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α,25-(OH)2D3通过促进RANKL的自噬性降解对抗肾性骨营养不良

    黄杜军王建坤王嘉嘉肖展豪...
    94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dihydroxyvitamin D3,1α,25-(OH)2D3)是否可通过自噬的激活降解成骨细胞当中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and,RANKL).方法 用1α,25-(OH)2D3干预成骨细胞后,收集上清液用于干预破骨前体细胞,再分别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水平、成骨细胞上清液中RANKL的产生水平、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tg5、Atg7、BECN1的mRNA和蛋白水平.最后利用自噬的药理学抑制剂氯喹和拯救(Rescue)实验来验证自噬机制对于1α,25-(OH)2D3调控的成骨细胞RANKL产生状态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直接的成骨细胞上清液,1α,25-(OH)2D3作用后的上清液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查发现,1α,25-(OH)2D3的干预抑制成骨细胞中RANKL分泌,并促进自噬基因(Atg5、Atg7、BECN1)的表达和LC3转换(表示为LC3Ⅱ/Ⅰ).但是,1α,25-(OH)2D3未影响成骨细胞中RANKL基因的表达,却抑制RANKL的蛋白水平.此外,1α,25-(OH)2D3抑制的成骨细胞RANKL的产生和蛋白水平可随自噬抑制剂氯喹的应用而逆转.结论 1α,25-(OH)2D3可促进成骨细胞中RANKL的自噬性降解.

    1α,25-(OH)2D3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自噬RANKL肾性骨营养不良

    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和治疗进展

    林锦秀李晔尹德超
    949-95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难复位分型方法复位内固定

    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研究进展

    朱晓庭王文志李景伟
    953-956页

    股骨转子下骨折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治疗措施

    椎间孔成形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PETD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研究

    方剑马双张鑫博王耀生...
    957-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椎间孔成形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6行PETD治疗的20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中有无行椎间孔成形分为成形组(n=32)和未成形组(n=174),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受累节段、MSU分型、椎间盘脱垂程度、椎间孔相关指标(包括椎间孔的宽度、高度、出口根距下位椎弓根上缘长度及椎间隙后缘腹侧3 mm处距上关节突长度)及疗效相关指标(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腰椎JOA评分改善率、ODI指数).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MSU分型及椎间盘脱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累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24个月.成形组与未成形组L4~5及L5S1段椎间孔高度和出口根距下位椎弓根上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组L4~5及L5S1段椎间孔宽度、椎间隙后缘腹侧3 mm处距上关节突长度、过屈位椎间孔宽度、过伸位椎间孔宽度均显著小于未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组术中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未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腰椎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形组术后24个月腰痛VAS评分明显小于成形组,腰椎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采用PETD治疗,受累节段为L3~5段的患者大部分术中无需行椎间孔成形,而受累节段为L5S1段的患者接受椎间孔成形的比例相对更高,临床医师应该结合术前椎间孔测量指标及术中观察结果评估椎间孔成形的可行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成形PETD适应证

    双侧椎弓根矢状面交叉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

    胡伟王晶杜静德张在华...
    962-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双侧椎弓根矢状面交叉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2-10采取双侧椎弓根矢状面交叉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2例Ⅰ期Kümmell病患者,透视引导下调整穿刺针经一侧椎弓根朝椎体裂隙方向,另一侧椎弓根穿刺针朝相反方向进入伤椎松质骨区域,两侧穿刺针在矢状面以不同角度经椎弓根穿刺进入椎体.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伤椎骨水泥注入量为4.3~9.1 mL,平均6.7 mL.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管内1例,椎间盘内2例,椎体前方3例,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42个月.手术前后伤椎高度(F=25.292,P=0.028)、疼痛VAS评分(F=3.118,P=0.042)、ODI指数(F=1.886,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与末次随访伤椎高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1 d与末次随访伤椎高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椎弓根矢状面交叉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Kümmell病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腰骶疼痛的临床疗效

    牛朋彦熊尚文王志强
    96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腰骶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2-01采用PKP治疗的84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腰骶疼痛,根据术中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穿刺组(n=49)和双侧穿刺组(n=3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责任椎体局部和腰骶疼痛程度,采用ODI指数评价患者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上述指标达到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和患者可接受症状状态的比例.结果 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少于双侧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责任椎体局部疼痛VAS评分、腰骶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的MCID和PASS达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责任椎体局部疼痛VAS评分、腰骶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责任椎体局部疼痛VAS评分、腰骶部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腰骶疼痛的有效方法,两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单侧穿刺有骨水泥注射量少和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腰骶疼痛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入路

    S2AI螺钉联合长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中期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疗效观察

    王鑫宇贾豹刘磊刘光普...
    970-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 screws,S2AI)联合长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中期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2-12徐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Surgimap Spine软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骨盆倾斜角、矢状面轴向距离.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内固定节段数为8~12个,平均10个.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围手术期间1例切口愈合不良,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钉棒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25例均获至少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第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2个月各项评分均较术后6个月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2AI螺钉联合长节段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并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位序列,但S2AI螺钉固定可能会导致骨盆入射角改变,所以应防止腰椎前凸矫正过度,避免骨盆入射角减小而导致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不匹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退行性脊柱侧凸S2AI螺钉脊柱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

    改良袢钢板与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邱东新赖敏锋王云清
    974-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袢钢板与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22-03收治的63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其中30例采用改良袢钢板内固定(袢钢板组),33例采用钩钢板内固定(钩钢板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钩钢板组并发症为钢板螺钉断裂或退出、肩峰撞击、肩峰下骨溶解、残留肩关节疼痛、切口感染;袢钢板组并发症包括医源性喙突骨折、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残留肩关节疼痛、切口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6个月,平均29.7个月.袢钢板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钩钢板组手术时间较袢钢板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医源性骨折.钩钢板组1例术后螺钉松动、钢板失效,3例术后关节复位丢失,8例术后肩峰下骨溶解,10例肩峰撞击,5例残留肩关节疼痛.袢钢板组4例术后关节复位丢失,1例残留肩关节疼痛.钩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袢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2,P=0.002).结论 改良袢钢板和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改良袢钢板具有操作简易安全、创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肩锁关节脱位急性袢钢板Nice结钩钢板

    自体腓骨长肌腱喙突悬吊联合带线锚钉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

    张军朱伟伟满家政王涛...
    978-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体腓骨长肌腱喙突悬吊联合带线锚钉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2-2022-02收治的72例肩锁关节脱位,其中36例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喙突悬吊联合带线锚钉技术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UCLA肩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包括肩峰下骨溶解、肩关节粘连、肩锁关节周围疼痛、肩锁关节复位丢失等.结果 两组术后6周、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6例肩峰下骨溶解、5例肩关节粘连、6例肩锁关节周围疼痛,观察组1例出现肩锁关节周围疼痛、2例术后复位丢失.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22%,17/36)明显高于观察组(8.3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腓骨长肌腱喙突悬吊联合带线锚钉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满意,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允许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肩锁关节脱位自体腓骨长肌腱喙锁韧带带线锚钉

    不同手术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戴健王守国孙鹏葛运如...
    982-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肩峰下前外侧微创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2-01-2022-12行Philos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5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其中47例采用常规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常规组),48例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微创入路(微创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7d疼痛VAS评分和术后1、3、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19.1个月,平均15.8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有2例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后期行肩关节置换术,效果良好.微创组1例发生腋神经前支损伤,导致三角肌前缘部分萎缩,但外展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肩峰撞击、关节盂损伤等并发症.微创组术后1、3、7d疼痛VAS评分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峰下前外侧微创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肩峰下前外侧微创入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峰下前外侧入路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