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耕作与栽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耕作与栽培
耕作与栽培

熊玉唐

双月刊

1008-2239

gzzp@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3650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耕作与栽培/Journal Culture with Plant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方性农业科普刊物。以应用为主,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探讨和研究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重大技术改革,力争农业高产、稳产、高效率低消耗,新的栽培技术研究报告,典型经验总结,试验研究报告,科技成果,专题讲座,知识介绍,工作方法和有关论文,译文,国内外农业科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粉质仪与和面仪参数关系研究

    李雨虹邹俊钟思志金娇...
    50-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麦育种早期世代应用粉质仪测定加工品质是提高品质改良效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2013-2014年种植于郑州的150份不同品质的冬小麦为材料,通过分析和面仪参数及其组成的复合参数与粉质仪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构建和面仪参数与粉质仪参数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达到使用和面仪参数预测小麦品质的目的.对和面仪参数结果分析表明,其中由和面时间、峰后带宽和尾带带宽构成的复合参数对粉质仪参数中稳定时间(FST)和面筋质量评价指数(FQN)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19和0.895,由和面时间、尾带带高和尾带带宽构成的复合参数对粉质仪中的形成时间(FDT)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度为0.922.

    小麦品质粉质仪

    黔北弱光寡照温和稻区不同丢秧密度对野香优莉丝产量的影响

    杨丽丹袁方强王定军陆秀琴...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在黔北弱光寡照温和区余庆县开展了无纺布钵苗不同丢秧密度对野香优莉丝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野香优莉丝1.6万穴/667 m2密度下钵苗丢秧水稻的产量最高,达到614.31 kg/667 m2;其次为1.4万穴/667 m2,产量为 610.31 kg/667 m2;密度 1.8 万穴/667 m2,产量 583.4 kg/667 m2;密度 1 万穴/667 m2 产量最低,仅为 539.5 kg/667 m2.综合各处理经济性状分析,钵苗丢秧密度在1.4万~1.6万穴/667 m2之间为最佳,不仅产量较高,同时田间各经济性状表现也达到最好.

    钵苗丢秧密度野香优莉丝产量

    褐灵菇的鉴定及菌丝最适生长条件研究

    李敏赵晓鹏罗丽琴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以白云区采集分离的褐灵菇为试材,经ITS鉴定后建立系统发育树,并按照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其最佳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灵菇为侧耳属(Pleurotus)类群,与工厂化栽培种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亲缘性近.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褐灵菇最适碳源为糊精、最适氮源为豆粕粉、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25 ℃、最适生长的pH值范围为6~9.该研究为以后褐灵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褐灵菇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褐灵菇系统发育碳源氮源最优配方

    国审玉米新品种金钱玉7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徐元柳刘敏杨超李益...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金钱玉7号特征特性,根据2020-2021年北玉联合体区域试验及2021年生产试验,对金钱玉7号丰产性、稳产性、抗性、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20-2021年北玉联合体区域试验及2021年品生产试验中,金钱玉7号平均产量分别为 8 070 kg/hm2、8 512.5 kg/hm2 和 8 629.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玉335号分别增产3.1%、7.2%和6%,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金钱玉7号Shukla变异系数分别为9.168 5%和5.825 8%,产量表现稳定,表明金钱玉7号具有良好的稳产性;经抗性鉴定,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穗腐病等田间自然发病与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中感以上.经品质分析,该品种符合《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及《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国家标准》.综上所述,金钱玉7号丰产性、稳产性、抗性均表现较好,是一个产量稳定、适应性强且增产潜力巨大的玉米优良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金钱玉7号丰产性稳产性抗性

    油菜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吴琴王林涛张小嫚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秸秆去除、秸秆全量及双倍秸秆还田控制实验,定量比较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与秸秆去除相比,双倍秸秆和全量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速效钾仅在双倍秸秆还田情况下显著提高,秸秆还田量对土壤中碱解氮无显著影响.双倍秸秆还田对水稻分蘖数量、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有显著影响;全量秸秆还田显著影响了水稻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但对水稻分蘖数量无显著影响.油菜秸秆养分资源量大,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可为实现化学肥料减量提供指导.

    油菜秸秆水稻生长土壤资源

    药剂拌种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及产量的影响

    吴庭慧潘晓莲
    68-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药剂拌种对水稻病虫害防效,本试验使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入田®)、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35 g/L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齐美新®)、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亮盾®)进行水稻药剂拌种,研究拌种药剂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效.结果表明,拌种药剂对秧田期白背飞虱、蓟马、稻杆潜蝇等主要害虫控制时间达30~35 d,综合防控效果86.29%;减少施药2次,减药量达44.44%;示范区较常规区、空白区产量分别高17.76%、39.84%.水稻药剂拌种能提高秧苗素质、减少农药使用频次和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药剂拌种秧苗素质病虫防控

    镇远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分析

    杨秀兰石细敏李才清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实现镇远地区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以期为我国粮食增收增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农业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本试验共设玉米∶大豆为2∶2、2∶3、2∶4进行试验研究对比.通过对玉米-大豆物候期、生长情况、产量及经济指标等综合分析得出,在镇远地区最优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玉米∶大豆=2∶4.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水稻配方施肥与施用新型肥料成效研究

    周娜王晶琴李世江张文选...
    75-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夏优的水稻大田生产科学施肥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了水稻配方施肥、施用新型肥料(2种)、常规施肥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最佳方法是采用单质氮、磷、钾肥按配方组配施肥,既能增产,同时肥料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好,可采用的配方为10-5-8,其中磷肥普钙一次性施用于底肥;氮肥通常采用尿素,其中20%施于底肥、30%施为第一次追肥、50%施为第二次追肥;钾肥通常采用氯化钾,其中40%作底肥、60%作拔节期追肥;其次,采用新型肥料"鄂中牌长效缓释掺混肥料(24-8-10)"55 kg/667 m2或"奥牌氯化钾型中氯复混肥料(20-7-8)"66 kg/667 m2作底肥一次性施用.

    水稻配方施肥新型肥料常规施肥

    水分亏缺对拱棚水果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银平孙利萍史亮高敏丽...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结果期水分调控对拱棚水果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水果番茄戴安娜为试材,分别设置结果期正常灌水、减水10%、减水30%三个灌水梯度和两个灌水间隔时间(7 d、10 d)双因素试验,共计6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果番茄戴安娜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处理4"结果期减水10%+间隔10 d"产量最高,为4 609.62 kg/667 m2.结果期水分亏缺对水果番茄品质影响显著,其中处理5"结果期减水30%+间隔7 d"品质综合评价最优.因此,生产上推荐采用"结果期减水30%+间隔7 d"的方法对拱棚水果番茄进行结果期灌水管理.

    水果番茄产量品质水分亏缺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仕荣邓家琴冉孟琴汪丹会...
    81-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同等种植环境下不同栽培技术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真玉8号品种为材料进行玉米无覆膜直播、传统覆膜直播和根部集雨覆膜直播区域重复试验,记录玉米全生育期生长情况以及测产对比.结果表明,覆膜直播种植玉米出苗、拔节、散粉、吐丝均比无覆膜直播种植提前2~3 d,从果穗性状表现来看,根部集雨覆膜直播种植玉米秃尖长度最短,穗行数最多,百粒重、出籽率比无覆膜直播高,与传统覆膜直播差异不明显,从产量来看,根部集雨节水覆膜直播玉米产量达(869.45 kg/667 m2),比传统覆膜直播(826.49 kg/667 m2)和无覆膜直播(727.50 kg/667 m2)分别高出19.51%和5.2%,与传统覆膜直播对比差异显著,与无覆膜直播对比差异极显著,说明根部集雨节水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玉米根部集雨覆膜直播传统覆膜直播无覆膜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