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许文深

季刊

1004-1729

hdxb@hainu.edu.cn

0898-66187920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内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海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理、工、农、医、体育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自1989年以来,先后6次获得奖励:1989年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三等奖;1997年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本刊将继续坚持办刊宗旨,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为创办中国名刊而努力奋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类仙人掌图的星边染色

    红霞张素萍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G的星边染色是指G的一个正常边染色,使得G中任一长为4的路和长为4的圈均不是2-边染色的.图G的星边色数x'st(G)表示图G有星边染色的最小颜色数.仙人掌图是一个连通图使得每个块是圈或者边.利用数学归纳法得到了一类仙人掌图Cn·Cm(n≥3,m≥3)的星边色数,从而推广已知结果.

    仙人掌图星边染色星边色数

    概率二分模式下随机传染病模型的平稳性与控制研究

    李举张靖文王浩华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具有概率分流模式下的随机传染病模型,考察隔离个体诊断率(也包括疫苗功效)和环境扰动(噪声)的生物功效.首先,证明了随机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然后确立了疾病灭绝和持续存在的充分条件.当噪声强度固定和疫苗效力增加时,(R)s0会变大并且灭绝时间会呈现负指数衰减.数值结果表明噪声的引入可以加快疾病的灭绝,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最优控制,其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感染人数,而且能加快疾病的灭绝.

    传染病模型环境扰动稳态分布疾病灭绝最优控制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油气柱高度预测

    杜睿山程永昌孟令东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油气柱高度预测技术局限于传统的地质方法且预测效果不太理想的现状,展开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油气柱高度预测的研究.该模型从断层解释和油藏解剖提取的圈闭结构化特征数据中提取特征信息,以估计油气柱高度.模型将原始残差块中的串行连接网络变成多个并行连接的网络,可以在多个尺度上同时进行卷积再聚合,能提取到不同尺度的特征,使其变成一个稀疏性、高计算性能的网络结构;同时保留了网络中跳跃连接的结构,缓解了在深度神经网络中增加深度带来了梯度消失和网络退化的问题,通过直接将输入信息绕道传到输出,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并在模型的首层和尾层增加注意力模块,来捕获集中于某个局部信息,使模型其能更快地收敛.此外对机器学习中常用的RF和BP神经网络以及深度学习中CNN、GoogleNet、ResNet和ResNet+Atten在圈闭数据上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ResNet对油气柱高度预测有更加准确的结果.

    油气柱高度ResNetGoogleNetAttention机制预测

    番茄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

    王位薛鸣雷婷越安馨媛...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具有抑制青枯雷尔氏菌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形态指标、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阴性对照(CK)、番茄青枯病菌阳性胁迫处理(RB)和拮抗菌K+番茄青枯病菌处理(KRB)3个盆栽番茄土壤样品进行了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K5菌落呈乳白色且表面光滑,经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通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23.20%,K5菌株在接种48 h后能诱导番茄根部抗病基因表达,CTR、ETR基因的表达量提高,表明K5通过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并能有效地抑制青枯病菌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青枯病的作用.

    番茄青枯病拮抗菌筛选鉴定

    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CR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郑德才张娴黄泽翔张浩...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克氏双锯鱼CRH基因的分子表达模式及其在不同社会地位个体下丘脑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克隆得到CRH基因cDNA全长序列1 137 bp,编码168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显示,克氏双锯鱼CRH基因与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亲缘关系最近.运用 real-time qPCR技术,检测了社会地位未形成时克氏双锯鱼CRH基因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CRH基因在下丘脑中显著高表达;接着对不同社会地位克氏双锯鱼CRH基因在下丘脑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功能雌性CRH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功能雄性及非功能雄性个体,提示CRH基因可能参与不同社会地位克氏双锯鱼性腺发育的调节.

    克氏双锯鱼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社会地位

    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王奎渊黄建盛李豫温震威...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 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E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按照0.8%(EG Ⅰ)、1.2%(EG Ⅱ)、1.6%(EG Ⅲ)、2.0%(EG Ⅳ)的比例添加亿菌优(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含量比2∶1)进行养殖.养殖8周后,分析各组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显示:(1)E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与CG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EGⅡ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EGⅢ组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EGⅣ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G组(P<0.05);(3)杂交石斑鱼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添加乳杆菌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GⅢ组肠道淀粉酶含量最高(P<0.05),其他消化酶活性在EG组与C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EGⅢ组杂交石斑鱼肠道菌群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饲料中复合添加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对于杂交石斑鱼血清中部分与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等均有显著影响,可丰富和优化肠道菌群.

    杂交石斑鱼乳杆菌生长性能消化肠道菌群

    热带云雾林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年际响应

    赵杨梅龙文兴肖楚楚冯广...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热带云雾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及2021年对21个20 m×20 m固定样地内DBH≥5 cm木本植物进行群落学调查,测定个体、物种和群落水平的植物功能性状及环境因子,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功能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与2011年相比,2021年热带云雾林土壤全氮(TN)、有效氮(A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SOM)、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显著减少.空气最高温呈上升趋势,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最低空气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对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201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有效氮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021年负荷值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最高空气温度及最低空气相对湿度;(2)与2011年相比,2021年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厚度在个体水平显著增大,比叶面积显著减少;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茎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在物种水平显著增大,茎可溶性糖含量、叶全磷含量显著减少;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茎全氮含量、茎全磷含量、叶全氮含量在群落水平显著增大,茎密度、茎可溶性糖含量、叶全磷含量显著减小;(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养分含量(如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有效氮含量等)和气候因子(如最高空气温度、最低空气相对湿度等)共同影响植物个体、物种及群落水平功能性状变化,土壤养分因子作用较大,土壤磷胁迫的加剧是影响各个群落组织水平功能性状变化关键因子.

    热带云雾林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策略环境因子尺度分异

    水星可照时间与搜索半径影响因素研究

    范玉贵陈楠林偲蔚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线追踪算法模拟起伏地形下的可照时间时,随着对地形遮蔽状况进行搜索的半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可照时间计算的准确性与高效性.本研究基于DEM数据,针对水星独特的轨道运动特征,太阳高度角随水星运动变化缓慢的特点,研究了水星2种典型地貌下不同太阳高度角的搜索半径和基于搜索半径的平均可照时间变化状况.同时构建了以5种影响搜索半径与可照时间的因子作为输入变量,分别以搜索半径与平均可照时间作为输出变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了检验,5种影响因子与搜索半径影响的显著性由高到低:太阳高度角>高程标准差>地形开阔度平均值>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平均值;与平均可照时间影响的显著性由高到低:太阳高度角>高程标准差>地表粗糙度平均值>地形开阔度平均值>地形起伏度.该模型可为计算水星最搜索半径以及可照时间提供参考.

    DEM水星搜索半径可照时长太阳高度角BP神经网络

    玻纤增强柔性管结构敏感性研究与数值分析

    艾龙沈义俊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海洋油气开采中传统钢管质量大、易腐蚀老化等问题,亟需找到一种质量小、强度高且耐腐蚀的新型柔性管道,选用玻纤增强柔性管开展了研究,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建立了玻纤增强柔性管的理论模型,采用ABAQUS建立了管道整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相关文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缠绕角度在拉伸、压缩、弯曲、拉伸-弯曲以及压缩-弯曲5种荷载工况下对管道应力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拉伸工况下增强层缠绕层数对管道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管增强层是管道主要的承载结构.综合5种工况模拟结果,得到柔性管增强层最佳缠绕角度为(±45°)~(±55°),增强层缠绕层数在4~16层时,柔性管承载能力有较大提高,超过16层后,承载能力无明显提高.

    海洋管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柔性管有限元缠绕角度

    海水环境下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粘结耐久性

    吴云飞常宇飞于志力周智...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界面粘结耐久性开展长期浸泡侵蚀试验,分析真实海水浸泡后界面粘结性能的长期退化规律,浸泡时间分别是30 d、90 d、180 d、270 d、360 d、450 d、540 d和630 d.基于拉拔试验数据,对真实海洋环境下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的长期极限粘结强度保留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真实海水浸泡630 d后,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降低了66.13%,且0~270 d退化速率明显高于270d以后的退化速率.采用Bank模型并引入湿度修正系数,预测50 a后在海洋环境、室外环境及室内环境条件下极限粘结强度保留率分别为31.42%、57.15%和74.85%,为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构件在沿海地区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拉拔试验真实海水长期性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