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峡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峡药学
海峡药学

张炳祥

月刊

1006-3765

hxyxbjb@163.com

0591-87663829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通湖路330号

海峡药学/Journal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来源期刊。主要报道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与天然药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药品生产、教学、科研、检验和临床药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家庭病床的创新型药学服务模式构建

    邱洪黄守勤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创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产生原因、构建与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家庭病床居家服务终端,构建药学服务模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包括药物方案调整、用药提醒、科普文章推送以及药师在线咨询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依从性和安全性。该模式的应用为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药学服务药物依从性慢性病

    PD-1/PD-L1信号通路在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吴群丹郑燕茹洪怨治赵成飞...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虽然早期发现和诊疗的子宫内膜癌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治愈率,但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却面临着有限的治疗选择和较差的预后情况。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免疫疗法在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将探讨PD-1/PD-L1信号通路在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思路。

    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PD-1/PD-L1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某三甲医院双通道药品处方回顾性分析

    郑晓玲陈喆鸣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泉州某三甲医院某院区双通道药品处方进行整合和分析,评价我院双通道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通过CHIS中国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门诊双通道药品使用情况。结果 双通道药品在我院的处方量逐年增加。其中风湿免疫系统药物处方量占比最高(30。2%),其次是抗肿瘤药(26。1%)、皮肤用药(15。9%)和内分泌系统药物(11。2%)。从处方金额来看,抗肿瘤药的处方金额最高,占处方总金额的43。7%。其次是风湿免疫系统药物、皮肤用药、呼吸系统药物和内分泌系统药物。结论 双通道政策满足了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和临床使用等需求,提高了谈判药品的可及性。

    双通道药品国谈药品医保

    二甲双胍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颜雪梅王晶梁江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探索二甲双胍与勃起功能障碍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遗传学的角度对潜在的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欧洲人群相关的二甲双胍、勃起功能障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据集。在第一步分析中,以二甲双胍为暴露,以勃起功能障碍为结果,筛选出123个独立SNPs(P<1e-05)与二甲双胍相关的数据被提取为有效的工具变量。此外,在第二步分析中进行MR分析,以消除与勃起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SNP的干扰。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通过异质性检验、多效性检验、散点图、森林图和漏斗图对MR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可视化。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效应指标探讨二甲双胍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因果关系。结果 IVW结果表明使用二甲双胍可增加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风险(OR=19。52,95%CI=1。13~355。2)。工具变量的F值均大于10,不存在弱工具变量。Cochran Q检验、MR-PRESSO检验表明工具变量间不存在异质性或水平多效性。结论 使用二甲双胍与勃起功能障碍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的因果关联。

    二甲双胍勃起功能障碍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右美托咪定在髋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黄虹霞邓志成郑增芳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2023年1月于我院行THA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行THA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组采用DEX复合布托啡诺PCIA。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镇静效果、生物化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2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THA术后PCIA中安全有效,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SP及5-HT的释放,且不良反应少。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镇静效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黄泳标黄海滨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确诊OVCF的患者80例,并收集临床资料。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予实施PKP+唑来膦酸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实施PKP+阿仑膦酸钠方案治疗。以腰椎功能、骨密度、骨代谢、炎性疼痛介质及骨折再发生率为评估维度,分析PKP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为OVCF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KP联合唑来膦酸干预组患者:(1)具有更低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更高的骨矿物密度(BMD)(P<0。05);(2)具有更高的骨γ-羟基谷氨酸蛋白(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血清钙离子(Ca2+)水平(P<0。05);(3)具有较低水平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趋化因子(Chemerin)及前列腺素E2(PGE2)(P<0。05)和较高水平的神经肽Y(NPY)和神经生长因子(NGF)(P<0。05);(4)具有更低的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对OVCF的疗效较传统PKP+阿仑膦酸钠方案在椎体功能与骨密度改善、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促进骨修复及降低再骨折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外科应用与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唑来膦酸骨密度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下促进外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实践

    卢江燕陈佩玲李颖王萌萌...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下对外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实时点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2021年12月~2023年05月临床药师利用东华系统调取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使用抗菌药物的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实时点评,发现问题后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干预并汇总。结果 2021年12月~2023年05月共点评2597例外科住院患者,其中临床药师干预190例,干预率7。32%,临床医生采纳168例,采纳率88。42%。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实时点评住院医嘱,能够及时发现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将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通过电话形式反馈给主管医生,更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外科实时点评

    称重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复核环节中的应用

    陈雄斌廖定钦张俊鹏杨威...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输液复核环节的准确性。方法 在药品基础信息管理系统里增加药品质量与密度两个属性,并在医嘱标签中显示整份医嘱的理论重量值,供成品复核环节称重比较复核。结果 实施前后对比,实施后的成品复核差错检出率有所提高,临床科室反馈送药不及时的次数没有增加;且科室外部差错发生数量减少。结论 应用称重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成品复核环节中能有效的提高成品输液的正确性,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称重法成品复核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索拉非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马曾庆李素素赵欣赵建国...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与分析索拉非尼不良事件(ADE)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集2005年第4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共72个季度不良反应报告信息,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索拉非尼所致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索拉非尼ADE报告18148份,共检测到有效ADE信号689个,涉及26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ADE发生频次前3位分别是腹泻(n=2741)、手足皮肤反应(n=2097)和皮疹(n=1587)。ADE发生强度前3位分别是异常凝血酶原升高(ROR=326。03)、甲胎蛋白升高(ROR=189。82)和手足皮肤反应(ROR=75。10)。ADE在索拉非尼用药30天内发生最多。结论 应用索拉非尼治疗时应做好患者用药评估,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胃肠道和皮肤反应,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索拉非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

    淋巴瘤使用利妥昔单抗期间的不良反应分析

    黄芳罗丽云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淋巴瘤治疗中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期间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109例,统计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在109例病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最多,占64。22%;(2)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方案来看,利妥昔单抗单独使用22例,占比20。18%,联合用药方案87例,占79。82%。联合用药方案中R-CHOP方案(O主要为多柔比星或者柔红霉素)达64。22%;(3)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来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最多,共60例,占55。04%,其次是消化系统44例,占40。37%。(4)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血液系统不良反应Ⅱ度最高,共30例,占50。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Ⅰ度最高,占63。63%。结论 在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淋巴瘤时,患者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对此应规范用药管理,尽量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

    淋巴瘤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