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

刘作易

月刊

1001-3601

gznk@263.net

0851-3760719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

贵州农业科学/Journal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园林花卉,畜牧兽医,农业生态,农业资源,农业经济等专业学科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干燥方式八角果实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分析

    李玉祥黄兴粉王灿滕娟...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八角果实干燥的处理方式,为八角后期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自然晾晒、40℃、50℃、60℃、70℃、80℃和 90℃烘干 7种处理方式进行干燥,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分析八角果实代谢产物,阐明八角果实不同温度干燥与自然晾晒处理的代谢物差异.[结果]与自然晾晒相比,八角果实 40℃干燥差异代谢产物有 11类 17种,其中,萜类、醇类和醛类 3类代谢物上调;5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0类 25种,其中,上调代谢物 6类(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酚类);6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8类 13种,其中,醇类和烃类代谢物上调;70℃干燥差异代谢物为 13类 40种,其中,醇类、萜类和酯类 3类代谢物上调;8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38种,仅醇类代谢物上调;9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52种,其中,上调代谢物 4类(萜类、醇类、酮类、卤代烃类).40℃、50℃和 6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少,上调代谢物主要是苯甲醛、醋酸植物醇、茴香脑、6-异羟基樟脑、乙酸异丁香酚酯和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浓厚的香味.70℃、80℃和 9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多,且与八角香味相关的许多代谢物下调表达,主要有香芹酮、茴香脑、E-氧化玫瑰、4-蒈烯、对薄荷脑 1,5,8-三烯、苯甲醛、芳樟醇、3-甲基苯并噻吩、2-甲基-2-四氢呋喃和 2-乙酰基-5-甲基呋喃等挥发性化合物,减弱了八角香味.[结论]不同干燥处理八角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均存在一定差异.40℃、50℃和 60℃干燥八角果实,苯甲醛、醋酸植物醇和茴香脑等上调表达的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香味.八角果实经 50℃干燥后,上调表达的代谢物有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和酚类 6类,果实独特香气保持最好,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八角干燥温度干燥自然晾晒液相色谱-质谱挥发性化合物

    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研究

    王雅琴孙宏伟王灿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组分,为八角种质资源评价、优质原料选材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和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广泛靶向检测各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并通过主成分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挥发性代谢物成分.[结果]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含量以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相对较高,分别占果实总挥发性代谢物的 31%、14%和 11%.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共有 212~511个,其中,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杂环化合物和酮类物质.广南县和崇左市八角果实差异代谢物最多,为 511个,其中,上调和下调具有代表性的 10个差异代谢物中,酯类物质最多,其次是萜类和醇类.KEGG注释表明广南县八角果实单萜生物合成途径(Monoterpenoid biosynthesis)明显上调,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途径(Sesquiterpenoid and triterpenoid biosynthesis)、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途径(Ubiquinone and other terpenoid-quinone biosynthesis)明显下调.[结论]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主要为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6个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呈现一定差异,差异代谢物以萜类为主,其次为杂环化合物和酮类物质,可作为评价和筛选香料和药用八角种质资源的依据.

    八角果实广泛靶向代谢组挥发性代谢物萜类酯类杂环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云南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分析

    王灿王晓静黄兴粉杨玉玲...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云南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为八角果实中天然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多样性利用和八角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文山市、砚山县)和红河州(红河县)的八角果实挥发成分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云南不同产地的八角果实挥发物存在差异,共鉴定出 750个代谢物,前三位的化合物种类分别是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分别占 31.20%、14.00%和 10.80%.云南不同地区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质的种类组成具有差异性,文山市与砚山县、富宁县与红河县八角果实中差异代谢物较多,分别为 438个和 349个,文山市与砚山县差异代谢物主要体现在萜类、醇类、酯类和醛类;富宁县与红河县主要体现在萜类和脂类,富宁县八角果实中具有香气成分的化合物如δ-榄香烯、衣兰烯显著上调.文山市八角果实中代谢物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 2个代谢通路上调,碳代谢、丁酸代谢等 7个通路下调;富宁县八角果实中仅α-亚麻酸代谢上调,曲柳碱、吡啶、吡啶生物碱合成等 13个下调.[结论]云南不同产地八角果实挥发性代谢物存在差异,文山市与砚山县、富宁县与红河县的差异代谢物差异显著,文山市八角果实中代谢物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 2个代谢通路上调,富宁县八角果实中仅α-亚麻酸代谢上调.

    八角果实广泛靶向代谢组挥发性代谢物云南

    锗对植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奇倩安福全于龙凤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锗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和膳食补充.无机锗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在植物组织中富集并转化为有机锗化合物,通过培育富锗植物获取有机锗化合物是获取有机锗的有效途径.综述外源锗在植物中的应用、锗在植物中的分布及代谢、锗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和植物锗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植物分子水平上对锗的吸收、转运及分配机理和锗在植物逆境中的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富锗植物的种植和增强植物的保健功能提供参考.

    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生理作用

    不同强化剂对绿洲一号菌草提取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宋丹丹蔡海军王秀莉尚玉俊...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强化剂对绿洲一号菌草提取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为绿洲一号菌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其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洲一号菌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强化剂为对照(CK),测定添加 7种强化剂[鼠李糖脂(RHA)、柠檬酸(C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酸接枝腐植酸(PAA-HA)、增产胺(DCPTA)和增产胺接枝氯化胆碱(DCPTA-ChCl)]种植绿洲一号收获后植株地上部的Pb、Cd、As含量,并分析绿洲一号不同生长阶段茎、叶对Pb、Cd、As的富集特征.[结果]DCPTA-ChCl和RHA对绿洲一号植物营养的合成表现为促进作用,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较CK增加 3.32和 3.07,氮含量分别增加 1.15 mg/g和 1.05 mg/g.PAA表现为抑制作用,叶绿素相对含量较CK显著减少 5.98,氮含量显著减少 1.65 mg/g.DCPTA、RHA和CA的绿洲一号地上部Pb、Cd、As的含量分别较CK提高 25.7%~37.7%、54.3%~55.6%、35.0%~56.4%,与CK比,DCPTA-ChCl促进绿洲一号富集Cd和As;DCPTA显著促进富集Pb和Cd;PAA显著促进富集As,而对富集Pb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Cd的富集表现为抑制作用;PAA-HA显著促进富集Pb和As,而对富集Cd的促进作用不明显;EDDS对富集Pb、Cd、As的影响作用均不明显.5-9月,绿洲一号茎、叶的Pb、Cd和As含量随时间增加均呈升高趋势,增幅较大;9-12月随时间的增幅较小.整个生长阶段,叶的Pb、Cd和As含量均较茎高,叶表现为Pb>As>Cd,茎的Pb和Cd含量在 5月、6月、7月较相近,且均大于As含量;8-12月茎表现为Pb>Cd>As.[结论]添加DCPTA 0.5 mg/株、RHA 2 mmol/kg、CA 2 mmol/kg均可有效促进绿洲一号对Pb、Cd、As的富集,提高绿洲一号修复Pb、Cd、As复合污染土壤能力.在 6月底前收割绿洲一号的茎和叶Pb含量分别为 0.445 mg/kg和 4.57 mg/kg、Cd含量分别为 0.405 mg/kg和 0.537 mg/kg、As含量分别为 0.128 mg/kg和 1.329 mg/kg,均小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规定的限值,适用于畜牧养殖用饲草;7月后收割的绿洲一号叶片Cd含量大于 1 mg/kg,超过饲料卫生标准,不适宜用作饲草,可探索其在复合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

    菌草绿洲一号土壤重金属强化剂植物修复

    不同有机肥配施对雪茄烟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

    吴豪孔光辉张光海赵高坤...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有机肥配施对雪茄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制定优质雪茄烟的化学成分行业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雪茄烟品种云雪 39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豆粕 200 g/株(A1)、常规施肥+棉籽粕 200 g/株(A2)和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A3)对雪茄烟农艺性状、叶片厚度、鲜叶产量和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有机肥处理对雪茄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株高为 86.67~136.22 cm,常规施肥+豆粕 200 g/株处理较CK显著降低 26.06%,常规施肥+棉籽粕 200 g/株和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处理较CK显著提高 16.21%和 9.01%;茎围为 6.83~7.42 cm,常规施肥+豆粕200 g/株处理较CK显著降低5.66%,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叶长为47.19~53.49 cm,常规施肥+豆粕 200 g/株和常规施肥+棉籽粕 200 g/株处理分别较CK显著降低 11.78%和 6.15%,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叶宽和有效叶片数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处理烟株上部叶的叶片厚度差异均不显著;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处理烟株的中部叶和下部叶厚度分别较CK显著降低9.0%和 8.7%,其余处理间显著不差异,且中部叶和下部叶的叶片厚度均为常规施肥+豆粕 200 g/株>CK>常规施肥+棉籽粕 200 g/株>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鲜叶产量为 1 120.28~13 572.10 kg/hm2,依次为常规施肥+棉籽粕 200 g/株>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CK>常规施肥+豆粕 200 g/株.雪茄烟的农艺性状和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得分为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2.80分,82.48分)>常规施肥+棉籽粕200 g/株(1.23分,81.63分)>CK(-0.75分,81.11分)>常规施肥+豆粕 200 g/株(-2.42分,77.74分).[结论]常规施肥+芝麻饼 200 g/株和常规施肥+棉籽粕 200 g/株有利于促进雪茄烟的生长发育,提高鲜叶产量,改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可在烤烟生产中推广应用.

    雪茄有机肥豆粕棉籽粕芝麻饼生长发育产质量

    文山州土壤质地构成与肥力特征

    茹瑞红农全东李在辉李雪萍...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文山州耕地土壤质地与肥力特征,为当地耕地土壤保护与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对文山州 7县 1市不同生态区共 926个点进行土壤调查,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析主要土壤类型的肥力特征.[结果]文山州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占比达 96.22%,砂壤土在壤土中占比最高,为 32.44%.在单作玉米模式下,2020年文山酸性砂壤土以强酸性土壤为主,占比为 55.71%;2022年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较 202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pH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机质与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与养分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207-0.562 x1+0.01 x2(式中,y为土壤pH的增量、x1 和x2 分别为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增量),pH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文山州 96.22%的土壤为壤土,壤土中以砂壤土最多,占比 32.44%.文山州砂壤土含氮量总体丰富,有机质、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各地差异大,中等含量水平居多.相比于 2020年,2022年土壤pH总体呈上升趋势;pH与全氮含量呈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结合土壤酸化规律,建议文山州农户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重视磷钾肥的施用,避免施肥导致土壤进一步酸化.

    土壤土壤质地砂壤土肥力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酸化成因文山州

    水杨酸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与烟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董瑜谢晏芬赵宇婷贾中清...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喷施水杨酸对烤烟普通花叶病的防效与烟苗生理活性的影响,为水杨酸绿色防控烟草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漂浮育苗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喷施不同浓度[T1(0.50 mmol/L)、T2(0.75 mmol/L)和T3(1.0 mmol/L)]水杨酸对烟株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和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烟苗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在处理 3~6d时达最高峰;T1 和T2 防御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较高.其中,POD活性,T1~T3 在处理 3~6d时较清水对照(CK)分别提高 68.00%~74.36%、34.23%~44.22%和 4.39%~21.81%.SOD活性,在处理 3d时达最高,较 CK分别提高 49.47%、65.71%和27.27%.几丁质酶活性,T2 在处理 3d时达最高,为 925.55 U/g;T1 和T3 在处理 6d时达最高,分别为 1 231.75 U/g和 820.45 U/g,T1 较CK提高 67.12%.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在处理 3d时达最高,较CK分别提高 97.12%、59.37%和 58.23%.脯氨酸含量,均在处理 6d时达最高,较 CK分别提高 29.41%、27.71%和 17.80%.0.75 mmol/L水杨酸处理烟株病毒病的病情指数为 26.22,远低于CK(64.80),防控效果达 59.53%.[结论]水杨酸可诱导烟叶POD、SOD、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与烟苗对病毒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烤烟水杨酸普通花叶病防御酶活性脯氨酸绿色防控

    不同灌草组合与行数比对多花木蓝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张瑜杜春林罗天琼雷霞...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灌草组合和行数比对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为贵州中低海拔喀斯特地区多花木蓝灌草地建植与饲草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黔南多花木蓝(I)、钻石T多花黑麦草(L)、宽叶雀稗(P)和WL525HQ紫花苜蓿(M)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 7种灌草组合(A1,I 13.50 kg/hm2+L 24.00 kg/hm2;A2,I 13.50 kg/hm2+P 9.00 kg/hm2;A3,I 13.50 kg/hm2+P 9.00 kg/hm2+M 7.50 kg/hm2;A4,I 13.50 kg/hm2+P 11.70 kg/hm2+M 3.00 kg/hm2;A5,I 13.50 kg/hm2+L 8.40 kg/hm2+P 8.10 kg/hm2+M 3.75 kg/hm2;A6,I 13.50 kg/hm2+L 12.00 kg/hm2+P 4.50 kg/hm2+M 7.50 kg/hm2;A7,I 13.50 kg/hm2+L 14.40 kg/hm2+P 4.95 kg/hm2+M 5.25 kg/hm2)和 5种行数比(B1,1∶3;B2,1∶2;B3,1∶1;B4,2∶1;B5,3∶1)处理,多花木蓝混播灌草地牧草产量的变化.[结果]灌草组合和行数比对灌草地的灌草产量构成和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多花木蓝与 3种草本混播灌草地的总产量较高,其中,以A6 生产表现最好,为 15.25 t/hm2.多花木蓝与草本牧草以行数比B1(1∶3)或B2(1∶2)混播效果较好,牧草产量为 13.33 t/hm2 和 14.13 t/hm2.不同建植模式以A6B1 的总产量最高,为 16.66 t/hm2;A6B2(15.94 t/hm2)和A6B3(15.77 t/hm2)其次.[结论]牧草产量以灌草组合 13.50 kg/hm2 多花木蓝+12.00 kg/hm2 多花黑麦草+4.50 kg/hm2 宽叶雀稗+7.50 kg/hm2 紫花苜蓿按灌草行数比1∶3混播的最高,可作为贵州中低海拔喀斯特地区多花木蓝灌草地建植的适宜模式推广应用.

    多花木蓝黔南多花木蓝灌丛草地灌草组合行数比牧草产量喀斯特地区

    柔嫩艾美耳球虫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

    罗小勇杜鹏向万江杨佳佳...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双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E.tenella继发EPEC病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E.tenella和EPEC(escV)分别设计 2条特异性引物,并通过退火温度、模板浓度和引物浓度等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 2种病原体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检测贵州地区490份肉鸡、蛋鸡粪便样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方法所需模板DNA的最低浓度组合为 3.5 ng/μL,最佳退火温度为 62℃,最佳引物浓度组合为 0.1 nmol/μL.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贵州毕节样本中E.tenella和EPEC的阳性率均为 36.36%,混合感染阳性率 9.09%;贵州黎平仅有EPEC感染,阳性率为 23%;贵州习水样本中未检测出阳性,锦屏样本中E.tenella阳性率为 11.11%,EPEC阳性率为 22.22%,无混合感染.总样本中E.tenella、EPEC及 2种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10.20%、18.37%和 2.04%.[结论]建立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重复性好的优点.

    柔嫩艾美耳球虫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双重PCR流行病学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