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PS-2143对胶质瘤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聂佳丽殷海棠文志鹏郑志昌...
    15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NPS-2143对胶质瘤U87、U251和Hs683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胶质瘤细胞分为3组,不加药物的对照组(Control组)、6 μmol/L和8 μmol/L NPS-2143处理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NPS-2143对U87和U251细胞活力与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不同浓度NPS-2143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 3)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NPS-2143对U87和Hs683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N-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NPS-2143对U87细胞中自噬囊泡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NPS-2143 处理组胶质瘤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降低,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0.01);与Control组比较,NPS-2143处理组胶质瘤细胞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Control组比较,NPS-2143处理组胶质瘤细胞中 P2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 3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Control组比较,NPS-2143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胶质瘤细胞中N-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LC3、P62、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Control组比较,NPS-2143使胶质瘤细胞内自噬囊泡增加(P<0.01).结论 NPS-2143能抑制胶质瘤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mTOR通路有关.

    胶质瘤NPS-2143自噬化疗上皮间质转化

    环维黄杨星D对醛固酮诱导型心肌肥厚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蒋丹刘斌付凌云徐旖旎...
    16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维黄杨星D(CVB-D)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心肌肥厚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C57BL/6小鼠和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PNRCMs)中用ALD构建心肌肥厚模型,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ALD组)、CVB-D低剂量组(CVB-D.L组)、CVB-D高剂量组(CVB-D.H组)及阳性药螺内酯组(Spir.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采用HE、Masson和小麦胚芽凝集素荧光(WGA)染色观察小鼠心脏病理变化,MTT检测PNRCMs的细胞活力,吉姆萨染色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PNRCMs损伤,cTnT染色观察PNRCMs的表面积,Western blot检测肥厚相关蛋白ANP和BNP、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Sirt3及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Sirt3的过表达载体(Ad-Sirt3)进一步分析肥厚ANP、BNP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ALD组小鼠心功能受损,LVEF和LVFS均下降,心脏组织纤维排列紊乱、胶原沉积,心肌细胞活力降低,表面积增大,ANP、BNP、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Sirt3、PPARγ和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与ALD组相比,CVB-D显著增强心功能,改善心脏病理变化,提高细胞活力(P<0.05),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下调ANP、BNP、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上调Sirt3、PPARγ和Bcl2蛋白的表达(P<0.05);进一步使用Ad-Sirt3的结果表明Ad-Sirt3能促进CVB-D逆转肥厚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CVB-D减轻ALD诱导的心肌肥厚,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3/PPARγ信号通路相关.

    环维黄杨星D醛固酮心肌肥厚细胞凋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小檗碱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秦田杨宇石尹明英杨冰清...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确定加入BBR0、25、50 μmol/L为不同分组实验浓度,观察加入不同浓度BBR对MDA-MB-231 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BBR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BBR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检测BBR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BR作用后P65、磷酸化P6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结果 加入BBR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DA-MB-231细胞的生长形态明显发生改变;克隆形成实验发现BBR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与划痕实验都证明BBR能够抑制细胞迁移(P<0.05);Annexin V/PI染色结果显示BBR浓度增加后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增加(P<0.05);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BBR作用后P6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磷酸化P65蛋白表达水平被抑制(P<0.05),并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裂解活化增加(P<0.05).结论 BBR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诱导其凋亡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小檗碱三阴性乳腺癌NF-κB、增殖迁移细胞凋亡

    咖啡因对大鼠成骨细胞活性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黄徐陈永福杨晶晶尹从玉...
    185-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咖啡因对大鼠成骨细胞活性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胰酶-胶原酶消化法提取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大鼠成骨细胞;分别以0.00、0.25、0.50、1.00、2.00 mmol/L的咖啡因处理成骨细胞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代谢活力,微量酶标法检测成骨细胞培养液中ALP活性,ELISA检测骨钙素(BGP)、5-甲基胞嘧啶(5-mC)和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和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0.00 mmol/L咖啡因组比较,0.25 mmol/L咖啡因组大鼠成骨细胞代谢活力增加,2.00 mmol/L咖啡因组成骨细胞代谢活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0 mmol/L咖啡因组比较,0.50 mmol/L咖啡因组大鼠成骨细胞中ALP活性和BGP含量升高,2.00 mmol/L咖啡因组成骨细胞中ALP活性和BGP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0 mmol/L咖啡因组比较,0.50 mmol/L的咖啡因组大鼠成骨细胞中DNMT1蛋白表达降低、TET2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mmol/L的咖啡因组成骨细胞中DNMT1蛋白表达增加、TET2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0 mmol/L咖啡因组比较,0.25 mmol/L和0.50 mmol/L组大鼠成骨细胞DNA中5-mC含量降低、5-hmC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mmol/L和2.00 mmol/L组的5-mC含量增加、5-hmC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咖啡因促进大鼠成骨细胞代谢活力,促进DNA羟甲基化降低整体DNA甲基化水平;高剂量咖啡因抑制大鼠成骨细胞代谢活力,抑制DNA羟甲基化,增加整体DNA甲基化水平.

    咖啡因成骨细胞DNA甲基化5-甲基胞嘧啶5-羟甲基胞嘧啶

    FBXW7/MCM7信号轴介导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李英王兴李永宁刘鹏...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BXW7靶向调控MCM7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法(Co-IP)和免疫荧光染色法(IF),分析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FBXW7与MCM7的互作关系;通过慢病毒感染过表达FBXW7和(或)MCM7,小干扰RNA技术下调FBXW7和(或)MCM7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BXW7对MCM7蛋白表达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EdU细胞增殖检测分析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分析肝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在MHCC-97H细胞中,FBXW7与MCM7存在互作关系:过表达FBXW7抑制了 MCM7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了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P<0.05),在过表达FBXW7的基础上增加MCM7的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提高(P<0.05);下调FBXW7后细胞中MCM7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而下调FBXW7的同时干扰MCM7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5).结论 FBXW7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负向调节肝癌细胞中促癌蛋白MCM7的表达水平有关.

    肝癌F-box和WD重复结构域蛋白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细胞增殖MHCC-97H细胞

    木犀草素、欧当归内酯A和黄芪皂苷Ⅰ单用及联用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增殖、活化的影响

    陆倩张金娟蒋先慧国小利...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Lut)、欧当归内酯A(Lev)和黄芪皂苷Ⅰ(Ast)单用及联用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LX-2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Lut、Lev和Ast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的影响、联用比例确定及Lut、Lev和Ast联用对TGF-β1诱导LX-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CalcuSyn软件计算Lut、Lev及Ast联用抑制LX-2细胞增殖的联合指数(CI),分析3者联用类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者对LX-2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Lut、Lev和Ast联用摩尔比为1:1:10,3者单用及联用对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CalcuSyn软件分析结果显示,3者联用对LX-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15%时CI<1,说明3者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ut、Lev及Ast联用能够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LX-2细胞中α-SMA蛋白的表达(P<0.01),降低LX-2细胞中TGF-β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Lut、Lev和Ast单用及联用均能抑制LX-2细胞的增殖、活化,3者联用作用更强、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下调肝星状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木犀草素欧当归内酯A黄芪皂苷ⅠLX-2细胞联合指数协同作用

    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

    姚昌昊周晓明康颖倩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腹壁皮下注射D-半乳糖液[200 mg/(kg·d)]连续8周构建AD模型并于造模期间每周观测小鼠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造模结束后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杆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及白念珠菌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病原菌感染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低(1.5×107 CFU/L)、中(1.5×108 CFU/L)及高(1.5 ×109 CFU/L)浓度的对应病原菌菌液,观察14 d,分别于注射后第1、2、3天及第1、2周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及体温;观察结束后,于第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逃逸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共进行6 d;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小鼠于第8周体质量开始下降,且精神状况较造模初期明显下降;部分病原菌感染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第5天肺炎克雷伯菌高浓度组小鼠水迷宫实验游泳速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及皮层未见明显异常,白念珠菌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发现少量凋亡细胞,肺炎克雷伯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轻度排列紊乱.结论 AD患者来源的病原菌经尾静脉血流感染可导致AD小鼠记忆力下降及海马锥体细胞的形态改变.

    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记忆海马血流感染病原菌水迷宫苏木精-伊红染色

    云木香二氯甲烷提取物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的鉴定

    黄韵秋张正宽李靖付琼...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云木香二氯甲烷提取物中抗肝纤维化(HF)活性成分的鉴定.方法 云木香药材的粗粉用95%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用水溶解,再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粗提物;应用硅胶、中压色谱分离凝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云木香二氯甲烷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星状细胞(HSC)株LX-2的增殖作用影响,评价各化合物的抗HF作用.结果 从云木香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鉴定为木香烯内酯(化合物1)、脱氢木香内酯(化合物2)、β-环木香烯内酯(化合物3)、7α-木香醇(化合物4)、瑞诺木烯内酯(化合物5)、10α-羟基青蒿酸(化合物6)、8α-羟基-11β-11,13-二氢去氢海桑内酯(化合物7)、vlasouliolione B(化合物8)、珊塔玛内酯(化合物9)、草蒿素(化合物10)、4-0-和厚朴酚(化合物11)、2,2-氧双(1,4)-二叔丁基苯(化合物12)、桦木酸(化合物1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化合物14)、5-羟甲基糠醛(化合物15)及茴芹内酯(化合物16);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2、8、9及11可以有效抑制LX-2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9、51.1、47.2及40.8 μmol/L.结论 化合物4、11、12及16为首次从云木香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9及11可能是云木香的主要抗HF活性成分.

    中草药云木香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肝纤维化LX-2细胞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和去乙酰化酶SIRT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段彦林金柔梅思思田世维...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P300)和去乙酰化酶SIRT2(SIRT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3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为病例组,36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组中P300和SIRT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差异;分析病例组中P300和SIRT2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乳腺癌患者中P300和SIRT2蛋白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 test统计学方法分析P300和SIRT2蛋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P300蛋白低表达率高于对照组、SIRT2蛋白低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P300蛋白在肿瘤最大径>5 cm的低表达率高于≤5 cm、在TNM分期Ⅲ~Ⅳ期的低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低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在Ki67高表达的低表达率高于Ki67低表达、在LuminalB型中的低表达率高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2蛋白在组织学分级3级中的低表达率低于1~2级、在肿瘤最大径>5 cm的低表达率高于≤5 cm、在Ki67高表达的低表达率低于Ki67低表达、在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中的低表达率低于HER2阳性型和TN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和SIRT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1.77,P<0.001);P300蛋白低表达比高表达总体无病生存率低(P=0.046).结论 P300和SIRT2蛋白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300蛋白低表达可能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较差.

    乳腺肿瘤免疫组化P300蛋白SIRT2蛋白病理特征组蛋白乙酰化

    贵州苗族红酸汤对高脂饮食诱导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

    王乃经陈云云陈莎唐扩...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贵州苗族红酸汤对高脂饮食诱导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根据国标法检测红酸汤抗氧化成分番茄红素、辣椒碱、乳酸及乙酸的含量;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酸汤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酸汤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并根据体质量按照8 g/kg灌胃红酸汤,模型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并灌胃等容积蒸馏水,正常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并灌胃等容积蒸馏水,每日记录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连续灌胃12周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并计算肥胖指数(Lee's指数)和肝脏指数,测定血脂四项、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取各组大鼠肝脏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微镜观察脂质沉积及肝组织学特征.结果 红酸汤抗氧化成分番茄红素、辣椒碱和有机酸的含量较丰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酸汤组大鼠的体质量减轻,Lee's指数和肝脏指数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升高(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下降(P<0.05),血清T-AOC、MDA、TNF-α和IL-6含量降低(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红酸汤干预能预防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和肝细胞脂质沉积.结论 贵州苗族红酸汤对NAFLD有一定预防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有关.

    红酸汤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沉积氧化应激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