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眼科纵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眼科纵览
国际眼科纵览

徐亮

双月刊

1673-5803

fms_ophthalmol@yahoo.com.cn

010-58265902

100005

北京市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

国际眼科纵览/Journ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Ophthalm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196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办。本刊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学术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和文摘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以促进中国眼科学的发展为己任,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内障术中囊膜抛光预防后囊膜混浊

    郑鑫万修华
    20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残留和增生有关.随着现代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材料的改进,术后发生PCO而需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比率不断下降.研究表明,囊膜抛光技术,无论是器械、水流抛光或者负压抛光均可有效去除后囊膜表面的纤维支架和脱落的上皮细胞,有效预防PCO,降低术后PCO的发生率.(国际眼科纵览,2024,48:205-210)

    白内障/外科学后囊膜混浊囊膜抛光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

    胡宜卓张凤妍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pseudophakic cystoid macular edema,PCME)也称Irvine-Gass综合征,是白内障术后无法预测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糖尿病、黄斑前膜、应用前列腺素类似物等为其危险因素.既往认为炎症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近年研究发现很多细胞因子和免疫相关因子可能也参与了 PCME形成.在治疗上除了常规的术后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点眼之外,还有一些新的防治方法,如术中前房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酮咯酸合剂、Tenon囊下/结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或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术后泪小管地塞米松植入剂及微脉冲激光等.(国际眼科纵览,2024,48:210-216)

    白内障黄斑水肿Irvine-Gass综合征

    不同类型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杨浩铭梁刚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类型的角膜屈光手术,由于其切削方式及切削深度的不同,对角膜的力学特征影响也不同,切口大、切削量大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较大.仅对于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而言,目前研究表明,PRK小于SMILE术,其次为LASIK和FS-LASIK.眼反应分析仪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排除力学指标差的患者,对角膜偏软、偏薄的患者,在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条件下,更宜选择对力学影响较小的术式(如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采用小光学区等手术设计,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眼科纵览,2024,48:217-223)

    角膜屈光手术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散光的来源

    张欣茹樊朕宏高萌蔓郭秀瑾...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光根据来源分为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角膜屈光力占全眼屈光力的70%,角膜是人眼散光的主要来源.角膜散光的来源分为先天性散光及后天性散光,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可引起先天性散光,后天性散光的来源包括眼表因素、眼眶因素、手术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后天性散光可通过手术或改变原有手术方式而降低.了解角膜散光的来源为未来探索新的减少术源性散光手术方式提供参考,并且为早期未影响视力时规避后天性散光的方法提供临床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4,48:224-228)

    角膜散光先天性散光后天性散光

    《图解青光眼微创手术操作与技巧》一书出版

    张秀兰
    228页

    重复低强度红光控制近视的机制及安全性

    李浩彬葛金玲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复低强度红光(repeated low-level red-light,RLRL)照射辅助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RLRL照射治疗能够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进展,可能机制是增加脉络膜厚度,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褪黑素分泌,促进细胞修复,抑制细胞凋亡等.RLRL的安全性在临床上也一直广受争议,因为儿童青少年的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善,低强度红光长时间重复照射,可能会诱发辐射性白内障、视网膜三级神经元及色素上皮细胞变性、黄斑区光损伤等.(国际眼科纵览,2024,48:229-234)

    近视重复低强度红光

    冰片的促渗透作用机制及其在眼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姜雨婷曲利军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片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萜类物质,对亲水性和分子量大的药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促渗透作用,通过改变皮肤角质层、疏松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构以促进渗透.冰片亦能在生理性眼组织和(或)病变组织发挥良好的促渗透作用,即通过疏松角膜上皮细胞使磷脂双分子层排列有序,扩大细胞间隙进而促渗.此外还可调节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蛋白在血-眼屏障、角膜屏障及视网膜屏障中发挥促渗透作用,并能促进多种治疗眼病的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国际眼科纵览,2024,48:235-240)

    冰片/药理学促渗透作用血-眼屏障

    《国际眼科纵览》(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稿约

    《国际眼科纵览》编委会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