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用水与废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用水与废水
工业用水与废水

马强

双月刊

1009-2455

cniww@vip.163.com cniww@mail.hf.ah.cn

0551-63626465 63626791

230024

安徽合肥望江东路70号

工业用水与废水/Journal 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全国化工给水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主办,1970年创刊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会刊。读者对象为化工、石油、石化、电力、机械、冶金、轻工、纺织、市政工程等行业的给排水和环保专业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和相关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晶技术在高盐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友森汪炎孔韡梅红...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要求,提高废水的有效回用率,结晶技术成为高盐工业废水处理项目的保障技术路线之一.介绍了常见结晶技术和结晶器类型,分析了料液浓度、停留时间、搅拌速率、结晶温度、杂质、晶种和结晶设备等结晶过程因素的影响,展望了高盐工业废水结晶技术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高盐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高盐工业废水蒸发结晶冷冻结晶结晶器类型影响因素结晶盐资源化杂质去除

    广告索引

    6页

    功能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高佳斌秦鹏郝润龙
    7-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水中的Hg(Ⅱ)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已有多项技术被用于去除水中的Hg(Ⅱ),其中吸附法因节能高效而受到广泛关注,吸附法的关键在于吸附剂的选取,总结了目前已有的Hg(Ⅱ)吸附剂的不同类型,介绍了不同类型吸附剂对Hg(Ⅱ)的吸附容量和吸附机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吸附剂的优缺点,指出了Hg(Ⅱ)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面临的挑战,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拥有更加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Hg(Ⅱ)吸附去除传统吸附剂新型吸附剂吸附容量机理工业应用

    强化水解在抗生素生产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冯新桐马成进朱兆亮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生产废水中过高的抗生素浓度会影响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性能,同时会加速抗生素耐药基因(ARG)的增殖与扩散.利用水解对抗生素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使废水中目标抗生素的化学键断裂、官能团脱落,水解产物的抗菌活性大大降低,利于后续生物处理.通过改变溶液pH值及环境温度可以加速水解的过程,达到强化水解的效果.在分析不同抗生素水解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热水解和酸、碱水解强化降解不同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强化水解抗菌活性热水解碱水解酸水解抗生素生产废水

    响应面法优化冷冻浓缩处理高盐染料化工废水研究

    张钰吕新新李志豪刘会来...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渐进冷冻浓缩法处理染料化工废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依据响应面分析法(RSM)的中心组合设计(BBD)原理,探究了冷却剂温度、搅拌速率和冷冻时间对盐和COD去除率的交互作用,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模型分析最佳试验条件(冷却剂温度为-7.7℃,搅拌速率为 320 r/min,冷冻时间为55 min)下,盐和COD去除率的预测值分别为 72.24%和 72.18%.在上述最佳条件下试验测得的盐和COD去除率分别为 70.40%和69.90%,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偏差均在 5%以内,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渐进冷冻浓缩染料化工废水去除率响应面法冷却剂温度搅拌速率冷冻时间

    化学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研究

    田敏慧赵楠楠许子聪李海松...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芬顿+混凝、紫外(UV)/H2O2、臭氧+混凝 3 种氧化体系对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 种氧化体系均可将二沉池出水COD的质量浓度降至 30mg/L以下;芬顿+混凝的废水处理费用最低,为3.25 元/t;UV/H2O2 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最强,出水COD和TO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9.9 和2 mg/L;臭氧+混凝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最佳,出水色度仅为 5.6 度.经综合考虑,芬顿+混凝体系更加适宜处理该废水.

    芬顿UV/H2O2混凝臭氧氧化深度处理污水回用高级氧化

    不同载体对D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影响研究

    胡晨锦刘百顺丛辰周贵忠...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载体对D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影响,以 150 目尼龙网、200 目尼龙网、活性炭海绵作为动态膜载体,测定了DMBR运行过程中DOC、NH3-N、PO43-等污染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出水浊度和TMP等参数判断动态膜层形成时间;提取了动态膜层中EPS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尼龙网和活性炭海绵作载体均可以提高出水效果,DOC和NH3-N平均去除率均大于 97%,PO43-去除率大于 90%,出水平均浊度降低至1.87 NTU以下;浊度等数据表明尼龙网作载体时动态膜可以在 24h内形成,活性炭海绵作载体时动态膜形成时间小于90 min,表现出更好的截留效果;EPS测定结果表明PS为形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

    污水处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动态膜载体膜污染

    果皮混凝剂外加碳源对低碳源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罗述元岳庆河付英王君诺...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果皮混凝剂(HFP)外加碳源对低碳源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进行试验,探究了HFP的投加量、HRT和进水pH值对模拟低碳源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与乙酸钠对比,考察了HFP对于实际低碳源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模拟低碳源污水,在HRT为 12 h,pH值为 7,HFP投加量在40 mL/L时对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86%和 73%;在其投加量为 40 mL/L,pH值为 7,HRT为 16 h时处理效果最佳,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89%和 78%.在HFP投加量为 40 mL/L,HRT为 12 h,pH值为7 时,对于实际低碳源污水中COD、NH4+-N的去除率与投加乙酸钠接近,TN去除率比投加乙酸钠时低 6.6%.HFP作为外加碳源,能有效提高低碳源污水COD与TN的去除率,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低碳源污水外加碳源脱氮果皮混凝剂SBR水力停留时间pH值

    活性炭负载锌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处理煤化工废水的试验研究

    王春马俊斯张雪雯郭剑浩...
    45-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煤化工高盐废水水质处理效能的提升,以宁夏生产的煤制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直接浸渍法、沉淀-煅烧法 2 种负载方法,选取Zn元素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制备了用于臭氧氧化降解工艺用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宁夏宁东地区煤化工高盐废水中COD去除情况的探究.结果表明:将活性炭与浓度为 0.4 mol/L的氯化锌溶液按照m(活性炭)∶V(溶液)=1∶3 的比例混合,完全沉淀后,在氮气环境保护下,在恒定 300℃的温度下煅烧2h,制得活性组分为氧化锌的ZnO/AC催化剂,其比表面积为1 063.45 m2/g,COD去除率高达 71.7%,处理后废水中Zn2+质量浓度增加 99.888 2 mg/L,高比表面积有利于发挥物理吸附与化学催化的协同作用,提高活性炭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该臭氧催化剂催化效果显著,可用于煤化工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活性炭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比表面积COD去除率煤化工高盐废水

    复合改性纳米TiO2催化降解五氯苯酚的试验研究

    赵连波张瑶瑶常丹李梦耀...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纳米C-Co/TiO2 催化剂降解五氯苯酚的动力学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Co双元素掺杂复合改性的纳米C-Co/TiO2 催化剂.利用XRD、SEM-EDS、UV-vis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掺杂C、Co元素后,纳米C-Co/TiO2 晶型未发生改变,特征峰强度增强,晶体结晶性好,粒径约为 12.08 nm;催化剂表面呈现球状堆积形貌,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反应物吸附脱附;与纯TiO2 相比,催化剂带隙能降低,对可见光的响应性增强.结合降解过程中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探究五氯苯酚的催化降解机理.根据试验检测结果,分析拟合初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线性关系,得到光催化降解五氯苯酚的L-H模型动力学方程:r0=0.384 91 0.095 1 c0/1+0.095 1 c0.

    复合改性纳米TiO2碳钴双掺杂光催化降解五氯苯酚动力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