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

韩长日

季刊

1674-4942

hsxb@hainnu.edu.cn

0898-65882380,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的论文,科学实验的研究报告、学术述评与科研动态等。主要任务是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的人脸图像修复方法

    徐开丽张乾何剑滕林...
    338-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图像修复算法在获取深层特征时会造成信息丢失,容易忽略图像语义特征而产生结构不合理的修复结果,不利于纹理细节修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卷积注意力模块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改进人脸图像修复网络.首先,提出了基于卷积注意力模块的人脸图像修复方法,增强人脸图像语义修复的能力,确保所提模型能够生成清晰的纹理修复结果,同时使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获取图像深层特征,通过融合多尺度特征来减少卷积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其次,设计了一个具有正则化的CNN编解码结构,以解决修复网络产生过拟合的现象,并且提升网络的泛化能力.通过在FFHQ数据集上进行定量实验分析,当掩码比例较大时,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分别达到21.704 2 dB、0.749 2和0.041 8,证明所提出的方法优于现有的图像修复方法,能较好地重建具有完整的信息、纹理细节清晰的人脸图像.

    图像修复注意力机制多尺度特征融合dropout方法人脸图像

    机器学习在地震观测异常数据提取中的应用

    李晨阳池成全
    348-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地震观测和地震异常数据提取的相关文献,对当前地震观测和地震异常数据提取领域涉及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概述.首先按照应变观测、电离层观测、流体观测、电磁观测和其他观测方法对不同的地震观测方法和结论进行叙述;接下来对机器学习在地震异常数据提取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对目前使用较多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和概述;最后,对地震观测和地震异常数据提取方法进行总结,对地震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地震观测应变观测异常数据提取机器学习

    致聋鸟模型的制作及其在聋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张信文杨思远林春曾少举...
    357-361,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致聋方法制作白腰文鸟幼鸟聋哑鸟和成年致聋鸟模型,为研究幼鸟失聪后形成聋哑症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最佳实验方法.使用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DP304-02)提取白腰文鸟幼鸟基因组 DNA,根据电泳后约200 bp条带数确定其性别.使用细钩针勾住耳蜗的基部,将幼鸟的耳蜗拔出,并镜检拔出的耳蜗的完整性,致聋后的幼鸟会逐渐发育变成聋哑鸟.用语图软件分析鸟语的声谱与音节参数,分析幼年致聋鸟的声谱与成年致聋鸟鸣唱语句的慢慢畸变过程有利于研究聋哑形成的机制.利用电镜方法研究致聋鸟模型听觉与发声中枢的退化,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致聋鸟方法性别鉴定聋哑测试鸟脑电镜切片白腰文鸟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

    陶君黎永泰邓杰明邓声文...
    362-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3-11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以掌握其多样性现状.已记录当地两栖爬行动物3目24科82种,包括两栖类1目7科26种和爬行类2目17科56种,占广东省两栖爬行类物种数的35.5%,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乌龟(Mauremys reevesii)、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眼斑水龟(Sacalia bealei)、蟒(Python bivittatus)、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和三索锦蛇(Coelognathus radiatus),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小角蟾(Megophrys minor)、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和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分析并讨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物种的受胁状况,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象头山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面向自贸港建设的海南岛中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宋洁华李胜男赵志忠程叶青...
    37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对促进海南自贸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覆盖度、服务效率、重复度、重复率及综合评价等方面定量分析了海南岛中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1)海南岛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整体覆盖度较低,空间服务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高效率的乡镇(街道)主要位于沿海及主干道周边区域,无低效率区;(2)海南岛中小学教育资源服务区整体重复度和重复率都较低,中等重复率的乡镇(街道)主要位于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小城镇,高重复率的乡镇(街道)均位于高人口密度区域;(3)海南岛中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综合评价为良好的乡镇(街道)数量占较大比例,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综合评价为优秀的乡镇(街道)主要位于交通可达性较好的万洋高速东北侧区域,中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综合评价为优秀的乡镇(街道)主要集中于人口密度大且交通较发达的海口市北部主城区.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政策调整建议.

    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效率

    汾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聂震西孙舔轲侯小萌赵乐...
    380-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客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354项非遗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等指标分析方法,对汾河流域非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汾河流域非遗类型结构组成不均衡,传统技艺类非遗占比极大,传统体育和曲艺类非遗较为稀缺;(2)汾河流域非遗空间分布为凝聚型,空间分布不均衡,聚集呈现双核结构,即汾河中游的太原六区和下游的侯马、曲沃、新绛一带;(3)汾河流域非遗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形、水文、交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非遗密度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地势较低、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影响因素汾河流域

    数智化服务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分析——以海南为例

    罗君名杨立根彭雯
    388-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服务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及主要目标,是当前生态旅游产业经营效率得以提升的重要创新模式.选取2011-2023年海南生态旅游企业作为分析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数智化服务显著提升生态旅游运作效率和供需对接效率;(2)数智化服务驱动的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普适性.建议后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数智化技术创新为直接驱动力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链升级;通过实施积极的投融资政策与财税政策,为生态旅游产业数智化技术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实施积极的区域产业创新政策,从整体利益优化高度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持续构筑生态旅游企业人力资本高地.

    数字经济数智化服务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光英、张纪亮、陈丽兰荣获海南省自然科学奖

    封3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