伴有眼球形态和视盘结构的改变,给临床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目前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高于非高度近视患者.本文从流行病学、眼压、眼轴长度、视野、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方面综述了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72-176)

    高度近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吕佳谚付强蔄雪静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干细胞外泌体是干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微囊泡,既保留了干细胞促进受损神经节细胞再生和修复的功能,还避免了干细胞的副作用,从而可成为干细胞的替代品.此外,干细胞外泌体还可诱导小梁网细胞增生促进房水外流,并在抗青光眼手术中可作为抗瘢痕化药物适体S58的药物载体,延缓S58的降解,显著增强其抗瘢痕化的作用时长.干细胞外泌体在青光眼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77-183)

    青光眼干细胞外泌体

    白内障术后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的研究进展

    田志勇万修华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期人工晶状体(IOL)脱位是指白内障术后3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发生的IOL脱位,是白内障术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显示IOL脱位在白内障术后10~15年的累积发病率为0.1%~3%,并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晶状体悬韧带的断裂和囊袋皱缩从而引起IOL脱位,主要原因包括囊膜剥脱综合征、高度近视和创伤等.针对晚期IOL脱位,目前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IOL复位手术和置换手术,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术者综合评估IOL脱位的情况来决定.(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83J87)

    白内障/外科学人工晶状体脱位

    术中OCT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中的应用

    张帅刘杰为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常见的屈光手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证实,但也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多与术后拱高相关,因此拱高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术前检查预测术后拱高,并希望实现理想拱高,而术中相干光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iOCT)的出现极大提高了拱搞预测的准确性,能够让医生在手术中实时观察到拱高的变化,且随着技术的进步,iOCT能够更加适应手术过程,减少对术者的干扰,从而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88-193)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相干光断层扫描

    《前房角镜检查操作及应用精解》视频课程新书出版

    乔春燕
    193页

    晶状体核密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安俊烨袁萍张鋆婷王韬...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晶状体核密度不仅能客观反映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浑浊程度,也能间接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难度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目前国际通用的LOCS Ⅲ分级法及我国的Emery分级法均是通过对晶状体核的浑浊程度、颜色进行主观分级,属于定性分析,有一定的不可重复性.近年来,客观的晶状体核密度测量方法如Scheimpflug技术及OCT技术等不断出现,不仅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还可结合机器深度学习进行自动化预测白内障分级,有利于白内障患者的精细化术前评估.(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94-199)

    白内障晶状体核密度

    铁死亡在白内障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郭东灵竺向佳
    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往研究表明,发生白内障的晶状体具有铁死亡特点,如氧化活性铁含量升高、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统失衡.最新的研究则证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了铁死亡,应用虾青素、褪黑素等药物可以通过抑制铁死亡通路延缓白内障的形成.此外,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中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氧化活性铁水平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更高.(国际眼科纵览,2024,48:200-204)

    铁死亡白内障/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