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袁铁象

季刊

1006-1126

GXLK@chinajournal.net.cn

0771-3332345

530001

广西省南宁市邕武路23号

广西林业科学/Journal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林业科技刊物。宣传林业政策方针,推进新技术、新成果,普及林业知识,提供林业信息。文章内容有森林经营、森林生态、林木病虫害防治、紫胶虫放养及寄主树的栽培技术、林产化学、木材工业、林业机械、林业基础科学、科普知识、林业译文、林业生产知识以及为农村服务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邓福春罗梅妹杨梅徐圆圆...
    414-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套种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筛选出最佳的经营模式,测定不同杉木套种天门冬林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差异显著,土壤通气度差异不显著;在20~40 cm土层中,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均差异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大多降低.在0~20 和20~40 cm土层中,不同杉木复合经营林分的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差异显著;杉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天门冬林分的土壤全磷(0.39和0.34 g/kg)和全钾(11.98和14.13 g/kg)含量均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4种杉木林分的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大多降低.杉木+马尾松+天门冬林分的隶属函数综合值最高,为最优复合经营林分.该林分土壤通气状况良好,肥力较高.因天门冬对氮的需求较高,在经营管理中需要注意氮肥的补充.

    复合经营土壤理化性质杉木天门冬

    桂南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限制因子诊断

    兰俊张明慧付军欧军...
    42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15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计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对桂南4个不同代次5种林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采用限制因子诊断模型,筛选土壤限制因子.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偏酸性.随桉树人工林代次和林龄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速效钙、速效镁、速效铁、速效锰、速效铜、速效锌和速效硼含量均变异大;土壤pH值变异小.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镁和速效硼含量可作为反映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最小数据集指标.不同代次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等级占比分别为0%、5%、80%、15%和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铁和速效硼含量是桂南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重视有机和无机复合肥的施用,补充铁和硼等微量元素,根据不同代次和林龄实施相应的经营策略.

    土壤化学性质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桉树人工林

    模拟氮沉降对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蒋行健欧芷阳谭长强何琴飞...
    430-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大气氮沉降下猫儿山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以猫儿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设置4种不同施氮处理[0(CK)、50(Ⅱ)、100(Ⅲ)和150(Ⅳ)g·m-2·a-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的特有土壤细菌OTU数量最多.随施氮量增加,辛普森指数降低,处理Ⅱ的辛普森指数最高;随施氮量增加,香农和Chao 1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Ⅲ的香农和Chao 1指数均最高.土壤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NMDS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未造成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分离.LDA分析表明,处理Ⅲ的差异性物种数量最多,绿弯菌门可作为氮添加后的指示性物种.100 g·m-2·a-1施氮量最有利于土壤细菌生长,150 g·m-2·a-1施氮量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氮沉降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猫儿山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油茶林土壤质量评价

    罗蜜潘波王会利劳贵连...
    438-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油茶(Camellia)林土壤质量提升和改善提供理论支撑,测定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代换性钙、代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基于土壤质量指数(SQI)对油茶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油茶林养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pH值为4.77,酸化现象明显.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的评价指标包括全氮、有效磷、代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计算的油茶林SQI为0.249~0.684,均值为0.459,土壤质量等级以Ⅱ~Ⅴ级为主,无Ⅰ级土壤.与聚类分析法相比,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最小数据集能提取大部分数据信息,可有效评价油茶林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油茶林

    雄黄桂林下栽植不同灌木对林分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辉琴唐岚白一术姜永泽...
    447-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雄黄桂(Osmanthus fragrangs'Xionghuanggui')林下栽植适宜灌木和改善种植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雄黄桂+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Ⅰ)、雄黄桂+山茶(Camellia japonica)(Ⅱ)、雄黄桂+红枫(Acer palmatum'Atropur-pureum')(Ⅲ)和雄黄桂+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Aurea-marginatus')(Ⅳ)为研究对象,分析雄黄桂林下栽植不同灌木对雄黄桂林分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Ⅲ的雄黄桂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平均郁闭度和平均林分密度均最大.林分Ⅲ的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全磷和全氮含量及含水率和pH值均最高,土壤容重最小.雄黄桂林下栽植红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最大,更有利于雄黄桂生长.栽培后,应注意氮、磷和钾肥的施用,添加有机质,促进雄黄桂林健康生长.

    林分因子土壤理化性质灌木雄黄桂

    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

    崔宇鸿岑祚舟燕羽李梓华...
    453-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连栽代次对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广西第1~3代连栽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及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储量和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中,>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均最高,0.25~1和<0.2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含量均较高,>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储量均最高.在0~20和20~40 cm土层中,随连栽代次增加,>2和>1~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均降低,0.25~1和<0.2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均升高;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均降低,D升高;全土和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含量均降低,全土SOC、TN和TP储量均降低;>2、>1~2 和0.25~1粒径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储量大多呈下降趋势,<0.2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储量均呈上升趋势.桉树人工林土壤C分解和矿化速率较快,土壤P有效性较高,土壤受N限制.RDA和PLS-SEM结果显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对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储量的正面影响最大,连栽代次对土壤团聚体SOC、TN和TP储量的负面影响最大.

    土壤团聚体连栽碳、氮和磷化学计量桉树

    不同种源枫香种子性状及幼苗生长节律分析

    杨继生姜英刘雄盛黄荣林...
    463-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优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种源,以11个不同种源枫香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性状进行对比和分析,开展轻基质育苗试验,观察枫香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并对种子性状与苗木生长指标和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枫香的所有种子性状均差异显著;枫香种子千粒重为2.27~4.10 g,种子长为4.19~6.10 mm,种子宽为1.71~2.24 mm,种子长宽比为2.31~2.94,种翅长为2.08~2.75 mm,种翅宽为1.80~2.26 mm,种翅长宽比为1.12~1.38.不同种源枫香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累积生长量均差异极显著;苗高速生期均在5月15日—8月15日,地径速生期均在5月15日—7月15日和9月15日—11月15日,可在幼苗速生期加强水肥管理.苗高Logistic方程的R2为0.984~0.998,地径Logistic方程的R2为0.960~0.993,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枫香幼苗生长节律.综合来说,南丹和钟山种源的生长表现优于其他9个种源.

    种源种子性状生长枫香

    不同种源米槠苗期生长差异及早期选择

    徐梦阳林昌勇徐文元潘昕昊...
    469-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优良种源选择提供参考,以12个种源米槠幼苗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种源米槠幼苗生长差异,对种子性状(千粒重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选择早期速生种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米槠幼苗苗高和地径均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均较高,其均值分别为22.8%和17.0%.可溶性糖含量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可采用种子可溶性糖含量作为种源早期选择的补充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初步筛选出江西定南(JXDN)、福建华安(FJHA)和安徽祁门(AHQM)3个速生优良种源.

    生长种子性状种源早期选择米槠

    桂西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微量元素积累及年净积累量

    温中林满德强黄颖曹继钊...
    474-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桂西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微量元素积累及其年净积累量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丰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和硼(B)]含量、积累量和年净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乔木层中,Mn或Fe含量最高,其次为Zn含量,Cu或B含量最低.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微量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6.868、13.445、17.662和22.087 kg/hm2,其中乔木层占比分别为71.03%、85.46%、79.29%和72.34%,林下植被占比分别为15.35%、5.48%、4.97%和5.65%,凋落物占比分别为13.63%、9.06%、15.75%和22.01%;乔木层微量元素积累量增长总量表现为5~10年生(6.612 kg/hm2)>10~15年生(2.514 kg/hm2)>15~20年生(1.973 kg/hm2).4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总量分别为0.976、1.149、0.975 和0.811 kg·hm-2·a-1;Mn年净积累总量均最高,其次为Fe和Zn,Cu或B年净积累总量最低.在杉木人工林5~10年生时,可施用B、Cu和Zn肥料,促进杉木生长;在杉木人工林10~20年生时,可不用施肥.

    林龄微量元素积累量年净积累量桂西北杉木人工林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植物组成和区系特征

    于永辉朱兵林建勇周奇丰...
    48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林场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维管植物科、属、种组成和生活型及本土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维管植物共有1 385种,隶属于192科784属,其中蕨类植物29科49属85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8种,被子植物156科725属1282种.野生植物161科540属913种,栽培植物119科327属472种.以草本植物为主(558种),藤本植物最少(181种).寡种科和单种科及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比均较高.外来入侵植物共有65种.在本土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科的泛热带和热带类型占比为52.53%,属的泛热带和热带类型占比为72.86%,且属的R/T值较高,表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具有较强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和属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区系特征维管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