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

刘军保

月刊

1007-1237

hnyxyxb@126.com

0898-66893391

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学院路3号

海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海南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95年,现为月刊,年刊登近600篇省内外医(药)学科研、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医学科研论文。近几年发展迅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奖励,被11个国际检索数据库和12个国际文摘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中国医学学报频次排名第1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报》影响因子排名第22位,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排名第24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智仁激活PPARα介导的自噬作用改善糖尿病肾病

    颜子杰康渝刘书蔓陈柏岑...
    1281-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体内和体外模型研究益智仁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潜在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6只db/m小鼠作为正常组,30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益智仁低剂量组、益智仁中剂量组、益智仁高剂量组、卡格列净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收集血清、尿液和肾脏组织样本.测定随机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60 mmol/L葡萄糖干预HK-2细胞72 h构建DKD体外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益智仁含药血清(2%、5%、10%)干预24 h后,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以及透射电镜观察HK-2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数量.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及细胞中PPARα、LC3B Ⅱ、Beclin1、P6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P<0.000 1);与模型组相比,经益智仁治疗后上述生化指标含量降低(P<0.05,P<0.01,P<0.001,P<0.000 1).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肾小球肿胀加重,基底膜增厚,肾小管肿胀且管腔变窄.药物干预后,肾脏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中、高剂量益智仁的疗效均优于低剂量.体外实验表明,益智仁含药血清可提高高糖胁迫下HK-2细胞活力,且10%的剂量效果最佳(P<0.01).透射电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HK-2细胞中自噬溶酶体数量降低,脂滴增加;经益智仁干预后,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脂滴减少.体内和体外研究中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一致,表明益智仁能够提高PPARα mRNA和蛋白(P<0.05,P<0.01,P<0.001)水平,促进Beclin1、LC3B Ⅱ和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结论:益智仁可能通过激活PPARα介导的自噬作用改善DKD.

    益智仁糖尿病肾病PPARα自噬中医药

    《海南医学院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海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1289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探讨槟榔抗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张晶张佐妹于书仪刘俊言...
    1290-1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槟榔(areca catechu L,AC)降血糖、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探究其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筛选数据库及文献得出AC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与DM和NDs相关的疾病靶点基因.运用Rstudio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11.5在线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运用分子对接观察AC主要活性成分(配体)与核心靶点(受体)的结合能力.利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给药浓度.利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槟榔碱对细胞外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评价槟榔碱调节葡萄糖代谢改善DM的功效.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AKT1、TP53、PPARG等因子和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AC改善DM和NDs的核心靶点和通路.分子对接结果也显示AC的有效成分与DM和NDs的核心靶点有较高的结合能力.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给予槟榔碱 0.5 mg/mL的浓度及刺激 24 h后,细胞增殖能力最强(P<0.01).0.5 mg/mL、1 mg/mL的槟榔碱浓度均增加了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P<0.01),且以0.5 mg/mL槟榔碱剂量的药效最好.结论:AC可能通过调节AKT1、TP53、PPARG等因子和PI3K-Akt信号通路来改善DM和NDs.且槟榔碱对细胞的增殖和葡萄糖代谢具有明显效果.

    槟榔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网络药理学

    琐琐葡萄多糖对Aβ1-42诱导HT22细胞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

    马心念高培吴妍陈财...
    1304-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脱蛋白后琐琐葡萄多糖(DVTP)对Aβ1-42 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症细胞模型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1-42)及Aβ1-42+DVTP(20、40、80 μg/mL)组,使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在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线粒体结构变化,DCFH-DA和JC-10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中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同时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Keap1、Nrf2、HO-1、NQO1、GCL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形态及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较高;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Kea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rf2、HO-1、NQO1、GCLC表达水平降低.同模型组相比,DVTP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升,细胞形态及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较低;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Keap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Nrf2、HO-1、NQO1、GCLC表达水平升高.结论:DVTP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表达水平改善Aβ1-42 诱导的氧化损伤,有望成为一种治疗AD的候选药物.

    琐琐葡萄多糖阿尔兹海默症氧化应激

    Circ_ZFYVE1对胰岛β细胞周期和自噬的影响

    牛晨巴涛孙媛常向云...
    1313-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Circ_ZFYVE1(cZFYVE1)对小鼠胰岛β细胞(MIN6)周期和自噬的影响.方法:Sanger测序分析验证cZFYVE1的环化位点;MIN6细胞分为正常组(NC,含葡萄糖浓度 5.5 mmol/L)、高糖1组(HG1,含葡萄糖浓度15 mmol/L)和高糖2组(HG2,含葡萄糖浓度25 mmol/L)进行培养48 h,qRT-PCR法检测NC组、HG1组和HG2组cZFYVE1表达水平;慢病毒转染实验构建空载体组(sh-NC)、稳定过表达cZFYVE1组(circ-ZFYVE1)和稳定敲低cZFYVE1组(si-cZFYVE1).qRT-PCR法检测转染后各组MIN6细胞中cZFYVE1基因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百分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小体和细胞器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和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Sanger测序证实cZFYVE1存在环化剪接位点.qRT-PCR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G1组和HG2组cZFYVE1表达水平降低,HG2 组 cZFYVE1 水平较 HG1 组表达降低(P<0.01).与 sh-NC 组比较,circ-ZFYVE1 组cZFYVE1表达升高,si-cZFYVE1组cZFYVE1表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circ-ZFYVE1组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2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i-cZFYVE1组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G2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si-cZFYVE1 组自噬体减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circ-ZFYVE1 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免疫荧光强度升高,si-cZFYVE1组Beclin-1免疫荧光强度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circ-ZFYVE1 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 表达水平升高,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si-cZFYVE1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Circ_ZFYVE1可能促进MIN6胰岛β细胞自噬并影响细胞周期.

    Circ_ZFYVE1胰岛β细胞细胞周期自噬

    微量样本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前处理方法优化

    梁明秀邢美宁黄东莹梁石芳...
    1321-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影响泛素化肽段富集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估,以提升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微量样本泛素化修饰位点的能力,增加泛素化修饰鉴定覆盖度,进而为微量临床样本的泛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本研究中运用100 μg HeLa全蛋白酶解肽段系统评估了在泛素化富集过程中不同抗体用量(9.375 μg、15.625 μg、31.25 μg)、不同富集体积(300 μL、600 μL、1 000 μL)中鉴定泛素化肽段和位点的能力,以及对比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能否提升泛素化肽段鉴定能力.结果:不同富集条件对泛素化肽段的富集和鉴定效率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抗体输入量的评估中,使用15.625 μg抗体珠能使富集效率达到57%且获得较理想的泛素化肽和位点鉴定量;在不同体积的对比中,使用600 μL富集缓冲液能使单针检测出的泛素化肽段和位点超过10 000且两次重复实验泛素化位点的定量相关系数达到0.95;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提高了疏水肽段的鉴定能力,使泛素化位点增加4.59%.结论:通过系统优化,对于100 μg肽段的富集推荐使用15.625 μg抗体量以及600 μL富集体积,在样本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可以有效增加疏水性肽段的鉴定.

    泛素化富集DMSOLC-MS/MS

    影响重度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患者肩部失衡的相关因素

    何小元陈涛何贤波李国军...
    1327-1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重度Lenke 1 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后解剖参数的变化与患者术后肩部失衡的相关性,从而探讨重度AIS患者术中矫正程度对术后患者发生肩部失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60例在我院行经后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治疗的重度Lenke 1型AIS患者,依据术后锁骨角绝对值是否>2°,将所有患者分为肩部平衡组及肩部失衡组,每组各30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主胸弯(ain thoracic curve,MTC)、上胸弯(proximal thoracic curve,PTC)、锁骨角,计算术前柔韧性、术前锁骨角、术后及末次随访矫正率.结果:两组间6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98±1.76)月.肩部平衡组上胸弯柔韧性(30.21±2.17)%、上胸弯矫正率(64.50±6.10)%及术后PTC与术后MTC的矫正率比值(0.77±0.85)显著大于肩部失衡组的(27.50±3.61)%、(55.42±1.67)%及(0.67±0.2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1).而肩部失衡组术后上胸弯Cobb(10.60±1.89)°及术后PTC与术后MTC Cobb角比值(0.86±0.20)却大于肩部平衡组的(8.17±1.32)°、(0.72±0.21)(P<0.01,P=0.009).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上胸弯矫正率是影响肩部失衡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上胸弯矫正率是影响重度Lenke 1型AIS患者术后肩部失衡的危险因素.因此,术中术者对重度Lenke 1型AIS患者主胸弯矫正时需要对上胸弯的矫正加以重视,避免术后出现肩部失衡的发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肩部平衡肩部失衡手术

    深度学习在内镜中识别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能: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康林刘喜程浩周金池...
    1335-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系统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内镜诊断模型(Intelligence-assisted endoscopic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DL-IEDM)对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及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DL-IEDM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研究.纳入的研究根据诊断准确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进行质量评价,通过Rev Man 5.4、Meta-Disc1.4和Stata17.0软件计算合并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等诊断效能评价指标,并和内镜医师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 13 项研究中,总共图片14 447张,其中萎缩性胃炎的图片为6 985张,肠上皮化生的图片为1 073张.Meta分析后DL-IEDM诊断癌前疾病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 0.93(95%CI,0.91~0.94)、0.90(95%CI,0.86~0.93)、9.2(95%CI,6.5~13.2)、0.08(95%CI,0.07~0.10)、111(95%CI,71~17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6(95%CI,0.94~0.97).经过亚组和回归分析发现(1)DL-IEDM在内镜中识别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AUC值分别为0.96(95%CI,0.94~0.97)、0.95(95%CI,0.93~0.97),两者无显著差异性;(2)使用白光内镜图像构建的DL-IEDM在识别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性能优于使用图像增强内镜构建的DL-IED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53,P<0.05);3)内镜视频参与模型的训练或验证可提高DL-IEDM的诊断性能(χ2=7.47,P<0.05).最后,将DL-IEDM的AUC值与内镜专家和内镜初学者的AUC值进行相互比较发现,DL-IEDM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内镜专家和内镜初学者(AUC=0.96,AUC=0.91,AUC=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1,P<0.001和Z=9.265,P<0.000 1).结论:DL-IEDM对癌前疾病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除此之外,DL-IEDM可以显著提高内镜医师的诊疗水平,尤其是内镜初学者.然而,为了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在临床得到更为全面的推广应用,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证实.

    深度学习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内镜Meta分析

    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的病因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梓源李琪黄娅黄建鑫...
    1346-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随着近期 COVID-19 疫情的常态化流行,COVID-19 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部分患者SARS-CoV-2感染后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正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多基于既往肺纤维化疾病的诊治经验,本文通过总结SARS-CoV-2感染后肺损伤及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方案,为临床的防治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纤维化发病机制抗纤维化治疗

    m6A甲基化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郑楷郭晓阳吴旺李标...
    1353-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嘌呤修饰(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细胞中最常见的RNA修饰形式之一,属于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范畴,涉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m6A修饰在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分子的表达异常导致m6A修饰的失调,从而影响到肺癌的发展.这一现象提示m6A修饰相关分子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或诊断标志物.因此,本文综述了m6A修饰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其与肺癌细胞生物行为及微环境的关系,并讨论了m6A修饰与肺癌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深入理解m6A甲基化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对于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m6A甲基化肺癌RNA修饰信号通路细胞生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