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控制计算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业控制计算机

刘海青

月刊

1001-182X

ipcm_nj@163.com

025-85411811

210042

南京市龙蟠路173号江苏省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业控制计算机/Journal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查看更多>> 本刊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工业控制计算机专委会会刊,国际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刊号为:CN32-1764/TP,国际刊号为:ISSN 1001-182X,订阅代号为:28-60,月刊,定价8.00元。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自1988年创刊至今,始终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关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应用,为建立工控厂商与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而不懈努力。 经过10余年的建设,读者群涵盖电力、机械、石化、冶金、交通、通信、水利、轻工、医药、环保、智能建筑、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技术期刊之一,得到了广大工控、自动化界人士的认可。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我刊将发挥更大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控制系统远程运维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卿树明李景利陈化川
    57-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阐述实施控制系统远程运维的前景.介绍了远程运维系统的组成、内容,描述了控制系统设备状态主要检测内容与方法.详细介绍了酒钢控制系统远程运维系统解决方案,对在冶金工业应用实践尤其是控制系统远程运维应用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G通信技术远程运维控制系统

    基于公铁两用自行走车的电气化铁路限界检测装置设计

    李伯男张贺尹恩华李建楼...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铁路接触网施工人工复核测量带来的人工成本高、体力劳动繁重、检测效率低、测量精度差的痛点问题,设计了一种搭载三维激光雷达、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等模块的基于公铁两用自行走车的电气化铁路限界检测装置.实现了多控制方式、多施工环境下,铁路沿线接触网相关装备各项限界参数的实时测量、与理论值的复核分析以及沿线装备三维建模.该装置提升了测量效率、精度及限界参数可视化效果,可减少测量人员60%以上,提高整体测量效率70%.

    高铁接触网限界检测激光雷达三维建模

    水电厂轴瓦温度自适应趋势分析与预警

    管晓晨陈霈张冰蔡金华...
    61-6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电厂工况变化频繁、各类轴瓦温度测点多、计算机资源有限的情况,提出一种结合温度短期历史数据和机组工况的自适应拟合趋势预测分析方法.测试表明,该算法能够在水轮机完整启停机过程中准确预测轴瓦温度变化趋势.

    轴瓦温度自适应趋势分析预警

    基于4级放坡光电传感器的太阳跟踪系统设计

    陈亮
    63-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采光效率,设计了一种4级放坡四棱台光电传感器,分析了其跟踪范围和跟踪精度,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太阳跟踪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光电传感器粗跟踪装置的跟踪范围远远超过了 一年当中方位角、高度角变化范围最大的夏季,能够满足对太阳在高度角和方位角大范围跟踪的需要.通过对软件流程的设计,采用5 min修正一次角度的循环方式,能够满足精跟踪装置跟踪精度的需求.通过光照强度对比试验,验证了太阳跟踪系统在粗、精两级跟踪模式下,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采光效率相比休眠模式采光效率提高了 57.02%.该设计为太阳跟踪系统光电传感器跟踪范围的扩大和跟踪精度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太阳能跟踪波形法光电传感器

    航空涡轮盘拉削刀具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汪进超林毅宋平林斌...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涡轮盘拉削刀具生产周期长、造价昂贵、监测困难以及易出现损伤等问题,设计并构建了拉削刀具健康监测系统.根据拉床行业的特点、痛点及实际需求等,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及振动监控器,设计了拉床在线、在位的振动信号采集系统,实现了拉削过程中刀具振动信号的连续、实时采集.基于C++语言与Qt开发平台,开发了刀具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振动信号的实时分析处理及刀具健康监测.

    航空涡轮盘卧式侧拉床刀具健康监测信号采集

    一种面向SDN控制平面的拓扑路由优化算法

    李行健
    69-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多控制器场景下不同的部署方式和控制路径对网络能耗的影响,解决分布式集群带来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节能路由和控制器之间负载均衡的双目标优化,研究一种面向SDN控制器平面的拓扑路由优化算法,可以优化网络流选择数据路径,并为激活的交换机选择控制器和控制路径,实现节能和优化控制平面负载均衡性能.利用DQN搜索学习能力和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仅训练部分状态即可得到最优路径,得出需要休眠的交换机和端口,从而确定节能网络拓扑,有效地降低网络能耗,同时实现控制平面负载均衡的效果.应用DQN算法来求解节能数据路径和控制路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

    软件定义网络高能耗路由拓扑路由DQN

    基于LightGBM的H.266/VVC快速帧间块划分算法

    顾亿炜黄新彭林兴斌滕国伟...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H.266/VVC在多个编码核心模块引入诸多新的技术,旨在提高视频编码的压缩效率,同时也带来复杂度显著增加.在块划分方面,在H.265/HEVC中四叉树划分(QT)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叉树划分(MT),导致划分情况增多;此外帧间引入众多编码模式,使得确定每个CU的帧间最优模式的计算过程变得更加繁复,这些帧间预测技术极大增加了复杂度,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提出了基于LightGBM的快速帧间块划分算法,通过分析常规的时空以及上下文特性,还引入多个新特征.通过选择大量相关性较强的特征并建多个LightGBM模型,并以此设计了全新的块划分流程,使得整体块划分过程显著缩短.实验结果表明,与H.266NVC参考软件VTM10.0相比,平均降低33.98%计算复杂度,且BDBR仅增加了 1.77%.

    H.266/VVC帧间预测块划分LightGBM

    基于GPU的多天线组阵卫星信号合成

    王怡文刘凯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高速率卫星通信系统下接收端的高接收信噪比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GPU的多天线组阵合成卫星信号的实现方法.基于全频谱合成的传统方案,加入数字下变频级联多相滤波的非均匀信道化模块,提升处理信号带宽内非均匀分布子信道的灵活性,并采用CPU+GPU异构平台进行高效实现.经仿真及实际信号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相较传统CPU平台实现取得约10~20倍的加速比,为接收端的信号实时处理提供可能性.

    多天线组阵卫星信号信号合成GPU并行设计

    基于IMU模块的数据压缩系统设计

    王洲洋吴鹤白茹冰吴守仓...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日常交互的信息量逐渐增加,数据压缩技术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的数据压缩技术,通常为有损压缩,即在解压后会存在数据丢失的现象,并且在压缩与解压缩的过程中需要损耗大量时间,大大增加了系统运行的资源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MU模块的无损数据压缩系统,该系统通过数据的独特性、数据的结构以及占用内存三种角度来对IMU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在确保数据解压后仍保持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数据的压缩比例以及数据的压缩时间,来选择最佳的数据压缩方式.最终要求数据的压缩比例达到压缩前的三倍,压缩所需的时间不能高于压缩前即为最佳方案.

    数据压缩数据丢失无损压缩压缩系统资源成本

    基于多源卫星XCO2数据的融合与优化

    鞠巍王瑞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卫星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CO2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大气成分数据可供获取.多源卫星数据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空分辨率.基于压缩感知以及深度学习技术对GOSAT、OCO-2、OCO-3三颗被动式探测卫星的遥感观测数据进行了融合与优化.压缩感知用于生成初始的融合数据,深度学习模型进一步强化CO2数据的季节循环特征,对初始融合数据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压缩感知生成的融合数据优于原始卫星观测,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地对融合数据进行降噪与优化.

    XCO2数据融合压缩感知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