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西南大学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西南大学

张龙杰

季刊

1673-873X

bjyx@swu.edu.cn

023-68253954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医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Journal Health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会会刊,坚持学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并举,正确把握和引领保健研究的方向,及时报告保健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保健医学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保健医学实践的新经验,为广大保健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杂志稿件涵盖了调查研究与群防群治、心理保健、临床医学、运动保健、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各方面,并发布了中国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会和各省市高校保健医学会重要会议和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父母拒绝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与性别的调节作用

    于悦闵令桂晋雪莹刘小群...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父母拒绝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186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问卷施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社交焦虑及拒绝敏感性互相均呈正相关(P<0.05);性别与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均呈负相关(P<0.05).父亲拒绝与母亲拒绝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焦虑(β=0.19、0.17,均P<0.05),拒绝敏感性在父亲拒绝及母亲拒绝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均为0.07,均P<0.05).性别在父亲拒绝及母亲拒绝与社交焦虑中介路径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β=0.81、0.77,均P<0.05),且对父亲拒绝及母亲拒绝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均有调节作用(β=-0.14、-0.14,均P<0.05).父亲拒绝对男生社交焦虑的预测水平(β=0.20,P<0.05)高于对女生的预测水平(β=0.06,P<0.05);母亲拒绝对男生社交焦虑的预测水平(β=0.19,P<0.05)同样高于女生(β=0.05,P>0.05).父亲拒绝对女生拒绝敏感性的预测水平(β=2.22,P<0.05)高于男生(β=1.41,P<0.05);母亲拒绝对女生拒绝敏感性的预测水平(β=2.14,P<0.05)同样高于男生(β=1.38,P<0.05).结论 父母拒绝通过拒绝敏感性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父母拒绝对男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强于女生,在父母拒绝的影响下女大学生的拒绝敏感性水平更高.

    父母拒绝拒绝敏感性社交焦虑大学生

    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樊君颖滕海霞孙羽徐焕利...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考察自我效能感和日常感知歧视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2月7日—2023年2月7日选取3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278位住院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支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日常感知歧视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得分比较,婚姻状况、居住地、照顾者、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患者家庭支持、自我效能感、日常感知歧视以及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828).自我效能感和日常感知歧视在家庭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527,占家庭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总效应(1.355)的38.89%.具体而言,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值为0.145,日常感知歧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值为0.323,自我效能感和日常感知歧视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59.结论 家庭支持是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因素,并通过自我效能感和日常感知歧视间接发挥作用.

    脑卒中家庭支持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知歧视中介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的临床特征及进展为中枢性性早熟的影响因素分析

    崔海静王霞张蔷刘新光...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性乳房早发育(IPT)女童的临床特征及进展为中枢性性早熟(CP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首诊的85例IPT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1年内是否进展为CPP分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PT患儿进展为CPP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相关指标对患儿进展为CPP的预测价值.结果 全部患儿中,1年内共有20例进展为CPP,发生率为23.5%.进展组患儿的发病年龄,身高、体质量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标准差评分,Tanner分期为3期的比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子宫长径,血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水平均明显大/高于未进展组(P<0.05);进展组患儿的母亲初潮年龄小于未进展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anner分期、血IGF-1水平、子宫长径是IPT患儿进展为CP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IPT患儿初诊时的IGF-1水平与子宫长径对其1年内进展为CP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729(P<0.05).结论 IPT女童进展为CPP并不少见,与Tanner分期、血IGF-1水平、子宫长径等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患儿的随访干预.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枢性性早熟影响因素胰岛素样生长因-1

    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肝癌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贺明陶然汤成梁艳...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肝癌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肝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肝癌发病死亡资料,计算肝癌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ASRIC)、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ASRMC)、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2011年肝癌粗发病率、ASRIC分别为28.58/10万、22.03/10万,2021年肝癌粗发病率、ASRIC分别为23.00/10万、15.51/10万.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肝癌粗发病率、ASRIC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1.39%(t=-1.707,P=0.122)和-2.76%(t=-3.095,P=0.013).男性肝癌ASRIC的APC为-2.57%(t=-2.823,P=0.020);男性和女性粗发病率、ASRIC的趋势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肝癌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整体而言,人群肝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2011年肝癌粗死亡率、ASRMC分别为23.23/10万、18.44/10万,2021年肝癌粗死亡率、ASRMC分别为21.10/10万、20.84/10万.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ASRMC的APC分别为0.30%(t=0.284,P=0.783)和0.20%(t=0.127,P=0.901).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ASRMC趋势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肝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整体而言,人群肝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2011年肝癌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为0.28千人年、7.97千人年和8.25千人年,2021年肝癌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为0.21千人年、5.99千人年、6.20千人年.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肝癌YLD率、YLL率和DALY率的APC分别为0.10%(t=0.064,P=0.951)、-2.27%(t=-1.837,P=0.099)、-2.18%(t=-1.799,P=0.106).结论 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居民的肝癌疾病负担仍较重,尤其是男性和老年人群,YLL率较高是疾病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肝癌疾病负担发病率死亡率

    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蒋雪飞王亚张晓燕曾凡娜...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WPS Office和EPi info 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结果 2005—2022年永川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1起,报告病例数为4864例,死亡3例.较大事件2起(1.65%),一般事件45起(37.19%),未分级事件74起(61.16%).不同时间段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42,P<0.001),其中2005—200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为62.96%,较2010—201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48.33%)和2020—2022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2.94%)更高.以传染病事件最多(119起,98.35%);传染病事件以其他类传染病(水痘)为主(61起,50.41%);中毒事件1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且在2010年后二者未有报告,占比较低.报告事件数在4—6月和9—11月出现2个高峰.以城区报告事件为主(66起,54.55%).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106起,87.60%),发病4320例,占比88.82%;学校里主要发生场所为小学(75起,70.7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107起,88.43%).事件发病规模为24(17,40)例,持续时间为20.29(6.92,43.75)d,处置时间为11.13(2.31,27.93)d.结论 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未分级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发展趋势分析

    罗沙司他联合基础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陈兴情陈欣怡申兵冰王芳...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罗沙司他联合基础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继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PNS继发AKI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5月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PNS继发AK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罗沙司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浆白蛋白、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及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54/59),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6,P=0.041).2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的血清SCr、BUN水平及eGFR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7 d、14 d及28 d时的SCr、BUN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eGFR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的24 h Upro、血浆白蛋白、TC及TG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4 d及28 d时的24 h Upro、TC与TG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8 d时的WBC、RBC、Hb、PLT、ALB、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9%(2/59)和1.69%(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联合基础疗法治疗PNS继发AKI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与血脂代谢,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且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罗沙司他基础疗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肾功能血脂

    黄连膏预防儿童克氏针针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何霏李涛王尧郭永强...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膏预防儿童克氏针针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75%医用酒精进行针道换药,治疗组患儿采用黄连膏进行针道换药.采用Checketts-Ot-terburn8感染分级对患儿感染情况进行评定;术后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儿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儿术后拔除克氏针的时间,以影像学形成稳定骨痂为拔针标准;观察并记录患儿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感染率(13.33%)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同时期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周时,2组患儿VAS评分均低于第1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患儿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不同时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拔除克氏针时间(39.33±4.43)d,对照组拔除克氏针时间(40.60±6.36)d.2组患儿拔除克氏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均未做特殊处理,自主痊愈,且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膏作为中医传统外用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骨折术后外置克氏针针道感染,在初期能明显降低患儿的痛觉,不影响拔除克氏针时间,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为预防针道感染提供了新方向.

    黄连膏儿童骨折克氏针针道感染针道护理

    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观察

    王亚琳苗瑜王桂岭肖谦...
    44-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进行镇痛镇静;中药组患者采用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进行镇痛镇静.比较2组患者给药24、48、72 h以及撤机时重症监护患者疼痛评估量表(CPOT)、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评分;比较2组患者芬太尼用量、咪达唑仑用量;比较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给药24 h时,2组患者CPO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72 h时,2组患者CPOT评分均低于给药24 h,中药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72 h及撤机时,2组患者RASS评分均低于给药24 h时,中药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用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可提高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质量,减少芬太尼与咪达唑仑用量,降低镇静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机械通气安宫牛黄丸芬太尼咪达唑仑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置入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颜光堂王中亮田蓉李重...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H-AMD)置入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Frey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9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置入H-AMD分为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术区异物感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Frey综合征发生情况、美容满意度等.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术区异物感及面瘫、耳周麻木、唾液漏、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Frey综合征主观判定阳性率与客观判定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Frey综合征客观判定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Frey综合征客观判定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MD置入可有效降低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美容满意度,且不会造成患者不适或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腮腺良性肿瘤Frey综合征

    SPLPEC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对比研究

    路腾飞王乐李博健沈丽萍...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SPLPEC)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小儿外科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根据患儿手术方式分为2组,开放组(n=38)与腔镜组(n=89).腔镜组患儿采用SPLPEC治疗,开放组患儿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腔镜组及开放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SPLPEC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股沟斜疝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