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封孝伦

季刊

1671-444X

gdxbysb@163.com

0851-5114843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道北段242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Art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记忆中的共同体建构:广西壮剧《瑶娘》的文本衍变与仪式符号

    吴震东王佳玮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祭瑶娘"是广西壮族地区悼念瑶族女子"瑶娘"的集体祭祀活动.它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中的"凝聚性结构",不仅囊括了诸多地方性的文化记忆要素,还喻示着民族亲缘血脉的历史性路标.在从仪式到戏剧的文本衍变过程中,壮剧《瑶娘》依托于祭祀性的仪式传统,并将这段集体性的记忆进行编码和重构.壮剧《瑶娘》以"瘟疫叙事"为线索,利用戏剧空间展示面具、铜鼓、服饰等方言性的族群符号,同时勾勒出了特定地区的民族凝聚过程.壮剧《瑶娘》利用自身的媒介属性将文化记忆现时化,以生动的艺术实践延续着共享性的意义象征体系,这不仅将"地方知识"融合进"中华文化",更以民族化的艺术审美实践回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之路.

    壮剧《瑶娘》文本衍变仪式符号文化记忆共同体建构

    谱式与观念:粤剧音乐文化变迁透视

    仲立斌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谱式作为音乐表征,与音乐观念、传承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相关联.粤剧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从无谱的提纲戏到工尺谱、叮板谱、简谱改造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的谱式变迁.记谱方式从骨干谱逐渐"进化"至"科学"的记谱法,而这个过程中粤剧也经历了演剧形态从提纲戏到剧本戏,创作主体从演员到导演,培养制度从科班到学院制的变迁历程.粤剧音乐朝着定型化发展,乐谱从作为备忘的"客体"上升为主导演员舞台表演的"主体".粤剧功能也在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一变再变.但如今,虽然"科学"的简谱被粤剧粤曲年轻一代所推崇,"老叔父们"却仍然因习得的音乐观念而体会到工尺谱的优越性.

    粤剧音乐谱式观念

    论客家山歌内涵与外延的跨时代、跨学科与跨地域

    郭小刚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溯客家山歌研究史,以客家人的主位视角来看,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一概念延续至今,不仅包括传唱于世界各地的客家传统山歌、客家童谣、客家竹板歌、客家歌舞等不同体裁的传统民歌,甚至包括客家山歌剧中的唱段和有异国民歌音调的东南亚"新客家山歌".以音乐学研究者的客位视角来看,理论上存在狭义的客家山歌,但它在现实生活中和其他体裁的客家歌曲镶嵌并存,以往的研究难于或疏于剥离、分类,故研究结论有时"张冠李戴".为了深入分析不同类别客家歌曲的音乐特色,音乐学研究者要注意从研究视角的主位—客位转换去界定研究对象,不可笼统默认民俗学和文学对客家山歌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客家山歌符号衍化区域国别主位—客位学科差异

    画家吴夔在贵阳参加的抗日艺术团体

    赵娜于亮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6-1940 年,画家吴夔在贵阳参加了两个重要的抗日艺术团体:沙驼话剧社和筑光音乐会,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沙驼话剧社中,吴夔凭借其深厚的美术功底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为话剧社提供了大量富有特色的舞台美术设计,作为社长,他精心组织了数场抗日救亡活动,让救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在筑光音乐会中,吴夔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策划与组织工作,通过音乐会、街头演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理念,为抗日宣传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吴夔沙驼话剧社筑光音乐会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