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西南大学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西南大学

张龙杰

季刊

1673-873X

bjyx@swu.edu.cn

023-68253954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医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Journal Health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会会刊,坚持学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并举,正确把握和引领保健研究的方向,及时报告保健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保健医学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保健医学实践的新经验,为广大保健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杂志稿件涵盖了调查研究与群防群治、心理保健、临床医学、运动保健、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各方面,并发布了中国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会和各省市高校保健医学会重要会议和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外冲击波和针刀疗法在慢性跖筋膜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黄伟谦冷楠楠王永强柏天婷...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和针刀疗法(NKT)在慢性跖筋膜炎(CP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骨科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8例C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患者意向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然后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NKT组(26例)和ESWT组(22例).ESWT组采用激痛点治疗模式,NKT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模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程度,应用压痛评分评定足跟压痛程度.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的组间比较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随访时间节点,2组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后1周(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压痛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KT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ESWT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程度均较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增加(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NKT组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程度均明显低于ESWT组(P<0.05),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2组患者之间的足跟静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差异逐渐增大,但足跟压痛评分间的差异变化不大.结论 ESWT和NKT均能有效缓解CPF患者的足跟静息痛、活动痛和足跟压痛,并具有较好的镇痛维持效果,但NKT的中远期镇痛效果和维持效果更佳.

    针刀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慢性跖筋膜炎静息痛活动痛足跟压痛

    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缺血性中风超急性期诊断中的价值

    甘利伟郑欢露胡吉学胡盼...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缺血性中风(AIS)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 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2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经临床确诊和治疗痊愈或好转的AIS超急性期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34例患者均完成高b值(b值=2000 s/mm2)、常规b值(b值= 1000 s/mm2)DWI扫描,将2组DWI图像分为高b值组和常规b值组,分析2组图像的DWI影像特点,并对ADC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高、常规b值组显示病灶分别为98、74个.所研究病例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T2-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无特异性;高b值组病灶DWI呈中等、明显高信号,常规b值组病灶DWI呈轻度、中等高信号,且高b值组病灶边界显示更清楚.高、常规b值组图像的ADC值比较,病变区ADC值在高b值组更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对称区ADC值也在高b值组更低,2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b值下的ADC值比较,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组图像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2.4%;常规b值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6.5%.高b值组图像SNR、CNR均高于常规b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高b值DWI扫描可以提高AIS超急性期病灶的检出率,并且能使病灶影像质量达到更佳的效果.所以,高b值DWI对超急性期AIS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b值DWI,可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缺血性中风超急性期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高b值

    化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廖云龙吴春燕宋君李国江...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CT和 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与4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分析2种疾病病变钙化、密度、骨质破坏位置、类型等影像学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 MRI、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鉴别诊断出化脓性脊柱炎33例,胸腰椎结核37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646,P<0.05);MRI鉴别诊断出化脓性脊柱炎39例,胸腰椎结核41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82,P<0.05).MRI检查鉴别诊断化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94.12%,明显高于CT检查的80.49%、8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结果显示,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受累脊椎椎体高度≥正常椎体1/2、椎体破坏区内钙质样高密度影、附件受累≥5个、椎旁异常软组织钙化比例均低于胸腰椎结核患者,椎体虫蚀型骨质破坏、病灶周围骨质伴硬化边比例均高于胸腰椎结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化脓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破坏部位为边缘性、骨质破坏类型为肉芽肿、无椎间盘变窄、椎旁病变局限性脓肿、局限椎间盘破坏、无死骨或钙化、无椎体塌陷及成角比例均高于胸腰椎结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疾病患者病变累及节段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可有效鉴别诊断胸腰椎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但 MRI诊断效能相对更高,结合患者影像学征象和临床特征可进一步为术前诊断提供帮助.

    化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CT磁共振成像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严晓琴王婷余娟王婕...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3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依次编号,将单数号纳入观察组(n=67),双数号纳入对照组(n=6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的概念、知识、技能以及责任感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量表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SQ问卷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LQ-C30量表的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干预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行为转变理论多发性骨髓瘤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负性情绪

    专项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庆陶彭丹孟凡星张婷...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7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项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 HAMA及 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 HAMA及 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PSQI量表7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PSQI量表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所需时间、睡眠质量、促睡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 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 WHOQOL-BREF量表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躯体健康、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P=0.022).结论 将专项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专项护理干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

    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宋晔孙阿巧李敏玲常建华...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在急诊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救治的106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脑外伤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手术准备时间、住院时间等急诊救治效果指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CSE和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手术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健康宣教水平、操作技能、服务态度4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7%和1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6,P=0.111).结论 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患者护理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提升急诊救治效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急诊脑外伤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术后护理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黄引张华王莲莲杨小静...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6月—2022年12月进行造口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3个月于造口护理门诊随访时由护理小组成员对伤口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发生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类型,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填写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和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1、3个月的肠道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1、3个月,观察组患者Stoma-QOL中社会交往、与家属和朋友的关系、身心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1、3个月,观察组患者Stoma-QOL中造口袋的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患者照顾者出院后第1、3个月ZBI中角色负担、个人负担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第3个月时,2组造口患者照顾者ZBI中角色负担、个人负担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出院后第1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肠造口患者照顾者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互联网+延续护理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初产妇孕期健康行为、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范静李俊俊方素杰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拟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8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产妇接受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2组均干预至分娩结束.比较2组产妇自我管理能力、孕期健康行为、心理状态、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我管理量表中的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行为、自我防护行为及胎儿监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孕期健康行为调查表中睡觉姿势、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及体质量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2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中宣教方式、沟通态度、健康指导及宣教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初产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产妇孕期健康行为改善,减轻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风险,产妇满意度较高.

    初产妇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健康行为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满意度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念的延续护理模式在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应用

    王青蒋银珠王敬梓葛莲莲...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念的延续护理模式在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32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念的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儿术后疼痛水平,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家属照顾能力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儿术后24 h、48 h、72 h的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估量表(FPS-R)评分均逐渐降低,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F时间、F交互=25.124、32.572、40.862,均P<0.001);观察组患儿术后各时间点FPS-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社交退缩、躯体诉述、抑郁、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行为、多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9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CBCL量表9个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家属FCTI量表的适应照顾角色、处理个人情绪、应变及提供协助、调整生活及满足照顾需求、评估家人与社区资源5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家属FCTI量表的5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阴茎伸直、阴茎头形态、尿道口外观及包皮外观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道下裂患儿中应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念的延续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家属照顾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三维质量评价延续护理尿道下裂家属照顾能力心理状态疼痛程度

    "喘息服务+社会工作"实务策略介入癌患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问题的研究

    贾存莲徐皓洋潘孝富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癌症病发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增加,癌患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癌患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负荷方面的主要需求包括获得休息时间、促进家庭沟通、排解负性情绪和学习知识技巧4个方面.针对这些需求,采用喘息服务与社会工作方法相结合的实务介入策略,召集和培训志愿者为癌患家庭开展喘息服务,为患者提供临时照护,同时减轻家庭照顾者的时间压力;个案社会工作和小组社会工作以增强权能和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提升家庭照顾者个人照顾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建构和强化家庭照顾者的家庭内部社会支持网络,最终实现舒缓照顾负荷的目标."喘息服务+社会工作"的实务策略在介入癌患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问题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相关领域实践应用.

    癌患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喘息服务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