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与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

    杨鑫程晴灏樊华张福康...
    164-167页

    髋关节发育不良新生儿髋关节不稳定遗传学风险因素

    模板测量数字化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李志辉王毅峰张亦工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模板测量数字化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将假体胶片模板和患者X线片使用同一参照物翻拍并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还原参照物尺寸而消除放大率影响,分别记录术前计划和术中实际使用的髋臼和股骨柄假体型号,并测量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以评价预测的准确性和下肢不等长改善情况.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使用的髋臼假体型号与术前设计完全符合者20例,相差1号者13例,相差2号者2例;股骨柄假体与术前设计完全符合者19例,相差1号者13例,相差2号者3例.术后第3天摄骨盆X线片,患者均自述无双下肢不等长情况发生.术后第3天双下肢测量长度差、影像学长度差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模板测量数字化能有效消除放大率的影响,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干扰,从而准确预测假体型号.

    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模板数字化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杜美廷袁松张廷玖何秦...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21-12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资料(观察组27例),并与同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对照组30例)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预估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脱位率、二次手术率、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等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56个月,平均34.0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预估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感染,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二次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观察组3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经全身麻醉下手法闭合复位联合髋关节支具固定后未再脱位;1例主诉活动后股骨大粗隆疼痛,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疼痛缓解.对照组1例髋关节过屈时脱位,经手法复位,避免髋内旋过屈后未再脱位.两组均有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增加抗凝药物剂量治疗后血栓消失.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术后谵妄、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非专科并发症共12例,而对照组为5例.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疼痛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与常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前者髋关节功能仍然较差,并发症更多,建议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入路分层解剖缝合重建对THA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周杨徐鸿尧笪强华红...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肌肉常规缝合与解剖分层重建对改良Hardinge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21-10-2023-01诊治的55例因股骨颈骨折行改良Har-dinge 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者,根据术中肌肉缝合重建方式分组,常规组 25 例采用肌肉常规缝合,改良重建组 20 例采用分层解剖缝合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4周、8周、24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WOMAC评分、疼痛VAS评分、外展肌力矩.结果 两组均获得至少24周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时改良重建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WOMAC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24周时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改良重建组疼痛VA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周、28周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时改良重建组外展肌力矩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24周时两组外展肌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分层解剖缝合重建,恢复外展肌功能,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剖重建股骨颈骨折

    横行拉力螺钉在后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潘林华汪金平胡斌朱世珍...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横行拉力螺钉治疗合并后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21-06采用横行螺钉与平行螺钉各2枚交叉固定治疗后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颈骨折58例,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内固定失效等,于术后6个月、1年复诊并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量30~70 mL,平均44 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7~18d,平均12d.58例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个月.22例术后6个月患肢可以完全负重,其余36例在术后8个月完全负重,本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7.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股骨颈短缩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7.2%.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优43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7%.结论 采用横行螺钉与平行螺钉各2枚交叉固定治疗后内侧皮质粉碎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固定牢靠.

    股骨颈骨折横行拉力螺钉内固定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黄天灿江兵林东泽郑舜泽...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20-01-2021-12诊治的34例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17例采用闭合复位联合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对照组17例采用闭合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股骨颈短缩长度、再手术情况.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9.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0.0±5.3)分,对照组为(83.3±5.0)分,观察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9,P=0.001).观察组术后股骨颈短缩长度为1.9(0.0,4.1)mm,对照组为1.3(0.1,2.6)mm,两组术后股骨颈短缩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4,P=0.753).观察组再手术1例,对照组2例;两组再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具有创伤小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老年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可靠的内固定方式.

    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老年

    术前早期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王鑫陶晶唐永冬秦秋...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早期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01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3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中125例(观察组)经沟通愿意接受术前早期功能锻炼,并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功能锻炼,术后予以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药物配比为罗哌卡因1支加生理盐水配至40 mL,浓度为0.25%,加用5 mg地塞米松延长镇痛效果;另外112例(对照组)经沟通不愿意接受术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给予常规镇痛治疗,不予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休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参加功能锻炼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d、7d、1个月、3个月患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休息及活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参加功能锻炼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早期的功能锻炼联合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有效、快速恢复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郝彦明高焱叶晓生陈先玲...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21-12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03例(115膝)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9.0~75.0 min,平均62.0 min;术中出血量92.0~125.0 mL,平均108.2 mL;术后引流量56.0~111.0 mL,平均83.5 mL.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假体周围感染、松动,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术后浅表静脉血栓经抗凝控制后好转.手术前后各时间段患者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4周、2个月时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但是术者应掌握好适应证;前交叉韧带缺损不是禁忌证,但是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倾角度过大、外翻骨赘清理不佳、假体选择不当、骨水泥处理不佳将严重影响手术疗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间室膝关节单踝置换术

    聚焦式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韩良姜效韦郭宇张杨梅...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聚焦式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6-2021-10诊治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聚焦式冲击波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WOMAC评分以及各子集(疼痛、僵硬、功能评分).结果 50例均完成为期1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与对照组疼痛NRS评分、WOMAC评分(总分及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式冲击波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聚焦式冲击波膝关节功能

    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吴建辉周彬向福胜王冶...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2-2022-06采用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的4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根据患者术后膝关节X线片检查结果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应用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X线片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3.6±3.1)分,高于术前(50.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0,P<0.001).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为(94.2±2.7)分,高于术前(54.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0,P<0.001).结论 关节镜下双线双骨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可靠,不仅简化了手术流程,而且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双线双骨道技术骨隧道钮扣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