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陈纪忠

双月刊

1003-9015

gxhgxb@zju.edu.cn

0571-87951235

310027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简介在我国化学工程界老一辈专家的倡导下、在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众多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专家的支持下,1989年, 经报请原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并获批复,《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得以正式出版!从此以后,学报就成了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向国内外化工界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全面、正确、迅速地反映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专家、学者及他们的研究生提供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一贯主张学术民主、投稿自由。学报建立了严格的稿件受理程序以保证每一篇稿件都得到公平合理的及时处理,保护并尊重作者的合法权利。同时学报也坚持不懈地向一稿多投、弄虚作假等学术界的不良风气作斗争。各主办院校对《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广大作者和读者对学报寄予了深情和厚望,学报编辑部细心呵护着学报的成长和发展。今天,《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已经成了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学报刊登的论文已经被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检索机构收录,如: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工程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万方数据库》等。《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热诚欢迎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继续对学报的发展给予关怀并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差分相位衬度技术解析催化剂表/界面电场潜在假象探讨

    申嘉岳李超刘锐锐
    93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差分相位衬度技术(DPC)在解析催化剂表面电场时可能出现的电场不准确等问题,提出电镜像模拟的方法,对异质界面、不规则颗粒边缘,进行DPC像模拟,通过DPC与电场的关系解析电场信息。随后使用FEl-Titan Themis Cubed G2 60-300 真实拍摄参数模拟不同欠焦、像散下的颗粒边缘和异质界面的DPC结果。结果表明异质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差异导致界面处原子电场产生额外的偏移;对于具有不规则界面形状的样品,不规则表面形状会给电子束带来额外的偏转,上述结果均会导致表/界面电场解析结果不准确;随着样品厚度增加,电子束会产生相移,使得DPC所测的原子间电场不再准确;同时DPC拍摄中,欠焦量需要减小,从而避免欠焦带来的电场反转或偏移的假象;并且在拍摄过程中应关注三阶像差的数值并及时调整,使得DPC结果更为准确。

    差分相位衬度技术Au颗粒Au-Pt异质界面厚度欠焦像散

    强酸环境中溴化-N-烷基炔醇吡啶对X70钢的缓蚀性能

    涂胜李鹏熙汤琪饶晓蓓...
    941-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止X70 钢在强酸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开发新的缓蚀剂成为迫切需求。以 2-氯甲基吡啶、炔丙醇和溴代十四烷为原料,经炔化、季铵化得缓蚀剂溴化-N-烷基炔醇吡啶(NTHPB),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FTIR)证实。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评价了NTHPB在 5 mol·L-1 HCl中对X70钢的缓蚀性能,用扫描电镜、X-衍射仪、紫外光谱和接触角研究了 NTHPB 在 X70 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THPB对X70 钢的缓蚀性能非常优异,5×10-5 mol·L-1 的NTHPB在 60℃、5 mol·L-1 HCl中对X70 钢的缓蚀率高达 99。54%,且缓蚀率随NTH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NTHPB在X70 钢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和化学混合吸附的自发放热过程,遵循 Langmuir 等温吸附规律。本研究为抗强酸、高性能缓蚀剂的开发设计指明了新的方向。

    溴化N-烷基炔醇吡啶缓蚀剂X70钢吸附缓蚀机理

    CoxSey/Co3S4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

    吴婕范金成黄婷张勤国...
    951-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硫族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电容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研究制备了 CoxSey/Co3S4 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地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oxSey/Co3S4 纳米复合材料在 1 mA·cm-2 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可达到 7 161。4 mF·cm-2;组装的CoxSey/Co3S4/NF//AC(NF为泡沫镍,AC为活性炭)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 2。5 mA·cm-2 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 1 989。1 mF·cm-2;组装的CoxSey/Co3S4/NF//AC固态电解质超级电容器,在 15 mA·cm-2 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 1 746。2 mF·cm-2;而且串联器件表现出了典型的电压放大特征,并联器件表现出典型的电容放大的特征。总之,研究不仅展现了CoxSey/Co3S4 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构筑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CoxSey/Co3S4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器串联并联

    电场作用下二元高分子共混体系微观组织演化的相场模拟

    邢文琪覃众垚郭建超张刚...
    963-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单个高分子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为探究电场作用下二元高分子共混体系微观组织演化及动力学过程,基于形貌和各向异性参数,采用相场法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高精度的半隐式傅立叶谱法,求解修改的非线性Cahn-Hilliard-Cook(CHC)扩散方程。模拟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对高分子共混体系相分离的微观组织及动力学过程有着显著影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随着时间进行,各向异性参数逐渐增大,最终达到稳定,并且电场越强,各向异性参数的初始值越大。此外,体系的初始成分对电场取向的动力学过程影响显著,尤其对具有临界成分的体系,电场的取向作用更强且更显著。最后,研究揭示了电场对高分子共混物相分离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有助于设计并指导合成具有各向异性微观结构及优异性能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电场二元高分子共混体系相分离相场模拟微观组织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双氯芬酸的动力学研究

    姜涛杨银海汪欢雷乐成...
    97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近年来以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在水中频繁检出的问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基于平板式循环介质阻挡放电(DBD)反应器进行 DCF 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 DCF 和活性物质的传质-反应模型,探究了DBD降解DCF的本征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平板式循环DBD反应器中,DCF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常数为 0。175 min-1,且宏观动力学反应常数受到输入电压、电极间距、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常数K=8。533 mol·min-1·mm3。25·W-0。75。DCF单次流过放电区域的转化率受到输入功率、电极间距和溶液流速的影响,且DCF在DBD系统中的本征动力学反应为二级反应。

    双氯芬酸介质阻挡放电传质-反应模型反应动力学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织物类胡萝卜素污渍

    王法军张孜弈王铭刘金豆...
    979-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织物清洗技术去污效果差、洗涤周期长、化学试剂消耗大等缺点,提出一种常温常压、清洁高效的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干法去污技术,实现不同织物上色素污渍的高效去除。以类胡萝卜素污渍为研究对象,围绕不同材质的织物开展 DBD 等离子体去污研究,系统考察了等离子体气氛、处理时间、污渍种类等因素的影响。结合系列表征技术研究织物表面元素组成、官能团、形貌、粗糙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讨论可能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DBD等离子体能够在不损坏织物的前提下高效降解和去除类胡萝卜素类色素污渍。

    DBD等离子体织物去污类胡萝卜素等离子体清洗

    二○二四年第38卷总目次

    989-996页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