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

韩长日

季刊

1674-4942

hsxb@hainnu.edu.cn

0898-65882380,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由海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的论文,科学实验的研究报告、学术述评与科研动态等。主要任务是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斛多糖的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李琛许菓张花红赵洋...
    482-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斛作为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材,因其多糖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全面总结当前关于石斛多糖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并深入分析其抗肿瘤活性的多种机制,特别是多糖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这一分析,为石斛多糖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科学基础.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关于石斛多糖结构特征的研究成果,包括其主要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糖苷键类型、分支结构及乙酰基存在情况.同时,详细阐述了石斛多糖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调节免疫应答及与抗癌药物协同作用等3条主要途径展现出的抗肿瘤活性.此外,还探讨了多糖结构特征与其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以促进石斛多糖在肿瘤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和应用.

    石斛多糖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

    海南地区石斑鱼微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赵志英骆大鹏胡琳琳刘庆明...
    49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斑鱼微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病害,给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海南地区石斑鱼微孢子虫病的发生危害和流行情况,采用定点监测和重点养殖区域采样检测的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12月对文昌、琼海、陵水、儋州和东方等5个市(县)的石斑鱼养殖场和育苗场进行了微孢子虫感染和流行情况调查.对1 976份石斑鱼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5个市(县)均发生石斑鱼微孢子虫病,其中育苗场发病率为66.7%,养殖场发病率为30.0%,石斑鱼样品中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0.7%;不同规格的石斑鱼微孢子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3~12 cm的小规格石斑鱼和≥16 cm的大规格石斑鱼的微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0.3%和50.6%;不同品种的石斑鱼微孢子虫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的感染率最高达到73.6%,杉虎斑石斑鱼的感染率为50.3%,青石斑鱼的感染率为41.6%,赤点石斑鱼的感染率较低为18.1%,而豹纹鳃棘鲈则未发现感染微孢子虫.结果表明,海南地区养殖石斑鱼中普遍存在微孢子虫感染,尤其鱼苗较为严重,对石斑鱼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微孢子虫病.

    海南地区石斑鱼微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福州市三维景观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分析

    王雅琪张友水张佳琪
    497-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三维城市景观对地表温度(LST)的影响机制对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2023年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福州市四季的LST,将研究区划分为200 m×200 m规则格网,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维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比分析二维因子和三维因子对LST的解释程度.结果表明:(1)LVV与LST为负相关关系,建筑体积与LST为正相关关系,LVV较建筑体积与LST有更高的相关性,四季中LST与两者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树木建筑物体积比、树木体积建筑结构指数比、树木体积容积率比、树木体积建筑物空间拥挤度比与LST均为负相关关系,其中树木体积建筑物空间拥挤度比与LST的负相关性相对较高,四季中夏季三维景观格局指数与LST的相关性相对较高;(3)建筑体积和LVV对LST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其解释度高于道路,但低于二维FVC和ISA,建筑体积和LVV双因子增强的交互作用要高于2个因子的单独作用.

    地表温度三维景观景观格局指数地理探测器

    基于DEM的崇礼区林火监测点选址分析

    李洁茹左海龙
    507-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大部分林区主要采用瞭望台定点观测的方式进行日常林火监测,科学合理布局监测点、有效降低建设维护成本是做好日常林火监测的关键.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ArcGIS地形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不同地形因子影响下的林火强度空间分布,进而利用可视域分析方法对林火监测点选址布设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高程、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崇礼区林火强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高山区,面积占比17.31%;50个备选监测点的总体布设密度为0.021 2个/km2,单点可视域覆盖率为0.72%~12.26%,平均值为5.06%;50个备选监测点可视域叠加后可覆盖区域总面积的64.54%,其中对高林火强度区的覆盖率超过80%,可基本满足日常林火监测需求.

    DEM监测点选址林火强度可视域分析崇礼区

    顾客感知价值视角下福州市健身俱乐部竞争力形成路径研究

    聂文滔吴诗雨何佳书刘畅...
    514-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州市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健身俱乐部竞争力的形成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健身俱乐部竞争力形成受功能价值、经济价值与情感价值影响;(2)健身俱乐部竞争力有"功能价值+经济价值"型、"经济价值+情感价值"型、"功能价值+情感价值"型3条形成路径.转变经营理念既有利于推动福州市健身俱乐部竞争力不断提高,打破健身俱乐部服务同质化僵局,也将对福州市体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健身俱乐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体育产业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深度学习技术在智能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王觅陈道杰展金梅
    52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加速渗透,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在智能学习评价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自动提取学习过程中的多维数据特征,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效等的精准识别与评价.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送,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因此,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学习评价不仅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促进深度学习在智能学习评价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本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人工过滤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1423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分析,剔除与主题明显无关以及非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即教育领域中的深度学习)相关文献后得到33篇研究样本,以此归纳出当前深度学习技术在智能学习评价中应用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学习行为和情感特征的识别与分析,多模态数据的采集、分类与融合,个性化资源的推送与服务.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包括评价结果可解释性较差、模型泛化能力不足以及数据更新与保密问题等,提出了完善智能学习评价模型、构建人机协同的评价体系、协同构建大规模共享数据库、技术融合促进数据安全4个发展建议,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度学习智能学习评价行为识别多模态数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刘成有杨定国阙小平冯莉颖...
    530-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柱,其队伍建设对学生成长、社会发展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剖析了当前其建设存在师资来源单一、结构亟需优化,培养培训体系有待健全、激励评价机制不完善,校企对接融合度低、协同育人流于表面等问题.并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为例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对策,包括扩充双师队伍规模、策略性改善结构,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增强战略意识、推动校企合作等.

    "双师型"产教融合校企融合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