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农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学报

甘海燕

双月刊

1003-4374

gxnxb@163.com

0771-2182804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七星路135号广西农业厅内

广西农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广西农学会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奖,主要报道农业发展战略性、决策性、综合性学术论文,农业各学科的研究报告,简报,研究概况和进展,专题综述,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产业等。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学术见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桂东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刘海东陈庆政祁俊程秦国兵...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保证"粮油安全"方面的重要部署,广西进一步扩大大豆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桂东地区的气候条件较适合大豆和玉米生长,要解决因玉米遮荫而导致大豆徒长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尤为重要.试验选用"桂春 1608""桂春 8号""桂春 15 号""桂春 16 号""桂春 1603""桂春 1607"6 个春大豆品种,通过固定种植行比和随机区组设计来考察植株的形态特征、植株干物质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桂春 15 号"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未出现徒长现象;其株高、低荚高度、主茎节数均为最低,分枝数、有效荚数和植株干物质量为中等水平;鲜荚重、百粒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籽粒品质中等偏上.由此表明,桂东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春大豆以选用"桂春15号"较为适宜,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

    火力楠不同嫁接方式的综合评价

    赵玉清李建凡李狄宾耀梅...
    7-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是营造复层林、改善人工林树种的优良造林树种之一.目前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火力楠良种基地面临急需扩建和升级.为了筛选出火力楠较好的嫁接方式,通过不同处理的嫁接方式对成活率、嫁接口直径、接穗直径、接穗高度、愈合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平均值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优嫁接方式.结果表明 4 种不同处理之间的综合评价为T1>T2>T4>T3,嫁接最优方式为砧木留叶皮接,T1和T2嫁接方式可以为良种基地的扩建和升级前期嫁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火力楠嫁接评价

    不同行间距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的影响

    何慧娴李石金刘枫苏小松...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玉米和大豆兼容生长、协调生长,解决大豆玉米"争地"问题.本研究分析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不同行间距模式下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3"模式下,固定玉米株距、行距,固定大豆株距,设置不同大豆玉米间距和不同大豆行距,深入了解大豆、玉米的农艺性状并统计其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间距及大豆行距越大,大豆的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越多;玉米穗长、穗粗、单穗重和行粒数越多,但各处理间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同时大豆玉米的种植密度越低,实收株数越少.大豆穴距22 cm,行距 30 cm;玉米株距 18 cm,行距 40 cm,大豆玉米间距 70 cm,即 2.4 m为 1 单元大豆玉米"3+2"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玉米产量均最高,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行间距产量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黑木耳大棚栽培模式

    吕圣林乔柳彦施阳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木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地种植.多年研究发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黑木耳栽培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黑木耳栽培所需的劳动力和技术问题,还能够保证黑木耳稳质增产.基于物联网技术为广西亚热带季风气候"定制化"开发设计的CC2530 芯片集成了ZigBee标准协议,配置了ESP8266芯片.这一系列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极大地降低了基于物联网的黑木耳大棚栽培模式早期建设的投资成本,提高了黑木耳栽培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增加了收入.文章具体描述了在广西百色禄峒镇建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黑木耳大棚栽培模式,包括其总体方案设计、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等,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物联网黑木耳栽培模式稳质增产

    屯六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罗璇罗丽俐介百飞刘静敏...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了解屯六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生态环境,分别于 2022年1月、6月对屯六水库开展浮游生物和水质理化因子综合性调查.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 8 门 91 属,1 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671、0.43,6 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57、0.35;共检出浮游动物 4 类 50 属,门类种属类较多是轮虫,最少的是桡足类.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屯六水库在调查期间属于中污染,介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类型.利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各采样点综合水质类别均未达到功能区的Ⅱ类水目标要求,6 月的水质不如 1 月的.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指标因子为总氮和铵态氮,其次为总磷和化学耗氧量.通过调查屯六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鉴定影响水质的主要理化因子,从而评价其水质状况,为屯六库区改善水环境及开展生态渔业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标识指数法水质评价

    广西一例犬乳腺肿瘤的诊治报告

    周烨帆周华波唐盈冼搏耀...
    34-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肿瘤是未绝育母犬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之一.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的紊乱.犬乳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可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法综合进行诊断.临床中手术切除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可迅速、准确地清除肿瘤病变部位.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可进一步确定肿瘤性质.对于恶性乳腺肿瘤,可以辅加化疗来控制病情,避免恶化.在犬初次发情前对其进行绝育手术,可以避免多数与激素相关性质的乳腺肿瘤的发生.本研究对广西一例患乳腺肿瘤的病犬进行临床、血液学、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该犬的乳腺肿物为恶性乳腺肿瘤.文章报道了该病犬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和综合治疗的过程,为犬乳腺肿瘤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

    乳腺肿瘤恶性肿瘤

    农村基层党建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理、现实问题与推进策略

    甘锐桓陈晓榆李若冰杨德胜...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逻辑机理、现实问题与推进策略也成了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三个步骤讨论农村基层党建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从逻辑机理探讨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密切的关系,包括农村基层党建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式变革、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二是从现实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组织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果还不够理想,科技人力资源不够,难以推动农村产业进步.三是为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接提出政策建言,包括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优化农业产业政策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为同类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业产业逻辑机理现实问题推进策略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关键问题与提升路径

    詹伟鹏蔡晨璐陈煌鑫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因素.数字经济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全新经济形态,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石.文章对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关键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提升路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通过深化农业生产经营数据融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据驱动智能化,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经济数字化;深化农业产业链数据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数据驱动智能化,以数据赋能乡村产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数字治理数据融合,提升农村数字治理数据驱动智能化,以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内在机理关键问题提升路径

    "双碳"目标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绿色发展:重要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唐展风王宇
    52-6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向国际社会提出的重要承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构建农业发展相关创新体系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中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较为缺乏以及生态隐患的现实困境,通过借鉴工业化过程中的理念和规划方法,文章提出了一套以包含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在内的新质生产力构建产业链式农业绿色发展体系的创新方案,探讨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重点健全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协同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绿色农业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等,以实现粮食生产、生态建设和能源生产的高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双碳"绿色农业产业链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供给提升粮食单产的调查研究——基于江苏淮安的调查

    王宏宝杨飞庞春霞章安康...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围绕江苏淮安地区农业科技供给转化提升粮食单产能力展开调查.通过数据检索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国有农场、粮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江苏粮食单产现状以及农业科技应用情况,找出制约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科技需求及技术瓶颈,提出应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强化创新成果源头有效供给、加快构建成果高效转化路径和加大对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投入等方面意见建议,为新时代促进农业科技供给、提升粮食产能提供决策参考.

    科技供给粮食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