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RI ideal-iq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

    刘静郭飞吴露露李贺...
    414-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MRI ideal-iq)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其中S0~S1期41例、S2期28例、S3期17例和S4期14例.比较4组患者IDEAL-IQ参数、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层联蛋白(LN)]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ROC分析ideal-iq参数联合血清学指标预测早期肝硬化(S4期)的价值;相关性分析ideal-iq参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S0~S1 期组 FF、R2*值、HA、CIV 为(1.51±0.33)%、(54.58±8.15)Hz、(139.05± 60.57)μg/L、(88.24±24.78)ng/mL,S2 期组为(2.01±0.42)%、(69.07±7.44)Hz、(337.56±113.24)μg/L、(106.04± 30.21)ng/mL,S3 期组为(3.07±0.46)%、(94.55±10.53)Hz、(416.08±124.51)μg/L、(134.07±38.76)ng/mL,S4 期组为(4.32±0.53)%、(111.14±11.42)Hz、(583.76±150.54)μg/L、(190.06±42.83)ng/mL,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442、178.839、75.985、38.451,均P<0.05);4组间血清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FF、R2*值和血清HA、CIV水平预测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82、0.819、0.74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FF≥3.560%,R2*值≥102.950 Hz,HA≥517.210 μg/L,CIV ≥173.895 ng/mL,(均 P<0.05),联合预测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敏感度为0.786,均高于单项指标.S0~S1期组ALT、AST、白蛋白为(134.65±37.85)U/L、(74.22±20.57)U/L、(45.15±3.76)g/L,S2 期组为(192.08±47.52)U/L、(100.25±30.16)U/L、(43.45±3.01)g/L,S3期组为(214.12±55.63)U/L、(127.13±38.53)U/L、(40.35±5.24)g/L,S4 期组为(159.14±43.71)U/L、(101.54± 33.48)U/L、(37.42±3.65)g/L,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41、14.667、16.786,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FF、R2*值和血清HA、CIV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LN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FF、R2*值和血清HA、CIV水平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具有较高敏感度.

    磁共振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乙肝肝纤维化分期血清学指标

    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对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流状态的定量评价

    张安林徐杰唐洁陈德莉...
    419-42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流状态以及肝脾血管内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入院诊治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3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脾功能亢进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临床资料、肝脾影像学特征以及肝脏灌注参数.结果 脾功能亢进组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87.6(34.3,378.7)U/L、75.6(39.3,361.2)U/L 和 65.7(31.3,83.6)U/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 16.2(12.6,25.1)U/L、18.0(12.0,24.8)U/L和16.3(11.6,24.0)U/L(P<0.05).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和脾脏体积分别为(7.2±1.3)mm、(13.5±2.5)mm、(16.9±2.4)mm 和(1842±859.4)cm3,大于健康对照组的(5.6±0.8)mm、(10.0±1.6)mm、(14.3±1.8)mm和(398.5±149.8)cm3(P<0.05).中度脾功能亢进组脾动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和脾脏体积分别为(8.0±1.2)mm、(14.9±1.4)mm、(17.8±2.0)mm和(2361.8±894.0)cm3,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脾动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和脾脏体积分别为(7.0±0.8)mm、(14.1±2.5)mm、(17.9±2.2)mm和(1994.4± 783.7)cm3,均显著大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的(6.4±1.0)mm、(11.9±1.9)mm、(15.9±1.8)mm 和(1253.4±582.6)cm3(P<0.05).脾功能亢进组患者尾状叶、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和右后叶的PVP和TLP灌注参数分别为(46.3±15.5)mL/min 和(54.9±21.0)mL/min、(40.7±14.5)mL/min 和(49.6±15.1)mL/min、(37.6±13.9)mL/min 和(49.7±13.2)mL/min、(41.8±13.6)mL/min 和(47.5±15.3)mL/min、(44.7±14.5)mL/min 和(56.3±10.0)mL/min,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0.4±52.7)mL/min 和(91.6±56.8)mL/min、(87.8±39.4)mL/min 和(98.6±51.3)mL/min、(78.0±46.5)mL/min和(87.7±48.4)mL/min、(79.2±51.1)mL/min 和(87.0±42.1)mL/min、(73.1±39.3)mL/min 和(85.0±37.1)mL/min(P<0.05).HPI 灌注参数分别为(18.5±12.7)%、(20.6±12.0)%、(23.6±14.8)%、(13.8±11.5)%和(20.6±7.5)%,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4±6.8)%、(14.2±8.2)%、(11.7±9.0)%、(12.2±9.6)%和(12.9±7.4)%.结论 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血管均出现扩张,且中重度患者扩张程度更显著,脾功能亢进患者肝脏血液灌注减少.

    肝硬化多层螺旋CT脾功能亢进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

    刘韵徐云韩亮钱艺...
    42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实时弹性组织成像(RTE)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EVs)的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腹部超声,RTE和上消化道内镜(EDG)等病例资料.分析LF index与不同程度EVs之间的关系.AUROC比较不同非侵入指标诊断患者出现EVs,高危EVs的性能.结果 127例患者中,EDG发现55例(43.3%)有EVs,其中轻度33例(26.0%),中度11例(8.7%),重度11例(8.7%).食管静脉曲张组患者PLT更低,γ球蛋白、APRI、FIB-4及LF index更高(P<0.001).LF index 与 EVs 分级呈强正相关(P<0.001,r=0.802)e PLT、γ 球蛋白、APRI、FIB-4 及 LF index 诊断 EVs 的AUROC值分别为0.296、0.770、0.797、0.801和0.891.LF index最佳截断值为2.71,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7%、70.8%、76.4%、90.7%、3.2、0.1及81.8%.诊断高危食管静脉曲张时,PLT、γ 球蛋白、APRI、FIB-4 及 LF index 的 AUROC 值分别为 0.262、0.858、0.862、0.897 及 0.935.LF index最佳截断值为3.28,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6.6%、90.5%、90.3%、87.1%、9.1、0.1、88.6%.结论 肝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所测得的LF index,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曲张具有很高的价值.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肝纤维化指数慢性乙型肝炎食管静脉曲张

    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发展的影响

    黄欣孟祥军吴莘
    429-43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FZHY)对肝纤维化发展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FZHY对LX-2细胞活性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LX-2转染TGF-β或/和给予FZHY后α-SMA水平.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每日口服扶正化瘀胶囊1.5 g,一日3次,瞬时弹性成像检查各组治疗前后瞬时肝弹性F值.结果 FZHY明显抑制LX-2生长,并与剂量呈正相关(P<0.05).过表达TGF-β后α-SMA mRNA明显增加(57.14±4.8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同时予 10%或 20%FZHY 时,α-SMA mRNA 不同程度降低(37.42±3.65 及 21.79±0.496),与 TGF-β组相比,α-SMA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Western blot显示,FZHY能部分抵消TGF-β引起的α-SMA表达上调.治疗组瞬时肝弹性F值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ZHY可通过影响LX-2细胞增殖、调节α-SMA表达来实现抗纤维化作用.

    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扶正化瘀胶囊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贺宇张志红欧阳慧鲁石...
    43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1月期间公安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3例,同期健康人6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肝组织中CD163表达、血清CD163浓度、CD14+细胞比例以及表达不同种类细胞因子的CD14+细胞比例.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n=82)ALT水平和AST水平分别为(84.6±9.1)U/L和(69.3±7.2)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64)的(28.4±1.7)U/L 和(22.5±6.9)U/L(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 F<2 者 CD163+细胞数量、血清 CD163浓度和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38.2±4.7、(73.6±2.1)μg/L和(73.7±3.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5±1.3、(50.1±2.6)μg/L和(61.0±8.4)%,F≥2患者CD163+细胞数量、血清CD163浓度和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74.9±8.0、(95.4±9.8)μg/L和(79.2±5.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F<2患者.F<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表达IL-2、IL-4、IFN-γ、IL-6、IL-8 和 TNF-α 的 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4.2±1.2)%、(3.8±1.1)%、(3.8±1.0)%、(3.7±1.3)%、(4.0±1.4)%和(6.7±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9±0.1)%、(1.1±0.2)%、(1.8±0.4)%、(1.6±0.6)%、(1.7±0.7)%和(4.6±2.1)%,F≥2 患者表达 IL-2、IFN-γ、IL-8 和 TNF-α 的 CD14+细胞比例分别为(2.2±0.8)%、(2.1±0.5)%、(5.6± 2.0)%和(6.9±3.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表达IL-8的CD14+细胞比例为(5.6±2.0)%,显著高于F<2患者.结论 CD14+单核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进程.

    慢性丙型肝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IL-21参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

    蔡云赵凯潘良周鑫...
    436-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参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stis B,CHB)免疫病程的进展.方法 入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由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45例、CHB患者免疫耐受状态(immune tolerant,IT)20例、非活动表面抗原(hepatitis Bs antigen,HBsAg)携带者(inactive carrier,IC)45例,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分别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eAg、HBsAg、Anti-HBs、Anti-HBe、Anti-HBc)、ALT、HBV DNA 载量、IL-21 浓度、IL-21+CD4+T 细胞、IL-21R+CD4+T细胞频数.同时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相同指标作为对照.结果 CHB和IC组患者的血清IL-21浓度[分别为(82.21±22.32)、(72.32±25.26)μg/mL]均显著高于 HBeAg 阳性免疫耐受患者[(20.24±15.56)pg/mL,P 值均<0.001],IC 组患者的 IL-21+CD4+T 细胞频数为(7.42±2.34)%、IL-21R+CD4+T 细胞频数为(6.46±1.55)%,均显著高于CHB组(P值均<0.001).血清ALT与IL-21浓度无相关性(r=0.136,P=0.20).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组治疗前外周血IL-21浓度为(92.58±25.76)pg/mL、IL-21+CD4+T细胞频数为(7.89± 2.05)%、IL-21R+CD4+T细胞频数(7.01±1.51)%,均显著高于未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组(P值均<0.01).结论 IL-21参与了HBeAg阳性CHB免疫病程的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21免疫

    达卡他韦和索非布韦治疗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

    刘雅光胡连智董一侠
    440-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达卡他韦和索非布韦治疗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3年2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排除药物性、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计算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联合布韦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以注射IFNα-2a进行治疗,联合布韦组以达卡他韦联合索非布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TBil、TBA、ALT、AST、GGT、ALP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16+/CD14+与CD14+CD16+/CD14+表达,记录两组不良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干预后,联合布韦组TBil、TB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布韦组干预后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干预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布韦组GGT、AL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联合布韦组CD14+CD16+/CD14+表达较常规治疗组降低,CD14+CD16-/CD14+表达升高(P<0.05).结论 在初治慢性丙型肝炎中,应用达卡他韦和索非布韦能抑制肝细胞损伤,改善患者炎症及肝功能,通过对单核细胞的调控,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慢性丙型肝炎达卡他韦索非布韦单核细胞亚群

    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杨秋霞侯灼周秋烨和雨艳...
    44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AIH)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2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观察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点,收集肝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IgG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和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38例AIH患者中,有7例血清IgG4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IgG4染色阳性,患者归为IgG4-AIH组,另31例归为经典型AIH组.两组患者均以黄疸、乏力、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以ALT、AST升高为主,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IgG4-AIH组患者ANA阳性为6/7,而经典型AIH组患者ANA阳性率为83.8%(26/31),IgG-AIH组血清IgG水平明显升高为(33.2±7.2),而经典型AIH组IgG水平为(26.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P=0.008).IgG4-AIH组患者肝脏组织学炎症以G3、G4期为主,而经典型AIH以G1、G2为主,两者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纤维化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IgG4-AIH患者血清及肝组织IgG4水平显著升高,且肝脏病理检测提示炎症活动更明显,但IgG4-AIH与经典型AIH在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

    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球蛋白4临床特征病理特点

    青海地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抗线粒体抗体差异分析

    王春秋陈婷张臻英张晓菲...
    448-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青海省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共85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为A组共58例,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为B组27例.分析一般临床特征、合并疾病情况、血清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组织的病理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免疫球蛋白G的水平及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检出率、干燥综合征患病率、肝脏病理炎症分级、肝脏病理纤维化分级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5.41±76.63)比(255.90±244.90)U/L]、免疫球蛋白 M[4.05(2.75,5.43)比 1.99(1.41,3.51)g/L]水平、抗核抗体-G(x2=9.67)、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x2=5.74)患病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M及抗核抗体-G水平更高,B组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比例更高;两组病理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级以中重度为主,提示患者发病隐匿,病程漫长,确诊时病情分期较晚;如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建议完善甲状腺疾病的检查.

    青海地区抗线粒体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马文军曲相珍周静亚马维娜...
    453-45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DILI患者358例,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半年后)按照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预后较差(108例)与预后较好(250例)组,对所有患者自身抗体予以检测,将其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145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组(213例),对所有患者生化治疗进行检测.结果 358例患者中,引发慢性DILI的药物种类有十几种,其中中药的占比为31.0%,解热镇痛类药物12.3%,抗肿瘤药物11.7%,抗生素类药物9.2%,其次为激素类、心血管类、保健品类药物等;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抗核抗体(ANA)阳性的患者占42.74%(153/358);358例慢性DILI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者145例,自身抗体阴性者213例,其中自身抗体阳性组中女性占比高于阴性组,且年龄大于阴性组;预后较差患者年龄≥60岁的占比高于预后较好者,肝细胞型的患者占比低于预后较好组,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高于预后较好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分别为(519.7±90.6)U/L、(410.4± 91.3)U/L、(44.0±11.8)μmol/L、(33.4±11.8)μmol/L 高于预后较好组[(330.8±88.9)U/L、(269.7±80.5)U/L、(31.9 ±13.5)μmol/L、(27.8±9.0)μmol/L],而白蛋白(Alb)水平为(46.0±14.9)g/L,比预后较好组的(60.1±18.1)g/L 低;进一步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年龄≥60岁、非肝细胞型、ALT≥435.4 U/L、AST≥325.2 U/L、TBil≥38.6 μmol/L、DBil≥29.2 μmol/L,Alb≤52.2 U/L 是慢性 DILI 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618、1.996、1.632、1.602、1.600、1.747、1.929,均P<0.05).结论 慢性DILI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在60岁以上、非肝细胞型、ALT≥435.4 U/L、AST≥325.2 U/L、TBil≥38.6 μmol/L、DBil≥29.2 μmol/L,Alb≤52.2 U/L,临床应对上述指标予以定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自身抗体特征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