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邓军

双月刊

1001-8182

xidaxbsh@gxu.edu.cn

0771-3239230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行政办公楼南楼5楼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广西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反映时代精神,兼顾地方特点,增强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暂时调整或停止适用法律的性质重释与宪制运作

    曹舒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暂时调整或停止适用法律是新时代的改革创新试验方法与宪制实践,对其性质的界定关乎该制度应有功效之发挥,是该权力行使的程序规则设计之逻辑起点.现有法律修改说、授权立法说、立法试验说均存在解释上的缺陷.超越传统立法理论与模式的解释范畴,将暂时调整或停止适用法律界定为立法体系中具有独立地位的创新立法形式,既契合了制度创设目的,也得到了立法者的肯认,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人大授权国务院立法的实施空间.该制度既与域外试验性立法具有相通之处,也彰显其自身特质,成为中国特色试验性立法模式的新样态.未来需要强化制度运行的权限配置和程序规范,将制度中的试验性法律文件和国家机关行为纳入合宪性审查范畴,注重发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作用,从而保障该制度的宪制运行.

    立法法暂时调整或停止适用法律立法形式试验性立法合宪性审查

    时序性视角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依次解决

    徐勇邹照斌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传统农业社会要素的农业农村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整体性,统称为"三农"问题,同时它们又是相互区别、各有特点的问题.从时间序的角度看,现代化是由不同时间段构成的过程系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略加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中国特色.在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农民的生存和积极性成为突出问题,主要通过革命和改革加以解决.在现代化中期,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突出问题,通过乡村振兴加以解决.在现代化后期,改造传统农业成为突出问题,通过农业现代化加以解决.只有从时间序的角度,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如何表现的,以及是如何通过相应战略依次解决的.

    时序性"三农"问题中国式现代化

    看守式治理:资源流失情境下的乡村治理"失效"的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

    黄辉祥薛雨薇
    12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理资源外流致使乡村建设发展陷入滞后与疲乏的困境,许多地区的乡村治理逐渐呈现看守式的特征,即受制于资源短缺的治理条件,乡村治理的行动逻辑产生异变,治理主体丧失主动性并引起行动僵化,治理手段缺乏现代化且伴随着体制机制落后,进而削弱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在资源流失的治理情境中,突破看守式治理的行动模式需全面分析影响乡村治理的环境、主体及行为三要素的互动过程与因果关系,强化乡村治理机制、重塑乡村治理根基、优化乡村治理手段,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进程.

    看守式治理资源流失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政党功能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逻辑

    黄凯斌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现代国家建设而言,中国共产党具有进入社会、统一社会、领导社会、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和整合社会的功能.履行政党功能,治理基层社会,为建设现代国家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构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现代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功能的具体实践.这一功能实践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进入社会中增强国家政权的治理能力,在建设现代社会中培育基层社会的自治能力,在整合社会中形塑社会共同价值观.认识这一政党功能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逻辑,不仅有利于明确基层党建的实践方向,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

    政党功能基层治理实践逻辑

    产业政策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谭春枝莫国莉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稳健经营具有重要影响.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其债务违约风险相较于未获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明显偏低,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后其融资约束得到缓解,进而推动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降低.此外,产业政策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对于国有企业、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或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产业政策对其债务违约风险的降低作用更显著.企业应积极利用产业政策带来的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发展战略;政府相关部门也需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政策的正确实施,避免企业过度投资和盲目投资等.

    产业政策违约风险融资约束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市场化程度收敛视角

    曾祥炎梁银笛
    15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成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兴引擎和强力抓手.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地区市场化程度提升,有利于地区市场化程度收敛,进而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一般影响机理来看,数字经济通过打破制度性市场分割与非制度性市场分割缩小地区市场化程度差距;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治理、市场整合和市场匹配机制促进市场化程度收敛.由于市场化程度收敛能够有效推进全国市场"五统一",为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因而应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应激励性政策,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功能.

    数字经济市场化程度β收敛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退役军人优抚制度的演进逻辑与优化路径

    王增文姚金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对我国优抚制度提出更高要求.优抚制度的新内涵嵌合于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特色中,成为军人生活的有机组成、军人获得感的有益保障、军人精神的有效传承和强军强国的有力后盾.在不同的时空转换中,我国退役军人优抚制度经历了确立、调整、探索和发展四个时期,实现了从以物质补助为主向物质精神协同发展的优抚形式跨越、从政策指导向法制规范的管理方针转型、从结构分散向一体化的工作职能重塑和从国家统揽向多元共治的治理范式转变.退役军人优抚制度的历史演进逻辑为新时代开展优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实现以历史经验擘画现实蓝图,未来我国优抚制度应遵循如下优化路径:建设褒扬激励型优抚制度、夯实优抚工作法治基石、加强优抚制度整体性建设、多元聚力共建现代化优抚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退役军人优抚制度演进逻辑优化路径

    社会质量视角下中国退役军人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探析

    杨晶邓大松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我国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呈现出多维结构特征,表现为退役军人社会经济保障项目协调发展、褒扬激励和拥军优抚工作开展形式多样、退役军人职业转换与社会融入保障适度、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与服务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但是,我国退役军人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多重实践困境:退役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存在体制机制缺陷,退役军人褒扬激励和优待工作的系统性亟待提升,退役军人社会融入面临人岗不匹配和教育培训缺乏实效性问题,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及增能赋权力度不足.基于社会质量视角,未来应加强分层分类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退役军人保障体系的社会凝聚力形塑机制,完善退役军人社会适应和帮扶解困政策体系,强化对退役军人的政策支持及合法权益保障,全面推动退役军人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

    社会质量理论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退役军人优待抚恤政策研究——基于1978-2023年273份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薛惠元
    184-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退役军人优待抚恤政策工具整体结构不均衡,内部次级结构呈现失衡态势.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工具内部结构分布极端不平衡;环境型政策工具中目标规划和宣传引导的比例较低;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制约有效需求和长期市场发展.政策工具在不同优抚项目、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优抚项 目的分配上存在差异和不平衡,政策工具和优抚项 目的适配度有待提高,政策工具对边缘利益相关者关注不足.因此,应平衡政策工具结构,重视内部次级工具整合优化;优化政策工具应用,提高政策工具与优抚项目的适配度;完善政策主体协同,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政策合力.

    退役军人优待抚恤政策工具量化分析

    德国大学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理念演变与实践路径

    刘健施佳欢
    19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高等教育融合19世纪德国现代大学的"全面教育"思想遗产与英美"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开辟出了德国特色的文科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德国大学以"卓越战略"等联邦和州层面的学术资助平台为依托,形成了组合专业、模块化课程、国际化培养以及关键素质培养四元一体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以此为鉴,我国高校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建设应注重文科拔尖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推进跨专业科教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并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德国大学全面教育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