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糖业
广西糖业

阳小洋

季刊

2095-820X

gxzt1995@163.com

0771-5853046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古城路6-4号区糖业公司宿舍

广西糖业/Journal Guangxi Sugar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宣传蔗糖生产方针、政策;推广蔗糖研究成果;交流科技兴蔗,科技兴糖和蔗糖产销的经验;传播蔗糖科技、生产销售的信息;选登国内外的蔗糖研究、生产的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2020-2022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百色点综合评价

    刘江娟韦德斌李文教周连芳...
    33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广西2020-2022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为筛选适宜广西百色蔗区推广优异甘蔗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以新台糖22号为第1对照品种(CK1)、桂糖42号为第2对照品种(CK2),对送测的百蔗15-173、桂南亚14-2806、桂糖08-1686和桂糖10-612等12个甘蔗新品种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田间试验,调查分析各甘蔗品种的田间农艺性状、工艺性状和抗病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送测12个甘蔗品种在广西百色点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各甘蔗品种的实测产量均未高于CK1,但有9个甘蔗品种高于CK2,排名靠前的有桂糖13-567、桂糖14-198、桂糖13-532、桂糖10-612和百蔗15-173;送测12个甘蔗品种中,桂糖10-612、百蔗15-173、桂糖12-96和桂糖12-1213 的蔗糖分均高于CK1和CK2,其中桂糖10-612的蔗糖分较CK1和CK2均提高0.50%(绝对值)以上;含糖量排名靠前的为桂糖13-567、桂糖10-612、桂糖13-532和桂糖14-198,但均未同时高于CK1和CK2.综合各甘蔗品种的产量性状指标、品质性状指标及田间长势进行分析,认为桂糖10-612和桂糖13-532具有在当地进一步推广种植的潜力.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农艺性状工艺性状综合评价广西百色蔗区

    国家第14轮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崇左点试验结果分析

    罗智霞黄炫强农海春苏治友...
    339-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国家第14轮甘蔗品种崇左点区域试验,为各育种单位甘蔗品种登记和蔗区推广应用甘蔗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2019-2022年,在广西崇左市对粤甘53号、桂糖13-386和云蔗11-1074等14个甘蔗品种[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粤甘53号的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分别较CK提高31.4%、0.6%(绝对值)和36.26%,抗病性好;福农10-14405的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分别较CK提高10.2%、0.6%(绝对值)和14.22%,抗病性好;海蔗28号的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分别较CK提高24.6%、0.1%(绝对值)和26.24%,抗病性好;其他参试甘蔗品种与CK相比,或蔗茎产量降低,或蔗糖分偏低,抗病性差.粤甘53号、福农10-14405和海蔗28号的增产增糖效果较CK明显且稳定,抗病性好,结合对田间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他性状的分析结果,认为其综合表现良好,具有较大推广潜力,可在崇左蔗区及同类型蔗区进一步推广应用;柳城09-19、云蔗11-1074和云瑞12-263的综合表现差,不宜在崇左蔗区推广种植.

    甘蔗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含糖量抗病性崇左蔗区

    桂糖44号、桂糖55号和桂柳05136在广西恭城县的引种表现

    梁影秦晓燕李家文孙玉勇...
    345-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广西桂林市恭城县开展甘蔗新品种引种试验,为广西恭城县推广种植甘蔗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以ROC22为对照(CK),对桂糖44号、桂糖55号和桂柳05136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引种试验,观察测定其农艺性状(出苗率、发蔸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工艺性状(蔗糖分和含糖量)及抗逆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糖44号的新植蔗出苗率为66.14%,宿根蔗发蔸率为216.04%,平均分蘖率为142.39%,平均株高为284 cm,平均茎径为2.41 cm,平均有效茎数为92481条/hm2,平均蔗茎产量为101.36 t/hm2,平均蔗糖分为15.34%,平均含糖量为15.53 t/hm2,高抗黑穗病和抗倒伏;桂糖55号的新植蔗出苗率为58.28%,宿根蔗发蔸率为173.95%,平均分蘖率为140.67%,平均株高为319 cm,平均茎径为2.78 cm,平均有效茎数为59348条/hm2,平均蔗茎产量为99.53 t/hm2,平均蔗糖分为14.35%,平均含糖量为14.06 t/hm2,中抗倒伏;桂柳05136虽具有茎径较粗和蔗糖分高优点,但其他性状未明显优于CK.因此,桂糖44号和桂糖55号具有宿根性好、抗逆性强及高产高糖等优点,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桂柳05136无突出的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不建议在广西恭城县示范推广.

    甘蔗新品种引种试验农艺性状工艺性状广西恭城县

    丘陵山地甘蔗种植区地膜使用及残留情况调查

    赵青红李锦莲赵育海黄灵珊...
    350-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广西崇左市丘陵山地甘蔗种植区地膜使用及残留现状,为开展农膜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以地处丘陵山地的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和江州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其甘蔗种植区地膜使用情况及回收处理现状;统计分析2022-2023年扶绥县5个监测点蔗田的地膜残留数据.结果发现,广西崇左市丘陵山地甘蔗种植区使用的地膜类型以白色聚乙烯非生物降解膜为主,规格厚度在0.01 mm以上,宽400.00~600.00 mm,使用量45.50~67.50 kg/hm2;扶绥县最早于1993年利用地膜覆盖进行甘蔗栽培,2022-2023年蔗田的地膜残留量为30.86~148.38 kg/hm2,其均值57.41 kg/hm2虽低于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国家标准(75.00 kg/hm2),但个别监测点的地膜残留量大幅度高于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国家标准,对蔗区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江州区最早于2008年利用地膜覆盖进行甘蔗栽培,推算其2023年蔗田的地膜残留量均值为31.31 kg/hm2,总体上相对较低.针对崇左市丘陵山地甘蔗种植区的废旧地膜污染现状,提出以下治理建议:认清地膜残留危害、加强科学使用和回收,自觉维护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要求,积极推动减量替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甘蔗种植区地膜覆盖栽培地膜残留量污染治理广西崇左市

    基于深度学习的甘蔗茎节识别方法

    丘刚玮唐伟萍
    35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茎节识别是实现切种机对甘蔗精准切种的重要步骤.高效的甘蔗茎节识别定位能帮助甘蔗切种机提高茎节识别精度、保护蔗芽及减少刀具磨损.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了解识别甘蔗茎节特征的方法,分析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效果,旨在实现对甘蔗茎节表面特征进行精准快速高效识别,并基于YOLOv5模型建立智能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甘蔗茎节识别方法(甘蔗茎节识别模型),通过收集的甘蔗训练图像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在测试集上验证.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甘蔗茎节识别模型可准确识别甘蔗茎节,识别准确率达90.2%,召回率达90.1%,可在智能化甘蔗切种机开发中参考应用.

    甘蔗切种茎节识别深度学习YOLOv5模型快速准确定位

    沸石负载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糖汁的脱色应用效果

    郭双朱旭文陈金足韦映...
    360-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壳聚糖对糖汁澄清性能好,沸石对糖汁吸附效果佳,将壳聚糖负载于天然沸石制备复合吸附剂——沸石负载壳聚糖,分析其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脱色效果,可为无机多孔材料在制糖工业糖汁澄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通过浸渍法制备沸石负载壳聚糖的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沸石负载壳聚糖后,其表面的片状结构变为多孔状结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由壳聚糖与沸石质量比为1∶20、浸渍温度为50℃所制备的复合吸附剂脱色性能最佳,其对赤砂糖回溶糖浆溶液的最佳脱色条件为复合吸附剂用量0.40 g、吸附温度70℃、吸附时间50 min和赤砂糖回溶糖浆溶液pH 5.00,在此条件下复合吸附剂对赤砂糖回溶糖浆溶液的脱色率达22.7%,较空白对照高9.1%(绝对值).

    壳聚糖沸石负载复合吸附剂糖汁脱色

    食用单宁在甘蔗制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胜杰钟国强赵红琴庞里...
    36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用单宁具有絮凝、抗氧化及抑菌等作用.为了提高甘蔗汁的澄清效果,减少磷酸亚硫酸法甘蔗制糖生产中石灰、硫磺和磷酸等澄清剂的用量,以食用单宁(浓度≥32%)为澄清助剂,在广西糖业集团西江制糖有限公司2023/2024年榨季甘蔗制糖生产中应用,结果表明,食用单宁可提高糖厂清混汁重力纯度差、减少清汁和糖浆重力纯度差、减少硫磺和石灰用量和降低生产蒸汽损耗.其中,添加食用单宁后,清混汁重力纯度差提高1.47 GP,清汁和糖浆重力纯度差降低0.47 GP,糖分损失减少,硫磺和石灰用量分别减少35.71%和33.00%,白砂糖二氧化硫残留量平均降至8.0 mg/kg以下,吨蔗耗汽量下降0.83%(绝对值).因此,将食用单宁应用于甘蔗制糖生产,对改变传统的磷酸亚硫酸法生产工艺及减少糖分损失和提高产糖率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单宁甘蔗制糖蔗汁澄清应用效果

    广西罗汉果产业发展现状及政府嵌入性干预视角下的发展策略

    彭娟
    372-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健康食品市场的兴起,为罗汉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政府嵌入性干预有助于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能实现更有效的政策传导和资源配置.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广西罗汉果产业现状发现,罗汉果产业已成为广西部分市县的支柱性产业、产区地理环境可满足罗汉果生长条件、产业集群覆盖面广,可作为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针对广西罗汉果产业存在规模发展滞后、技术应用与创新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以及基础科研和税收支持政策欠缺、行业标准制定与推广实施脱节等问题,在政府嵌入性干预视角下从社会、技术、市场和政策4个维度提出促进其与社会资源整合、加强产业与地方文化融合、实施品种培育与种苗质量控制行动、提升深加工与提取技术水平、加大药用开发与临床实践研究力度、拓展国内外茶饮市场渠道、重塑代糖市场格局、嵌入综合市场、完善政策体系和加快行业标准制定的发展策略,为罗汉果产业发展策略制定和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罗汉果产业茶饮市场代糖蓝海市场嵌入性干预发展策略

    数字孪生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王爽
    378-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Digital twin)通过构建乡村物理世界的虚拟镜像,可提升乡村治理的专业化、体系化、民主化、精细化和简约化水平.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剖析数字孪生技术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与关键作用,分析数字孪生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产业基础薄弱、支撑体系不健全,顶层设计缺失、资源协同机制不畅,治理观念滞后、数字素养有待提升,内在风险凸显、安全保护亟待加强等现实困境,提出一系列推进数字孪生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措施: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孪生乡村治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打造开放共融的数字治理生态,促进政府、社会、市场和村民等多方主体的协同互动;秉持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确保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构建安全高效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风险防控机制.通过科学规划与综合施策,数字孪生技术有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有效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数字孪生乡村治理现代化赋能推进路径

    数字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质量的影响

    彭勃王可
    383-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数字产业和乡村振兴质量进行测度,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数字产业对乡村振兴质量提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数字产业对乡村振兴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呈非线性变化趋势,且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应加大对数字产业的财政投入,优先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和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农村数字产业发展,同时,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等环节的应用水平,推动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赋能.

    数字产业乡村振兴质量科技创新异质性分析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