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民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颜勇

双月刊

1002-6959

0851-6615623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路扁井巷27号

贵州民族研究/Journal Guizhou Ethn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 《贵州民族研究》是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主办的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时为季刊,2005年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常设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法学、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文学、民族学研究介绍等栏目。 在30年的办刊实践过程中,《贵州民族研究》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刊定位,坚持学科性、民族性、区域性、理论性、实践性、对策性的多特性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研究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自创刊以来,《贵州民族研究》刊发了大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关于党和国家民族、宗教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性作品,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研究,又有对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理论、方针、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宗教问题思想理论,刊物都十分重视,开辟“邓小平民族思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民族地区发展”等专栏进行专题研究。 在多年的办刊过程中,《贵州民族研究》积极面向我国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刊发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广泛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包括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现实差距和相互持续、科学、协调的发展问题;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和完善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问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民族教育的发展问题;民族干部的培养问题等等。许多专题研究不仅在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中产生了直接的决策促进作用。如1993年《贵州民族研究》参与组织的“贵州麻山、瑶山‘两山’贫困现状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直接促成了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对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有关决定。《贵州民族研究》于2001年组织了“夜郎问题专题研究”,组织了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著名专家学者,多学科、多角度地对夜郎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夜郎问题研究的方向、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刊发的一组研究文章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推动了夜郎问题的深入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一直以来,都连续不间断地被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权威部门评定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刊物的被转载量、被引用量居同类刊物前列;《贵州民族研究》刊是贵州省优秀社科新闻期刊,目前《贵州民族研究》已发行到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贵州省及全国同类刊物海外发行面较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西宣恩县境土司历史考略

    陆刚
    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土司制度时期,今湖北省宣恩县全境均为土司管辖,从元至清,中央政府在今宣恩县设置了施南、忠建、东乡五路、忠峒、高罗、木册等十余个大小土司,经历了数百年的土司时代后,至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将原土司辖地改设为宣恩县.文章对宣恩县历史上的土司设置、沿革等情况进行梳理,并根据文献记载及实地调查资料对各土司辖地及传袭情况进行了初步考证.

    宣恩县土司施南施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径——以贵州省S自治县为例

    何茜罗平云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S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并就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困境的消解路径,研究为夯实乡村振兴的教育基础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对推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向度及其实现路径

    向天成王琳燕陈庆洁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是培育和造就区域性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力量.推动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现代化是促进区域性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师范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对象,教师人才培养院校积极引领师范生涵养扎根区域一线的教育家精神、建构契合区域需要的教育知识和训练赋能区域发展的教育思维是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向度;坚持思想性、文化性、地域性和前瞻性是合理推进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实践原则;构建"认知+体验"的教学方式、"原理+案例"的教学范式、"思辨+表达"的教学形式和"线下+线上"的教学模式是有效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人才培养现代化目标的可行性实践路径.

    现代化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区域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地方民族团结促进立法的实证研究

    胡曼周云霜崔扬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随着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工作的主体、对象、内容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回应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局面、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的主线和纲领.党的十八大以后,地方层面民族团结促进立法日渐活跃,成为从法治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探索.本文以各地出台的33部民族团结促进立法的法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分析了这些立法的基本现状、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到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中,以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区域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合作机制,适时出台国家层面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立法的法律法规、统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立法实证研究

    贵州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陈礼荣赵谷凰
    16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是当前贵州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CiteSpa ce软件对"中国知网"近年来收录的有关贵州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176篇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由此发现学界主要围绕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对贵州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研究,理论层面主要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逻辑机理与价值向度,实践层面主要从增强"五个认同"展开论述.未来需要继续深化的几个方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问题研究、注重地方经验的挖掘与总结、坚持多学科共铸理论话语的导向、加强地方相关部门与学术界的沟通交流、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力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未来展望

    "走出边缘"的路径:以仡佬族作家王华、肖勤为中心的考察

    金航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贵州文坛发展势头最好、作品影响力最大的仡佬族作家当数王华、肖勤两人,她们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学"走出边缘"的重要创作力量.文章旨在对两人的创作轨迹和文学活动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借此探讨贵州少数民族作家走上文坛的实现路径,深度剖析少数民族作家在努力拓宽创作边际、进行自我阐释,官方文艺机制上又是怎样通过规培、评奖、译介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作家的提升,以及少数民族文学"走出边缘"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贵州少数文学仡佬族作家乡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投稿须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