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原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原科学研究
高原科学研究

季刊

高原科学研究/Journal Plateau Scienc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拉萨大黄根部内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许鹏辉赵岳浩康泽兵李博文...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拉萨大黄根部内生菌和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探究拉萨大黄根部内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经过聚类注释后拉萨大黄根及根际土壤中真菌共有90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特有OTU分别为452个和635个;根及根际土壤中细菌共有622个OTU,特有OTU分别为982个和5 618个.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根部内生细菌相比拉萨大黄根际土壤细菌估计物种数量大,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高(P<0.05);拉萨大黄根际土壤真菌比根部内生真菌的物种总数更多,但根际土壤真菌和根部内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0.05).基于β多样性分析得到拉萨大黄根部内生菌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q<0.05).从群落组成来看,在门水平上,真菌群落中拉萨大黄根及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细菌群落中根部内生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为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为75.44%,在根际土壤中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44.36%;在属水平上,真菌群落中根部可被分类的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为21.8%,根际土壤中可分类的相对丰度最高的为截盘多毛孢属(Truncatella),相对丰度为26.16%.细菌群落中根部可被分类出来的相对丰度最高的为JC017,相对丰度为73.44%,根际土壤中可被分类的相对丰度最高的为Ba-cillus_BD,相对丰度为6.7%.

    拉萨大黄高通量测序内生菌根际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

    西藏阿里地区地表温度反演及其影响因素响应特征

    徐涛洪卫丽杜玉龙鱼静...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温度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属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探究阿里地区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对研究该地区热环境变化过程、监测基础生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0-2020年间阿里地区TRIMS LST-TP产品为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分级方法将LST划分为5个等级,进而采用趋势分析及重心迁移等方法研究阿里地区20年间地表温度时空演变特征,同时选取DEM、NDVI及草地覆盖度3个地表参数,探讨LST影响因子的作用效力.结果表明:(1)阿里地区LST除中温区面积减少外,其余温区面积均有所增加,增加面积由小到大依次为:低温区<次低温区<高温区<次高温区;(2)2000-2020年阿里地区LST年际变化规律为波动下降-迅速上升-小幅下降-缓慢上升,年均温度增长0.06℃;(3)2000-2020年阿里地区低温区、次低温区及中温区重心呈现从东北向西南迁移趋势,次高温区与高温区重心呈现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趋势;(4)影响因素中,DEM对LST影响为负向,NDVI和草地覆盖度对LST影响为正向.

    地表温度时空演化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分布气候变化阿里地区

    西藏绿绒蒿属近危物种分布新纪录——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

    高刚刘星雨陈绪言黄玫...
    25-2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H.Chuang)是一种极具观赏及药用价值的高山植物,1979年首次在中国青海玉树发现并报道,现今已被确立为近危物种(NT),极具保护价值.2023年8月首次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境内的高山草甸发现与总状绿绒蒿(M.racemo-sa var.racemosa Maxim.)具部分性状差异的物种,经鉴定,确定该物种为刺瓣绿绒蒿,为总状绿绒蒿的变种.该发现对西藏横断山区绿绒蒿属植物区系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东部横断山刺瓣绿绒蒿近危物种新记录

    三江源区不同生境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变异及其对生境因子的响应

    刘青青吕亮雨蔡宗程韩燕...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的遗传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的差异共同决定了植物功能性状的表达,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策略.文章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三江源地区6个多枝黄耆居群的19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差异性分析表明,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的差异性不同,1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1%~25.76%,花序数、叶序数、叶形指数和种子数变异系数最大,均超过10%;(2)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种子数、花序数、种形指数、根系深度以及营养枝茎长与其他性状间没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相关关系,经度、海拔与种形指数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电导率是对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3)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396%,说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多枝黄耆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4)聚类分析表明,6个多枝黄耆居群中,河南县居群、玉树市居群、玛沁县居群为1类,该类植株为高大型,达日县居群、甘德县居群、木里镇居群为1类,该类植株为低矮型.

    多枝黄耆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表型性状生境因子

    1982-2020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的月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杜近芳程江浩刘悦俊何再军...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敏感,而其植被覆盖率和物候期变化对全球生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文章基于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GIMMS)与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两种长时间序列青藏高原NDVI数据集,分析1982-2020年5-10月逐月青藏高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月降水量、月均气温和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40年5-10月逐月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植被生长季初始期有所提前,并且生长季有延长趋势.近40年,5-10月逐月NDVI出现下降趋势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西部和东南部,西部草地对气温上升的敏感性与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部分草地退化为荒漠,近年来水热条件的改善和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使植被有所恢复;而东南部的植被变化则主要与人类活动和气温升高有关.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规律,为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NDVI植被覆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青藏高原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生长的影响

    王君玲刘颖李林霞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脚金内酯(SL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寄生性植物种子的萌发及介导植物在逆境胁迫中的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独脚金内酯对植物根系生长的调控作用,文章以青海草地早熟禾为供试材料,用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代替独脚金内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 mol/L、0.1 mol/L、0.5 mol/L、1 mol/L 4个浓度梯度,6 d和12d2个处理周期,通过根系扫描仪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周期的延长,GR24显著提高了青海草地早熟禾的总根长、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的平均直径和主根数,显著降低了其侧根长和侧根数,其中喷施12d时,GR24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同一周期,喷施0.1~1 mol/L GR24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GR24的浓度为0.5 mol/L时,对其根部促生效果最好.该研究发现,施用0.5 mol/L的GR24溶液对青海草地早熟禾根部喷施12 d,对促进其根部生长具有良好的效果.

    独脚金内酯青海草地早熟禾GR24根系生长

    基于GIS技术的藏药材渣驯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出露与蕴藏区域空间分布研究

    边巴坚参单增卓嘎次仁吉腾飞...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分析西藏自治区出露的藏药材渣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实地调研测取渣驯出露点的地质类型、地貌特点、高程、坡度、分布植被类型及年平均温度6个生态影响因子.利用ArcGIS 10.8软件,结合西藏自治区的GIS数据,对影响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以预测藏药材渣驯在西藏自治区内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西藏自治区内藏药材渣驯资源主要分布于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拉萨市及阿里地区的共计30个县;渣驯出露点多数位于高山峡谷河流区域的悬崖峭壁、岩层缝隙或洞穴中;主要位于古近纪、三叠纪、白垩纪地层中;广泛分布于郎钦藏布、象泉河、马甲藏布河流域等10个流域.(2)GIS技术预测范围成功覆盖了实际采样的6个验证点,证明了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在相关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渣驯GIS藏药材

    高原世居成年藏族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

    白玛康卓春花格桑曲珍阿旺旦增...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市娘热乡(海拔3 700m)和山南市普玛江塘乡(海拔5 373m)世居成年藏族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西藏地区防控慢性肾脏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22年8月—2023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拉萨市娘热乡和山南市普玛江塘乡430例年龄≥18岁的世居藏族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慢性肾脏病相关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430例世居成年藏族居民中CKD患者109例,CKD患病率为25.3%,普玛江塘乡CKD患病率(40.8%)明显高于娘热乡患病率(11.2%)(P<0.05);CKD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病率(32.2%)明显高于男性(17.3%);饮酒人群患病率(36.0%)高于非饮酒者(22.1%),海拔3 700m人群CKD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海拔5 300m人群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血尿;总人群CKD分期主要集中在CKD 1~2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海拔、女性、年龄≥51岁和饮酒是CK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拉萨市娘热乡和山南市普玛江塘乡CKD患病率均较高,海拔、性别、年龄和饮酒是CKD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海拔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世居成年藏族

    藏族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后恢复能力研究

    赵昕程红李小灿彭瑶函...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藏族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及运动后恢复能力.方法:在平原对来自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的藏族摔跤运动员进行生理机能测试,以普通藏族大学生作为对照.测试内容包括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在常氧和模拟海拔高度(2 700m和3 800m)检测安静及运动后血乳酸和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与普通藏族比较,藏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优势主要体现在前臂长、肌肉含量、身体围度、体表面积、克托莱指数方面(均P<0.05);心肺功能优势表现为最大摄氧量和肺功能的增高(均P<0.05);男运动员体脂肪率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r=-0.39)、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r=-0.41)呈负相关,肌肉量与用力肺活量(FVC)(r=0.38)呈正相关(均P<0.05);女运动员体脂肪率与FEV1(r=-0.35)呈负相关,肌肉量和BMI均与FEV1(r=0.66,r=0.59)、呼气峰流速(PEF)(r=0.75,r=0.58)呈正相关(均P<0.05).藏族摔跤运动员身体恢复能力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心率恢复速率与乳酸清除率显著快于普通藏族.在常氧状态下,摔跤运动员安静及运动后心率低于普通藏族.运动后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心率恢复率显著增高(均P<0.05).在缺氧状态下,摔跤运动员在模拟海拔2 700 m、3 800 m时运动后血乳酸、心率迅速升高,且随海拔增高而增加(均P<0.05);而乳酸清除率及心率恢复率,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均P<0.05).在常氧及海拔2700m时,血乳酸峰值均出现在运动后3 min,而海拔3800m时,血乳酸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缺氧导致乳酸累积,提前了血乳酸到达峰值的时间.结论:藏族摔跤运动员心肺功能优势表现为最大摄氧量和肺功能的增高,其心肺功能与身体形态密切相关,表现为肺功能受BMI、体脂率、肌肉量因素影响显著.摔跤运动员身体恢复能力优势表现为:常氧状态下运动后乳酸清除率和心率恢复率增加,缺氧状态下血乳酸及心率随海拔增高而迅速增加.且藏族摔跤运动员运动后恢复能力与海拔高度有关.

    藏族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心肺功能运动后恢复能力

    不同海拔13~18岁学生乳酸阈、通气阈、心率偏离点一致性研究

    孔海军翟德强马荣朱元宝...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世居不同海拔13~18岁学生改良Conconi测试中心率偏离点(Heart Rate Deflection Point,HRDP)、通气阈(Ventilatory Threshold,VT)与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LT)相关指标间的一致性,为世居高原、亚高原中学生有氧耐力训练提供简便、无创、普及性的评估手段.方法:以113名世居3 200m高原(High altitude group,Hi组)、120名世居1 230m亚高原(Sub-high altitude group,SubHi组)及120名世居200 m平原(Control group,Con组)13~18岁学生为受试者,采用改良版Conconi测试(8级,3min/级,6 m·s-1为起始,组间间歇1 min),收集受试者各负荷运动即刻心率、血乳酸、肺通气数据,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评价一致性.结果:各组受试者在Conconi测试中均出现LT、VT、HRDP现象,SubHi组男、女生均呈现LT延迟现象;女生VT1(第一通气阈)及VT2(第二通气阈)出现时间均早于男生;男生HRDPspeed高于女生,SubHi组HRDPspeed高于Con组及Hi组,低龄组受试者HRDPspeed低于高龄组.Pearson分析显示,各海拔组、不同性别受试者LT、VT、HRDP间均存在显著关联(r≥0.50,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各组、不同性别受试者加权κ值均>0.60,观察样本落在一致性范围外的散点小于观察样本总量的1%,均值偏差趋于零,LT、VT、HRDP相关指标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不同海拔13~18岁学生改良Conconi测试中LT、VT、HRDP具有较高相关性与一致性,因此Conconi测试HRDP可以作为世居高原、亚高原13~18岁学生无氧阈评估指标.

    改良Conconi运动中学生海拔高度乳酸阈通气阈心率偏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