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a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家族飞龙掌血对类风湿关节炎IL-10、IL-17与VEGF的影响研究

    陈波洋张爱玲赵相宇朱顺坚...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飞龙掌血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IL-10、IL-17与VEGF的影响.方法 使用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式佐剂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作为正常组继续后续实验,随后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飞龙掌血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日一次;甲氨蝶呤组灌服甲氨蝶呤片1.5 mg/kg,每周两次;飞龙掌血各组灌服其水煎剂生药,浓度为0.54、1.08、2.16 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测量每组大鼠足跖厚度,观察HE染色踝关节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IL-10和VEGF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IL-17、IL-10和VEGF mRNA表达.结果 经各项指标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飞龙掌血高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明显抑制大鼠足跖厚度,减少关节组织的炎症浸润并改善组织病理形态;ELISA结果显示,飞龙掌血高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可下调血清中IL-17与VEGF含量,并上调IL-10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结果显示,飞龙掌血高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可下调踝关节组织中IL-17与VEGF含量,并上调IL-10 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飞龙掌血可能通过上调IL-10表达水平,抑制IL-17与VEGF表达水平而达到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功效.

    类风湿关节炎飞龙掌血胶原诱导型免疫调节炎症

    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对混合4术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杨岫峰赖象权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3年3月6日各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治疗混合痔术后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RevMan 5.4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得到8篇标准文献,共计810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06例和4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提高总有效率方面,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试验组优于痔疮栓对照组[RR=1.19,95%CI(1.12,1.27)];(2)缓解术后疼痛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MD=-1.05,95%CI(-1.64,-0.45)];(3)在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MD=-5.59,95%CI(-7.56,-3.61)];(4)肛门功能(肛管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压)指标中,试验组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MD收缩压=8.11,95%CI(5.74,10.49)][MD舒张压=15.30,95%CI(5.02,25.58)][MD静息压=3.52,95%CI(2.85,4.19)];(5)从水肿消失时间结局指标上看,试验组短于对照组[MD=-2.53,95%CI(-3.24,-1.83)].以上研究的结局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痔疮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提高临床有效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由于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未来仍需更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做进一步验证,以提供更可靠的临床循证依据.

    中药熏洗痔疮栓混合痔术后Meta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可视化分析

    付玄于浩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CiteSpace 6.1.R6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探讨近10年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提取纳入文献的篇名、摘要、发表时间、关键词、作者及其所属机构等信息,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734篇文献,整体上近10年发文量逐年增加;涉及361位作者,以许二平为代表的核心作者58位,形成5个核心作者合作团队;发文机构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代表,共涉及242家单位,发文量大于3篇的机构共53家;关键词440个,聚类后"针灸"一词在时间线上一直延续至今,近3年突现的关键词为"肠道菌群"和"网络药理学".结论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针灸,研究趋势逐渐转变为以肠道菌群为新靶点或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效应.

    抑郁症中医药CiteSpace知识图谱针灸可视化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李宗智治疗黄斑病变的用药规律

    王光福陈雪宝罗文奎孙兴利...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李宗智治疗黄斑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7日李宗智治疗黄斑病变的有效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处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统计,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处方286首,涉及药物60味,使用频次100次以上的药物共9味,分别是决明子、淡竹叶、山药、女贞子、麦冬、茺蔚子、连翘心、山枝仁、石斛;药性多寒,药味多甘,多归肝经,胃经、肾经次之;功效归类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次之.关联分析得到7对常用药对,药物关联规则5组,核心药物4味;聚类分析得出3组核心药物.结论 李宗智治疗黄斑病变以"清补肝肾阴"为法,补虚与清热同用,补虚为主、清热为辅,佐以清心,体现李宗智攻补兼施的辨治思想和独到的用药特点.

    黄斑病变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李宗智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康复治疗进展

    张沙沙严璐潘益洁刘永香...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作为全球第二死亡原因及第三位致残原因,具有诸多后遗症,上肢肌痉挛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为临床治疗、护理、康复训练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寻求一种能有效降低上肢肌痉挛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故本文将从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中西医认识、康复治疗、局限与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提供参考依据.

    脑卒中上肢肌痉挛脑卒中上肢肌痉挛的中西医认识康复治疗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药治疗在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肖芳刘颖陈燚李冬艳...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主要由外科手术治疗、个体化麻醉方式和优化的围手术期护理三方面构成,而ERAS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中医药治疗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injury,RCI)已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效果好、可操作性强,还具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本文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对ERAS理念结合中医药治疗在老年RCI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展开论述,包括健康教育、营养支持、疼痛护理、体温体液护理、麻醉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出院护理等几个方面,以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及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的,也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药治疗肩袖损伤围手术期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齐林万广宋王荣张曦文...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高度关注的热点.本文检索了来自Web of Science(WoS)中与"神经系统疾病"或"脑疾病"相关的2004-2023年全世界范围内的文献,采用bibliometrix软件对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阿尔茨海默病为"最受欢迎研究主题",其次,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在疾病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我们检索了万方数据库2004-2023年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等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得到了中医学者的广泛关注,发文量逐年递增.根据国内外文献检索的结果,我们对本病中西医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并促进其相关研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胶质细胞痴呆症中医药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方剂学研究生"一体二翼三维"新安医学特色培养模式探索

    李白坤王玉凤许霞南淑玲...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提高研究生传承创新能力,方剂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但该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欠缺.以新安医学特色守正创新人才培养为主体,以新安医家经方传承和中医科研思维培养为二翼,以科研兴趣激发、科研技能训练、科研素养培养为三维,结合地方中医学特色,构建的"一体二翼三维"守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培养方剂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学校新安医学特色的传承.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