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学
广西医学

杨光业

月刊

0253-4304

gxyx@gxmi.net

0771-5871020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广西医学/Journal Guang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内容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重点反映我区医药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各级医药卫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健康生态理念擘画和引领壮美广西高质量发展

    高星
    949-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为推进健康广西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已经形成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以及大健康服务产业特色。广西以健康生态为核心,积极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高质量发展。本文介绍和梳理广西的健康生态特色与优势,分析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总结健康广西发展的经验、模式与实践启示,探讨构建健康广西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从而推进壮美广西高质量发展。

    健康生态壮美广西健康广西高质量发展

    青少年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王春艳林秀金晏颖萱韦子怡...
    95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焦虑、抑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的焦虑、抑郁情绪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青少年发生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的社会心理学机制、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梳理,以全面视角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参考,以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焦虑抑郁青少年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综述

    炎症因子与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和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吴峻李若瑜万宇辉
    96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不仅直接损害个体躯体和心理健康,还可能通过代际传递对子代心理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代际健康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得到广泛关注,其中,炎症因子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炎症因子、母亲ACEs和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两两关联,以及炎症因子在母亲ACEs对其子代的儿童青少年期心理行为问题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母亲ACEs代际影响的生物学基础,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控提供参考。

    童年期不良经历母亲炎症因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代际效应综述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微信使用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尨拉朱广荣宋逸
    96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与微信使用方式的关联性,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高等院校668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抑郁症状[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总分]、微信使用方式(微信使用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得分]、人格特质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微信使用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微信使用方式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 668名大学生的CES-D总分为12(6,21)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13%;PSSS总分为63(55,69)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他人支持维度得分分别为23(19,26)分、19(16,20)分和(21。36±4。35)分;微信使用方式量表的直接沟通、信息发布和接收信息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3(19,28)分、12(9,16)分、20(18,23)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抑郁症状与微信的信息发布使用方式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在微信使用方式与抑郁症状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家庭支持水平在不同微信使用方式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P<0。05)。结论 微信的使用方式对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有不同的影响,频繁信息发布可能不利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能够在该关系中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抑郁症状大学生微信使用社会支持调节作用

    父母教养效能感与养育倦怠的关系及情绪表达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黄泳铭曾玲娟何秋泳李飞铭...
    974-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父母教养效能感与养育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情绪表达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951名初级中学学生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养育倦怠评估量表、父母教养效能感分量表、家庭情绪表露量表分别评估父母的养育倦怠、教养效能感、情绪表达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其他变量的线性影响下评估教养效能感、养育倦怠、情绪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6。0软件的插件PROCESS 4。1检验情绪表达在教养效能感与养育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 (1)父母的教养效能感与消极情绪表达、养育倦怠呈负相关,与积极情绪表达呈正相关(P<0。05);养育倦怠与积极情绪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消极情绪表达呈正相关(P<0。05)。(2)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教养效能感与积极情绪表达的交互项、教养效能感与消极情绪表达的交互项对养育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在低水平积极或消极情绪表达的条件下,教养效能感对养育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不显著,而在中、高水平积极或消极情绪表达的条件下,教养效能感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养育倦怠。结论 父母情绪表达在教养效能感与养育倦怠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在中、高水平情绪表达条件下(不管情绪表达类型是否积极),父母教养效能感越强,养育倦怠程度越轻。

    养育倦怠教养效能感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表达父母

    青少年过度网络使用对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熊宇翔刘剑波吴俊端
    981-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度网络使用与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关系密切,且均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持续危害。然而,它们之间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已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系统总结过度网络使用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机制,其中涉及基因多态性、脑结构与脑功能、冲动控制、睡眠质量、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旨在为预防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过度网络使用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影响机制综述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的授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王旭梅张克伊雅君袁雪琪...
    986-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授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授权量表(DES-SF)中文简化版、慢性病儿童应对方式(CODI)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EMBU)量表对131例青少年T1DM患儿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患儿的授权能力。分析患儿授权能力与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以及授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儿的DES-SF总分为(4。09±0。83)分,授权能力水平低、中等及高的患儿比例分别为13。74%、72。52%和13。74%。不同病程、是否独立注射胰岛素、是否独立测血糖和不同父母婚姻状态的患儿DES-SF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S-SF总分与自我安慰、接受及远离应对方式均分和自我评价均分,以及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分呈正相关(P<0。05),与父亲惩罚、严厉及父母拒绝否认因子均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为6~12个月可降低患儿授权能力,不独立注射胰岛素、接受应对方式均分增加、自我评价均分增加可提高患儿授权能力(P<0。05)。结论 青少年T1DM患儿授权能力较好,接受应对方式和正向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患儿授权能力,病程为6~12个月可降低患儿授权能力,但尚不能认为独立注射胰岛素可以提高患儿的授权能力。

    1型糖尿病授权能力青少年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

    视网膜高反射点数量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房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郑静黄宝宇左慧懿黄敏丽...
    997-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视网膜高反射点(HF)数量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房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5例DME患者(3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房水炎症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6、IL-17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水平。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总体积(TMV)、黄斑中心凹体积(CMV),计数HF数量。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ME患者HF数量、CMT、TMV、CMV与房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DME患者的HF数量与房水IL-6、MCP1、ICAM水平呈正相关,TMV与房水TGF-β1、MCP1、ICAM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DME患者视网膜HF数量与房水IL-6、MCP1、ICAM水平相关,HF可能是眼内炎症的影像标志物。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高反射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炎症细胞因子房水

    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相关性

    吕华东蓝瑞芳陈强棠劳小芳...
    1002-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后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无sIC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sICH的效能。结果 血管内治疗术后36h内,15例(18。75%)患者发生sICH。sICH组和非sICH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FIB-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入院时FIB-4较高、高龄为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FIB-4预测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s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结论 入院时FIB-4与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有关,其可作为sICH的预测因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出血肝纤维化相关性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侯婷婷田佳欢凡丹周薇...
    1007-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ICBT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4周后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乳腺癌患者癌症治疗功能评价(FACT-B)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PTGI评分、FACT-B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S 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ICBT可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乳腺癌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创伤后成长化疗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