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邓军

双月刊

1001-8182

xidaxbsh@gxu.edu.cn

0771-3239230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行政办公楼南楼5楼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广西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反映时代精神,兼顾地方特点,增强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骚》中的神女隐喻与叙事空间

    何易展
    10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骚》中突出刻画了高丘佚女、宓妃及有娀氏佚女的形象,其中,宓妃和有娀氏的原型皆有据可考,或出自伏羲氏女,或出自契母简狄,然高丘佚女的原型难觅其踪.从《离骚》文本来看,"三求女"的逻辑层次安排决定着三女原型及其性质的认定.结合《楚辞》文本经、传阐释的体例特征,以及对宓妃和有娀氏佚女原型的既有认知,"三求女"呈现出由外及内、由下至上、由卑至尊,甚至呈现出由自然神至人神的逻辑安排.由此进一步与其类属性神灵相证,说明巫山神女乃是代表太一尊神主阴阳、生死及灾祸神职的"尸女",宋玉所赋亦并非梦遇神女,而是对巫祭客观真实的写照.

    《高唐赋》高丘佚女神女赋《离骚》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社会信任、治理绩效与政治信任——基于CRRS2020数据的因果中介分析

    慕良泽常富军
    11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的数据,使用因果中介效应(ACME)模型分析乡村场域中社会信任、治理绩效与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在乡村场域中,社会信任会给乡村治理绩效带来正向影响,乡村治理绩效也会对政治信任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信任、乡村治理绩效与政治信任之间存在因果中介效应.相比于整体生活预期、收入预期、政府补贴预期等主要指标构成的前瞻性治理绩效,由居住环境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村务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构成的回顾性治理绩效在社会信任影响政治信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社会信任、乡村治理绩效和不同层级的政治信任之间存在因果中介效应,但效应强度并不会因政治信任层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基于上述发现,回归乡村振兴实践场域,从"增强乡村居民社会信任"与"提升回顾性治理绩效"两个维度给出了提高乡村居民政治信任水平的建议.

    乡村振兴社会信任政治信任治理绩效因果中介效应

    乡村治理中的"户代表":制度逻辑及其走向

    黄振华杨文迪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户代表"是一种在我国乡村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特殊代表形式,通常指以家户为单位遴选代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一项制度安排.从制度设计上看,户代表制一方面能够保障民众意愿的广泛表达,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公共事务治理的运行效率,具有兼顾民主与效率的内在功效.户代表制源于中国悠久历史中形成的家户制传统,并通过国家政策话语嵌入乡村社会当中,具有实践理性的鲜明特色.然而,近年来户代表制在实践过程中日益呈现从"兼顾民主与效率"到"效率优先"的偏好转换,乃至陷入形式化运作的窠臼之中.重新审视和优化户代表制的功能与定位,是实现新时代乡村善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户代表乡村治理家户制国家治理

    联结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情感性协商机理及其自在演化——基于多村比较

    赵益晨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重建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寻求有效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私人生活与公共秩序的联动运转是关键要点.研究发现,互为表里的协商与情感是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既有基础,对把握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联结机理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建构情感性协商框架进行案例比较发现,情感以其顽强的文化韧性渗透于关系、利益、组织等要素互动的协商过程,是乡村社会秩序的共有底色和运作基础,协商则具有调和传统秩序与现代规则的工具性功能,在乡村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共同体联结纽带由情感依赖趋向情规复合的自在演化,为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联结机制提供了可行进路.

    乡村治理共同体情感协商情感性协商联结机制

    华人文化对东盟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红周韶成
    14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华商国际化经营,华人文化对海外企业的影响日渐多样.在东盟地区,华商Shopee和Lazada在快速拓展电商市场的同时遭遇文化适应与创新问题.就微观层面东盟上市企业的创新而言,华人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华人家族文化背景使高管相对保守,倾向减少企业债务负担与流动性风险,故企业创新产出稍显滞后,而华人创新文化氛围使高管倾向选择更为激进的企业战略,愿意承担更高融资成本与现金流风险,更擅长寻找合作者组成技术联合体以获取更多高质量技术专利.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注重在不同文化间增添"润滑剂",深化人文交流互鉴.

    华人文化东盟上市企业战略激进度创新绩效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促进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了吗?

    韦铁黎骁莹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通过推动企业人才结构升级、促进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具有区域和企业差异性.可以通过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共同建立跨国绿色合作机制,鼓励绿色投资和技术研发,加大区域和企业合作力度来促进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绿色技术创新DID模型

    个人数据交易中的同意撤回权——以与合同拘束力的冲突为切入点

    费安玲陈晨
    17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个人数据交易中,数据主体作出同意既为个人数据处理提供合法性基础,也是数据主体所承担的合同义务.即便个人数据交易具有双层法律结构,个人数据处理同意与个人数据交易合同相区分,同意撤回权也使得个人信息自决与合同拘束力的冲突不可避免.为避免同意制度被架空,"履行合同所必需"应当被目的性限缩解释,不能作为同意撤回后个人数据交易中数据处理的合法性基础.为优先尊重数据主体的个人信息自决权和人格自由发展,同意撤回权不因合同拘束力而受到限制.同意撤回权的行使不具有溯及力,数据处理者应当删除个人数据,停止个人数据处理行为,数据处理者可以行使双务合同不履行抗辩权,有权请求终止个人数据交易合同,但无权请求数据主体承担由此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

    个人数据交易同意撤回合同拘束力信息自决履行合同必需

    数据产权分置的权利解释与法律表达

    耿卓李达
    183-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数据产权分置方案为数据的流通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不过,数据产权分置作为数据权利分配的探索性方案,内容尚显宽泛,需要新的解释路径以实现从政策到法律的转化和法律规范表达.基于权能分离理论的权能组合理论,可以对数据产权分置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从而明确数据产权的权能内容.基于数据产权的权能内容,数据产权分置的法律表达可以从价值和制度两个层面进行.数据产权分置的法律表达,在价值层面上,应坚持利益平衡理念,以数据安全为前提,以产业效率为导向,在制度层面上,以现有规范为映射,针对数据产权占有权能以合同路径加以规范,针对许可权能和收益权能参照知识产权法加以规范,针对排他权能和处分权能以反垄断法予以实现,同时注重运用技术手段加以辅助.

    数据产权分置权利解释权能分离权能组合

    数字经济时代衍生数据财产权的刑法保护机制构建

    房慧颖
    19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正进行数据产权领域的顶层制度设计,刑法亟须应时代之需,保护具有高商业价值和高应用价值的衍生数据权益.衍生数据财产权的既有刑法保护机制存在局限与疑难,有必要在对既有衍生数据财产权刑法保护方式进行理论检视的前提下,明确衍生数据财产权取得的法理根基与实质内涵,进而厘清衍生数据财产权的刑法保护进路及限度.应构建衍生数据财产权的二元刑法保护机制,对侵犯公开衍生数据财产权的行为和侵犯非公开衍生数据财产权的行为予以区分规制.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制侵犯非公开衍生数据财产权的行为,符合衍生数据作为信息社会"数据资产"的价值定位.对于已公开衍生数据财产权的刑法保护,可以考虑的路径有二:一是将已公开衍生数据财产权视为邻接权进行保护,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中增设相应行为方式;二是在现有知识产权犯罪规制体系内增设应受保护的新型权利,即公开衍生数据专有权,与之相应,增设侵犯公开衍生数据专有权罪.立法者在探寻刑法保护衍生数据财产权的路径时,除将保护的周延性、有效性作为考量因素之外,还需充分考虑设置必要的权利限制制度,防止产生数据领域的集中与垄断现象.

    衍生数据财产权知识产权犯罪刑法保护机制

    欢迎投稿 版权约定

    广西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