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氟中毒对神经细胞损伤及自噬的影响

    王正薇高霄蔡娜何雯雯...
    625-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氟中毒对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和小鼠来源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2a及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及自噬的影响.方法8周龄清洁级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饮水含氟量<0.5 mg/L)、低氟组(饮水含氟量10.0 mg/L)和高氟组(饮水含氟量50.0 mg/L),每组10只喂养12周;BV2及N2a正常培养后分对照组、低氟组(培养基含氟量1.0 mmol/L)和高氟组(培养基含氟量1.5 mmol/L);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氟处理下BV2和N2a细胞增殖活力变化,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造模小鼠尿、血、骨氟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V2、小鼠大脑皮质中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表达变化及N2a细胞、BV2细胞和小鼠大脑皮质中自噬相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自噬受体蛋白P62蛋白(SQSTM1/P62)的表达水平;线粒体动力学及自噬融合分裂相关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假定激酶1(Pink1)及E3泛素连接酶(Parkin)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1.5 mmol/LNaF处理的BV2、N2a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P<0.001,);低氟组小鼠氟斑牙发生率为60%,高氟组小鼠氟斑牙发生率为80%;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小鼠尿、血、骨氟含量明显上升(P<0.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的小鼠大脑皮质和BV2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P<0.01),高氟组的小鼠大脑皮质和BV2及N2a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Parkin、Pink1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62水平显著下降(P<0.0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水平显著增加(P<0.001),分裂蛋白Drp1无明显变化.结论 氟中毒可导致线粒体损伤、破坏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并引起细胞自噬,为阐明氟中毒神经系统损伤与细胞自噬之间相互关系提供新思路.

    氟中毒细胞自噬线粒体分裂融合线粒体自噬小胶质细胞小鼠

    幽门螺杆菌东亚型菌株GZ7/cagA+和GZ7/△cagA源外膜囊泡的蛋白组学比较

    彭国玲周佳廖永慧谢渊...
    636-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离、鉴定和比较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东亚型菌株GZ7/cagA+及其cagA敲除菌株GZ7/△cagA来源的外膜囊泡(OMVs)中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分析ca-gA基因对OMVs中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GZ7/△cagA和GZ7/cagA+的OMVs,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追踪技术鉴定其形态和粒径,使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两组OMVs中cagA蛋白的表达,分析OMVs的蛋白质组学;对蛋白组学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定后,以上调蛋白倍数变化(FC)>2.0、下调蛋白FC<0.5,FDR≤0.05为筛选条件筛选DEPs,利用OmicsBean在线工具、Gene Ontology和KOBAS对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免疫荧光鉴定OMVs细胞在细胞中的定位,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通过电镜和粒径证实成功分离纯化了 OMVs;蛋白质组分析发现,GZ7/cagA+-OMVs组与GZ7/△cagA-OMVs组比较有79个DEPs,其中38个蛋白下调、41个蛋白上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EPs主要与丙酮酸代谢、丙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及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途径有关;免疫荧光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证实H.pylori来源的OMVs能进入细胞并定位在线粒体并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cagA能影响H.pylori分泌的OMVs中蛋白质的成分,DEPs可能促进cagA+H.pylori在胃黏膜上的定植及致病性.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胃癌蛋白组差异表达蛋白线粒体

    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益智二肽保护丙泊酚重复麻醉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李佩馨陈筑梅曾庆繁
    645-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益智二肽(Dihexa)预给药对丙泊酚重复麻醉的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SD大鼠78只(体质量12~20 g),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重复暴露组及Dihexa+丙泊酚重复暴露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5 mL/kg),丙泊酚重复暴露组腹腔注射丙泊酚(75 mg/kg),Dihexa+丙泊酚重复暴露组腹腔注射Dihexa(0.5 mg/kg),25 min后给予丙泊酚(75 mg/kg)腹腔注射,造模持续5 d;末次给药后24 h,部分大鼠断颈处死取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血管紧张素Ⅳ(Ang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突触素(SYP)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树突棘密度;每组取8只大鼠30日龄行莫里斯(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重复暴露组2~5 d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AngⅣ含量减少,IL-1β、TNF-α的含量增加,PSD95、SYP蛋白表达降低,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重复暴露组比较,Dihexa+丙泊酚重复暴露组2~5 d逃避潜伏期减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更长,海马组织AngⅣ含量增加,IL-1β、TNF-α的含量减少,PSD95、SYP蛋白表达升高,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hexa预处理可抑制丙泊酚重复麻醉新生大鼠诱导的海马炎症反应和突触可塑性损害,保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新生大鼠丙泊酚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炎症反应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

    三种造模方法诱导小鼠肺炎的组织学及病理特征比较

    张颖汪思齐兰爱琳黄春华...
    652-657,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硫磺烟熏结合冷水浴、香烟烟熏及脂多糖(LPS)雾化3种方法诱导小鼠肺炎的组织学改变及病理特征.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不做其他处理)、SO2组(硫磺烟熏结合冷水浴,烟熏2.4 g/d)、香烟烟熏(XY)组(烟熏30根/d)及LPS组(LPS雾化10 mg/d),持续15 d;造模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及呼吸系统症状,麻醉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称肺湿重以计算肺脏系数,同时制作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检测肺组织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核因子-κBp65(NF-κB p65)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分别评估炎症病理改变及胶原增殖、纤维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活动度减少、饮食减少、体质量下降、毛发枯黄无光泽且伴有咳嗽、打喷嚏和痰鸣音等呼吸系统症状;与对照组比较,SO2 组和LPS组小鼠肺脏系数升高(P<0.05);HE、Masson和Ab-pas染色结果显示,SO2组和XY组小鼠肺组织中部分肺泡腔内和支气管周围见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轻度纤维化增生,LPS组小鼠肺泡腔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及肺间质酸性黏蛋白分泌、肺间质明显纤维化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O2组、XY组及LPS组小鼠肺组织IL-1β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LPS组小鼠肺组织NF-κB p65、α-SMA及Collagen-Ⅰ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与其它方法相比,脂多糖雾化诱导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最接近人类肺炎的疾病特点,是较为理想的肺炎小鼠造模方法.

    脂多糖类肺炎肺纤维化香烟硫磺动物模型

    小檗碱通过SIRT2介导NF-κB乙酰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

    秦田杨宇石尹明英杨冰清...
    658-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检测BBR对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计算IC50,并将0、1/2IC50、IC50作为后续实验浓度;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BR作用后MDA-MB-231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蛋白、核转录因子NF-κB P65、乙酰化P65、BAX、BCL-2的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实验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CCK-8检测结果发现BBR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24 h的IC50为(92.282±12.297)μmol/L,48 h 的IC50为(54.544±6.092)μmol/L;RT-PCR 检测结果显示 BBR 作用后,MDA-MB-231 细胞中BAX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BCL-2 mRNA水平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BR降低SIRT2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NF-κB(P65)蛋白表达(P<0.05),作为SIRT2底物的P65乙酰化修饰水平上升(P<0.05)、BAX增加(P<0.05)、BCL-2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随BBR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BBR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BBR具有潜在的赖氨酸去乙酰转移酶(KDAC)抑制剂作用,抑制SIRT2的表达,改变P65乙酰化水平,诱导MDA-MB-231细胞线粒体途径相关的凋亡发生.

    小檗碱SIRT2NF-κB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

    NDNF低表达对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EMT的影响

    冯碧莹李平杜玮
    665-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元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DNF)低表达对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上皮-间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 采取气管注入博来霉素(5 mg/kg)构建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肺纤维化组)、尾静脉注射siRNA-NDNF腺病毒载体建立NDNF低表达肺纤维化组(siRNA-NDNF组)、同时设置空载体组及健康组;于造模成功后2周时,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炎症评分)和肺纤维程度(肺纤维化占比),ELISA法检测肺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IL)-4和IL-6]、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羟脯氨酸(HY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nail1和Collagen Ⅰ]表达.结果 肺纤维化组小鼠肺泡结构破坏程度严重、肺泡残缺严重、明显炎症浸润、大面积胶原纤维沉积,肺系数、肺纤维化占比、肺泡炎症评分和肺组织HY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siRNA-NDNF组小鼠肺泡结构损伤、炎性浸润和胶原纤维蓝色区域较空载体组减少,肺系数、肺纤维化占比、肺泡炎症评分和肺组织HYP水平低于空载体组(P<0.05);肺纤维化组小鼠肺组织TNF-α、TGF-β1、IL-6、IL-4、MDA、ROS水平和α-SMA、Snail1、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均高于健康组(P<0.05),肺组织SOD水平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低于健康组(P<0.05);siRNA-NDNF组小鼠肺组织TNF-α、TGF-β1、IL-6、IL-4、MDA、ROS水平和α-SMA、Snail1、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均低于空载体组(P<0.05),肺组织SOD水平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空载体组(P<0.05).结论 低表达NDNF可以改善小鼠肺纤维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肺EMT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肺纤维化博来霉素神经元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上皮-间质转分化炎症反应

    肠病药方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曹婷婷郑东林商磊凌曾静敏...
    672-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病药方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对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Control组,自由饮去离子水)、模型组(n=12,DSS组)、美沙拉嗪组(n=12,MES组)及肠病药方组(n=12,CBD组),后3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诱导UC模型,后两组同期灌胃美沙拉嗪或肠病药方,前两组灌胃等体积去离子水;观察实验期间小鼠体质量改变,评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造模结束后麻醉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内容物及黏膜,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I3K(p-PI3K)-p85、磷酸化AKT1(p-AKT1)、磷酸化 NF-κB(p-NF-κB)-p65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T)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PI3K、AKT、NF-κB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DSS组比较,CBD组治疗后,有效缓解UC小鼠症状,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改善,结肠黏膜炎症浸润减少,体质量下降有所缓解,DAI评分降低及结肠长度接近正常,结肠组织匀浆中IL-6、TNF-α 表达降低(P<0.05),p-PI3K-p85、p-AKT1、p-NF-κB-p65 蛋白及 mRNA 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肠病药方可缓解UC小鼠的症状、减轻结肠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解结肠组织中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质及mRNA表达、降低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肠病药方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kappaB

    附子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刘伯松孙恒亮仲巧玲濮忠建...
    678-685,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材附子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按50 g/L浓度生附子水煎液和0.9%生理盐水分别灌胃SD大鼠,一周后获得附子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使用附子含药血清(5%、10%、15%及20%)干预肝癌SK-Hep-1、SMMC-7721细胞,筛选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取对数期生长期SK-Hep-1、SMMC-772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附子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来评估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钙黏蛋白1(CDH1)、钙黏蛋白2(CDH2)和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变化.结果 附子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其凋亡率,同时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些效应随含药血清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附子含药血清能够增加两种肝癌细胞中CDH1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而降低CDH2和NF-κB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附子含药血清还使两种肝癌细胞中TNF-α和TGF-β1含量降低,而IL-10含量增加,并且显示出剂量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子含药血清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DH1、CDH2和NF-κB的表达有关.

    附子含药血清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

    贵阳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PA-1~6/10/15/21和HLA-A/B基因多态性研究

    王军侯仕芳王娇雷雨...
    686-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贵阳地区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0/15/21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基因分布及多态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对287名贵阳地区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1~6/10/15/21和HLA-A、B基因分型,列举aa\ab\bb基因及HLA-A、B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计算aa\ab\bb基因及HLA-A、B等位基因型频率.结果287名血小板捐献者HPA-1~6/10/15/21系统中,HPA-4和HPA-10的基因型均为aa型,不具有多态性;HPA-1,2,5,6和21主要以aa型为主;仅在HPA-3和HPA-15中检出bb型;杂合度最高的是HPA-15,HPA3杂合度居次;HLA-A位点检出14个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3个是A*02(0.36)、A*11(0.33)和 A*24(0.162;HLA-B 位点检出 23 个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4 个是 B*46(0.19)、B*15(0.149、B*40(0.14)和 B*13(0.13).结论 贵阳地区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HPA-1~6/10/15/21 和 HLA-A、B基因存在多态性,需建立该地HPA/HLA基因分型血小板供者库服务于临床.

    血小板人类血小板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PA/HLA基因多态性基因频率

    利妥昔单抗对多发性硬化症复发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功能

    何菁菁晏世荣吴通前杨秀兰...
    69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对多发性硬化症(MS)复发期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化及ADCC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MS复发期病例(n=28),并将无自身免疫疾病及重大感染疾病的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25),提取两组被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检测利妥昔单抗处理前后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及NK细胞活化水平;建立PBMCs与人慢性髓源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检测利妥昔单抗处理后NK细胞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作用(ADCC)的效应因子释放.结果 利妥昔单抗能诱导MS复发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B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下调,且能诱导健康对照组的NK细胞活化及ADCC功能的显著上调,但对MS复发期患者NK细胞的活化及ADCC功无明显影响.结论 利妥昔单抗可诱导MS复发期患者B细胞及NK细胞比例下调,但对NK细胞的活化及其ADCC功能无明显影响.

    多发性硬化症利妥昔单抗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活化效应因子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