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学
广西医学

杨光业

月刊

0253-4304

gxyx@gxmi.net

0771-5871020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广西医学/Journal Guang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内容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重点反映我区医药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各级医药卫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以玉林市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例

    吴帅
    61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下称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例,系统阐述玉林市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当前玉林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探讨如何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康中国战略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政策供给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政策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危重症患者急性皮肤衰竭风险因素及预测工具的研究进展

    朗秋燕李艳青韦琴
    619-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皮肤衰竭是指由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衰竭)或其他器官系统同时发生的灌注不足而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死亡事件,高发于危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医护人员对其认识不足。因此,本文对危重症患者急性皮肤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人员早期识别急性皮肤衰竭的高危患者并制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案、降低急性皮肤衰竭的危害提供依据。

    急性皮肤衰竭危重症患者风险因素预测综述

    ICU腹腔感染患者腹腔冲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陆秀红覃双文李玲黄德斌...
    624-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ICU腹腔感染患者腹腔冲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结构-过程-结果)为基础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制订ICU腹腔感染患者腹腔冲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确定ICU腹腔感染患者腹腔冲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第一轮、第二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8和0。892;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均<0。1。最终确定的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ICU腹腔感染患者腹腔冲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规范、科学、可靠,可为提升此类患者的腹腔冲洗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腹腔感染腹腔冲洗护理质量评价体系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德尔菲法

    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孙丽娟潘世琴
    631-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ICU患者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高危人群,早期识别VTE发生风险至关重要。但目前专门用于ICU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模型非常有限。本文主要针对可应用于ICU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构建适合我国ICU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参考。

    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评估工具重症监护室研究进展综述

    早期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系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

    王仕芳吕红陈玉红冯萍...
    637-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早期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系统化护理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初步构建早期CSA-AKI患者CRRT系统化护理方案。基于德尔菲法,通过专家函询确定方案的条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条目的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第一轮、第二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8及0。909,各三级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均值范围分别为3。84~4。84、4。10~5。00,标准差范围分别为0。43~1。20、0~0。61,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24和0。158(P<0。05)。最终确定的系统化护理方案包含4个一级条目、15个二级条目、41个三级条目,各层次条目的一致性比率均<0。1。结论 所构建的早期CSA-AKI患者CRRT系统化护理方案可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系统化护理方案构建德尔菲法

    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的评估现状及障碍因素

    邹莉莫丽勤吴丹霞徐瑞馨...
    645-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评估工作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广西14家三甲医院626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ICU护士的一般资料、对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的评估现状、评估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的障碍因素。结果 (1)70。3%(440/626)的ICU护士护理过发生微误吸的人工气道患者,66。0%(413/626)的ICU护士主动评估过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的发生情况;分别有52。1%(326/626)、36。7%(230/626)、11。2%(70/626)的ICU护士认为可通过临床经验、痰液检验、医生诊断来识别微误吸;只有35。0%(219/626)的ICU护士接受过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相关培训;有54。2%(339/626)的ICU护士认为人工气道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ICU护士的个人层面障碍因素总均分为(2。49±0。86)分,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个人缺乏相关知识;组织层面障碍因素总均分为(3。06±0。78)分,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科室缺乏评估工具和条件;患者层面障碍因素总均分为(2。67±0。75)分,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认为患者病情严重。(3)年龄≤25岁的ICU护士的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评估障碍因素总得分高于年龄>25~35岁、年龄>45岁的ICU护士(P<0。05)。在护理过发生微误吸的人工气道患者、主动评估过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发生情况、接受过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相关培训、认为掌握的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的重视程度应与ICU其他并发症一样等方面,持否定态度的ICU护士的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评估障碍因素总得分高于持肯定态度的ICU护士(P<0。05)。结论 目前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患者微误吸评估的执行率较低,主要的阻碍因素是个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科室缺乏评估工具和条件等。

    重症监护室护士人工气道微误吸评估障碍因素广西壮族自治区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CN2、SDC-1水平及临床意义

    杨颖刘亚昆董天津
    653-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并探讨两者与病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水平的关系,以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11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104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再将哮喘组患儿分为轻度间歇组(36例)、轻度持续组(25例)、中度持续组(32例)和重度持续组(19例)。比较哮喘组与正常组之间,以及哮喘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之间血清LCN2、SDC-1水平。分析哮喘组患儿血清LCN2和SDC-1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CN2、SDC-1水平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血清LCN2、SDC-1水平升高(P<0。05)。轻度间歇组、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CN2、SDC-1水平依次升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CN2水平与血清SDC-1水平呈正相关,血清LCN2和SDC-1水平分别与FEV1、FEV1/FVC值、C-ACT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LCN2、SDC-1水平联合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大于血清LCN2、SDC-1水平单独诊断的AUC(分别为0。778和0。768,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CN2、SDC-1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哮喘控制水平有关。血清LCN2、SDC-1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生物标志物,且两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

    支气管哮喘脂质运载蛋白2多配体蛋白聚糖1病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诊断效能儿童

    雾化吸入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谢本发牛居辉代开丽何睿...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插管仰卧位下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3例。S组接受艾司氯胺酮25 mg加生理盐水4 mL雾化吸入15 min,C组接受生理盐水5 mL雾化吸入15 min。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即刻、麻醉诱导前即刻、麻醉诱导后5 min、麻醉诱导后30 min、麻醉诱导后6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出麻醉复苏室(PACU)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拔除气管导管后2 h、4 h、8 h、12 h、24 h 的POST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MAP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雾化吸入前即刻比较,麻醉诱导后5 min、麻醉诱导后30 min、麻醉诱导后6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出PACU时C组MAP降低,麻醉诱导前即刻、麻醉诱导后5 min、麻醉诱导后30 min、麻醉诱导后6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出PACU时S组MAP及两组心率降低(P<0。05)。S组拔除气管导管后4 h、8 h、12 h、24 h的POST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C组(P<0。05)。S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C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雾化吸入艾司氯胺酮可减少全麻插管患者POST的发生率,减轻POST的严重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术后咽喉痛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杨韵锋甘庆阳吴玲艳杨猛...
    662-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7例Z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脊柱调整(头颈段、胸椎段及腰骶段)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严重疼痛、头晕、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ZAP患者的疼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脊柱调整药物疗法神经阻滞疗效睡眠质量焦虑抑郁不良反应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对热射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宋逸松刘思琦王睿芝李璐...
    669-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水平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对热射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终点事件(出院或死亡)发生时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34例、存活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预测热射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APACHEⅡ评分是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血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热射病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19、0。826、0。877,灵敏度分别为76。47%、70。59%、82。35%、91。18%,特异度分别为61。76%、53。51%、91。18%、96。70%,三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是热射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较高。

    热射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预后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