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

    姚昌昊唐琴周晓明康颖倩...
    397-40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深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选取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n=244)、尿液(n=83)、血液(n=20)及其它分泌物(n=3)标本350份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收集164例临床体征表现典型的A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并对该164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选取AD合并肺部感染排名前5的155株主要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收集上述菌株来源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资料.结果 350份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397株,数量最多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3.93%),数量最多的真菌是白念珠菌(5.04%);A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占比居首位(53.66%),其次是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占比(47.5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47.36%),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44.44%),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59.2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70.5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38.29%);对A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以小叶性肺炎居多,间质性肺炎及肺脓肿情况少见.结论 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高,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阿尔茨海默病深部感染病原菌种类构成比耐药性

    近视人群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CCT、SE、CC、年龄和bIOP的相关性

    喻露谷浩代智敏候莉娜...
    403-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近视人群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角膜中央厚度(CCT)、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曲率(CC)、年龄和生物力学矫正眼内压(bIOP)的相关性.方法 近视患者321例(585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bIOP和11项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第1次压平时间(A1T)、第1次压平速度(A1V)、第1次压平长度(A1L)、第2次压平时间(A2T)、第2次压平速度(A2V)、第2次压平长度(A2L)最大凹陷时间(HC-T)、最大凹陷峰距(HC-PD)、最大凹陷形变幅度(HC-DA)、最大凹陷曲率半径(HC-R)和应力-应变参数(SSI)],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CCT、3 mm区平面中心曲率(K1)、3 mm区陡中心曲率(K2)、角膜平均曲率(Km);对比两种仪器测量CCT值的差异,分析11项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CCT、SE、CC、年龄和bIOP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仪器测量的CCT值存在差异(t=-12.303,P<0.001);除HC-T外,CCT与各生物力学参数均相关(P<0.05);SE与A2T、A2V、SSI呈正相关(P<0.05),与 A1 T、A1 L、HC-PD、HC-DA 呈负相关(P<0.05);K1、K2、Km 分别与 A1V、A2T、HC-T 呈正相关(均为 P<0.05),与 HC-PD、HC-R 呈负相关(P<0.001);K2 还与 HC-DA 呈正相关(r=0.081,P=0.050),与 SSI 呈负相关(r=-0.136、P=0.001);年龄与 A1V、A2T、HC-T、HC-DA、SSI 呈正相关(P<0.05),与 A1T 呈负相关(r=-0.110、P=0.008);bIOP 与 A1T、A1L、A2V、HC-R、SSI 呈正相关(P<0.05),与 A1V、A2T、HC-T、HC-PD、HC-DA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近视人群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CCT、SE、年龄和bIOP密切相关,角膜厚度大,则生物力学稳定;随着SE增高,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

    近视角膜生物力学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生物力学矫正眼内压应力-应变参数

    米诺环素联合维他派克斯对慢性根尖周炎伴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单轶包春艳刘虹秀刘海波...
    409-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联合维他派克斯(vitapex)对慢性根尖周炎伴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12例慢性根尖周炎伴牙髓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56,常规根管治疗)和观察组(n=56,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米诺环素联合Vitapex治疗),治疗4周并随访8周,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治疗第4周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中文版(OHIP-14)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4、8周的口腔疼痛程度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采用牙周探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的牙周指数[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牙龈指数(GI)];取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患牙不可治愈的根尖周组织,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根尖周肉芽组织中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及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取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的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及IL-23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第1、4、8周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下降幅度更明显(P<0.001);2组患者治疗第1、4、8周OHIP-14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4、8周低于对照组且下降幅度更明显(P<0.001);2组患者治疗第4周PLI、BI、PD、G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第4周根尖周肉芽组织中JAK2、STAT3、SOCS3阳性细胞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第4周龈沟液中TNF-α、1L-1β、IL-17及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牙髓病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口腔疼痛感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改善牙周指数和JAK2、STAT3、SOCS3的表达及牙周炎症反应.

    米诺环素根尖周炎牙髓病学维他派克斯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Tim-3和SPINK1水平与三维适形放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胡婷婷鲁洪岭刘倩孙云川...
    417-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1型(SPINK1)水平与三维适形放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抽取入院第2日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Tim-3、SPINK1水平并据中位数大小将患者分为sTim-3低和高水平组、SPINK1低和高水平组;患者均进行三维适形放疗,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疗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研究血清sTim-3、SPINK1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直径>3.0 cm、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Tim-3、SPINK1表达水平高于肿瘤直径≤3.0 cm、TNM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后,血清sTim-3、SPINK1低水平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有效率高于高水平组(P<0.05);sTim-3、SPINK1高水平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分别低于对应的低水平组(P<0.05;sTim-3、SPINK1、TNM分期、分化程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Tim-3、SPINK1高表达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以及预后有关.

    预后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1型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

    房颤患者血清溴结构域蛋白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龙钟莉莉周海燕李永康...
    423-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房颤(AF)患者血清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F患者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作为AF组[n=74,分为阵发性AF(阵发)组和持续性AF(持续)组]和对照(PSVT)组(n=73),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法检测血清BRD4水平,采用胸超声心动图测量AF组和PSVT组患者术前左心房前后径(LAAP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AF组患者术前24 h的左心耳最大排空流速(LAA-PEV);采用左心房高密度基质标测检测AF组患者术中左心房局部双极电压,据双极电压大小分为左心房低电压(LAVs)组(双极电压<0.5 mV)和正常电压(NLAVs)组(双极电压≥0.5 mV),其中LAVs组AF患者根据LAVs数量多少分为轻度组(1个LAVs)及中度组(2个及以上LAVs);随访AF组患者术后第3~12个月AF的复发情况,据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reAF组)和未复发组(SR组);采用Spearman分析AF组患者血清BRD4与LAAPD、LVEF、LAA-PEV、左心房低电压、术后复发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F组患者血清BRD4、LAAPD均高于PSVT组(P<0.05),LVEF低于PSVT组(P<0.05);持续组AF患者术后复发例数、左房低电压例数、BRD4水平及LAAPD高于阵发组(P<0.05),LVEF及LAA-PEV低于阵发组(P<0.05);LAVs组AF患者外周静脉血BRD4水平、LAAPD高于NLAVs组(P<0.05),LVEF、LAA-PEV低于NLAVs组(P<0.05);中度组LAVs患者外周静脉血BRD4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LVEF低于轻度组(P<0.05);reAF组AF患者左房低电压例数、BRD4水平、LAAPD均高于SR组(P<0.05),LVEF、LAA-PEV低于SR组(P<0.05).结论 AF患者血清BRD4表达升高,可能对AF严重程度及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心房颤动复发溴结构域蛋白4心房纤维化低电压左心耳最大排空流速

    超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李卫星刘波
    430-435,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90例早期KOA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每组30例;对照A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照B组给予臭氧关节灌注术联合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超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3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程度与关节功能、关节液炎性因子、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3、MMP-9含量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 微创针刀镜下等离子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早期KOA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可能与抑制关节液中炎性介质浸润、促进骨软质细胞及组织生长等因素有关.

    膝骨性关节炎超微创针刀镜等离子成形术关节液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喻是霖胡文张梅徐贺辰...
    436-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4例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15 μg/kg麻醉)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舒芬太尼0.15 μg/kg麻醉),待观察者警觉性/镇静评估量表(MOAA/S)评分≤1分后行胃镜操作,术中如有体动每次分别追加丙泊酚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3,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基础性疾病],记录2组患者给药前(T0)和给药后2 min(T1)、4 min(T2)、6 min(T3)、8 min(T4)及离院时(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吸抑制率以及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AA/S评分均达到≤1分、镇静成功率均为100%;用药后R组患者RR<8次/min的发生率较P组降低(P<0.001);R组和P组患者RR<8次/min的最小值及SpO2最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注射痛的例数明显少于P组(P<0.001).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是安全且有效的.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丙泊酚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镇静麻醉

    左室压力-应变环结合峰值应变离散度评价HFpE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郑丹谭静周海燕谢青...
    44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结合峰值应变离散度,结合左室心肌做功参数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改变.方法 选择符合HFpEF诊断的患者73例作为HFpEF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心尖长轴及心尖两腔心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Avg GLS)、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输入患者实时血压获得心肌做功指标,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有效功(GCW)以及整体无效功(GWW);分析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探讨GWE、GLS、PSD对HFpEF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HF-pEF 组患者的Avg GLS、GWI、GCW及GWE较对照组减低,PSD和GWW较对照组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FpEF 组 PSD 与 Avg GLS、GWE 呈负相关(r=-0.366,-0.417,P<0.05),GWE 与 Avg GLS 呈正相关(r=0.329,P<0.05);GWE、GWW及Avg GLS在预测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方面呈现出较好的诊断性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840、0.861;3种参数(GLS+GWE+PSD)联合诊断HFpEF的AUC较大,为0.937,敏感性94.52%,特异性82.35%.结论 心肌做功参数及峰值应变离散度能早期、敏感地检出HFpEF患者的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改变,Avg GLS、GWE及PSD的联合应用可提升对HFpEF的诊断性能.

    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压力-应变环心肌做功峰值应变离散度

    463例PICU意外伤害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廖良鸿余漪漪孙慧
    450-45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463例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意外伤害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贵阳市某三甲医院PICU收治的意外伤害患儿4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将所有患儿意外伤害病因分为跌落、交通事故、中毒、误吸、火灾及烧伤、烫伤、外伤、溺水、动物咬伤及腐蚀伤共10类,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及发病时间)、临床资料(治疗方式、是否接受机械通气、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及预后情况(治愈、好转、自行出院及死亡,其中治愈、好转视为预后良好,自行出院、死亡视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儿的病因和临床特点.结果 PICU意外伤害患儿中以男性、婴幼儿、农村儿童多见,但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类型意外伤害中,交通事故、跌落伤患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日及治疗费用均居于前列;各类意外伤害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呼吸机使用及住院负担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U意外伤害患儿中男性、婴幼儿期、农村患儿居多,跌落伤、交通事故在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负担中居于前列,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可为预后提供评价依据.

    儿童意外伤害病因临床特点重症监护室预防

    LMR/LDH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胡里花石倩筠聂微何水...
    456-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LMR/LDH)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DLBCL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临床分期、B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淋巴结外受累数量、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级等];抽取治疗前空腹抗凝全血及静脉血,采用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检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并计算LMR,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患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LDH的临界值,分析LMR/LDH高低对患者OS及PFS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MR/LDH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LMR/LDH的临界值为0.00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0 7和0.761 9,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 4(95%CI为0.549 1~0.893 7,P=0.005 7);LMR/LDH与临床分期、ECOG评分、淋巴结外受累数量、IPI、LDH、β2-MG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MR/LDH、临床分期、ECOG≥2分、淋巴结外受累数量≥2个、IPI、LDH及β2-MG对患者OS及PFS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MR/LDH是影响DLBCL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LMR/LDH组的OS与PFS高于低LMR/LDH组.结论 LMR/LDH对DL-BCL 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淋巴瘤,B细胞乳酸脱氢酶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乙型病毒性肝炎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