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冕宁地区苏雄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意义

    吴广彬徐争启孙岳田建民...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子板块西缘广泛发育苏雄组火山岩,其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对探讨该区苏雄组火山岩与铀成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四川冕宁地区苏雄组流纹岩样品,通过分析其全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锆石U-Pb-Lu-Hf同位素组成,对苏雄组流纹岩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以及构造演化背景进行研究.苏雄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823.8±3.7)Ma(MSWD=3.4),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流纹岩具有高硅(SiO2=70.14%~76.75%,平均 74.19%)、高碱(K2O+Na2O=6.66%~7.67%,平均 7.25%)、低铝(Al2O3=11.36%~13.12%,平均 12.10%)、低钙(CaO=0.26%~2.39%,平均 1.08%)、低镁(MgO=0.18%~0.74%,平均0.37%)的特征,属于过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Th、Rb、U、Zr、Hf,相对亏损Ba、P、Nb、Ti、Sr,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明显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分布的特征,并具有较高的10 000 Ga/Al值、Y/Nb值和锆石饱和温度,指示其属于A2型长英质岩浆岩;流纹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指示其来源于新增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地幔物质的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苏雄组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后碰撞活动大陆边缘的拉张伸展环境,构造演化过程中洋壳俯冲后退导致的富钠软流圈上涌促进了 U的富集,苏雄组火山岩具有提供铀源的良好条件.

    苏雄组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铀矿

    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

    辛杰王雯雯王伟崔亚圣...
    130-13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查明该市地质遗迹资源状况是保护、利用和管理地质遗迹的前提.基于钟祥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对地质遗迹类型进行划分,介绍其特征并探讨其地学意义.结果表明,钟祥市地质遗迹可划分为3大类、9类、16亚类,包含51处地质遗迹暨64处地质遗迹景观单体,其中以重要岩矿石产地、地层剖面、岩土体地貌和水体地貌为重点类型,以杨榨累托石矿产地、荆襄磷矿产地、云台观组地层剖面、黄仙洞—水磨坪岩溶地貌最具代表性.钟祥市地质遗迹在岩石学、矿床学、地貌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建议加强地学研究并开发地学研学路线,促进地质旅游发展.

    地质遗迹地学意义地质旅游钟祥市

    湖北襄阳地区龙潭组富锂黏土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古沉积环境的指示

    陈浩肖宝珠崔培龙王帅君...
    137-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襄阳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底部发育一套富锂黏土岩,其形成的古环境条件对黏土型锂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采集大坪矿区的龙潭组黏土岩样品,通过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恢复黏土岩的古沉积环境和物源.结果表明,大坪矿区龙潭组黏土岩SiO2含量为22.38%~41.08%,Al2O3含量为19.36%~34.80%,TFe2O3含量为1.36%~25.62%,整体呈现富硅、富铝、富铁的特征;Li2O含量与累托石(r=0.738)、Cu(r=0.594)、Zn(r=0.724)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Sr/Ba 比值主要为 2.62~14.00,指示古盐度为海相咸水;V/Cr比值为0.535~1.84,V/(V+Ni)比值为0.77~0.99,δCe为1.04~1.67,说明其沉积时属于还原环境;Sr/Cu比值为4.14~11.27,CIA值为76.20~88.11,指示古气候趋向于温暖或炎热的潮湿环境,物源区风化强烈.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推断物源可能为勉略缝合带和南秦岭构造带中形成的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岩,以及淮阳古陆出露的碳酸盐岩.在襄阳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累托石黏土矿勘查成果,推进龙潭组黏土型锂矿的找矿勘查工作.

    富锂黏土岩累托石龙潭组地球化学特征物源古沉积环境

    湖北省娘娘顶—五岳山地区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周新徐加林周新琪宋威方...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铍矿作为中国紧缺稀有金属矿产之一,广泛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鸡公山—灵山岩体南缘是鄂东北地区寻找W、Mo、Be等关键矿产的有利区段,开展Be异常优选具较好的找矿指导意义.收集娘娘顶—五岳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Be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研究区的背景值、分布规律、富集特征及异常特征,圈定5处Be异常.对Be2异常开展异常检查,发现铍矿体,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矿化规律,为该区寻找铍矿资源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及找矿方向.

    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方向娘娘顶—五岳山地区

    诸广岩体南部黄溪断裂多期次活动特征与铀成矿

    张海强周航兵周堂波许幼...
    155-16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诸广岩体南部地区NE向黄溪断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构造活动特征,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通过对黄溪断裂地貌、断裂面形态、复式构造岩、构造蚀变、低次序构造、脉体活动及物质迁移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断裂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该断裂中的铀矿化主要形成于以张(张扭)性为主、张→压→张等多次往复应力转换时期;该断裂垂向上陡缓过渡区域的次级断裂及羽裂隙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参考中生代以来区域地质演化成果,根据黄溪断裂多期次活动与铀成矿的关系,编制了黄溪断裂多期次活动示意图,认为该断裂经历了燕山早期挤压形成,燕山晚期多期次构造应力挤压、拉张反复作用,喜山期以拉张为主的构造活动.

    铀矿构造活动黄溪断裂诸广岩体

    鄂东北花桥金矿构造蚀变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邹仲平张剑郭婷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桥金矿是唯一产于鄂东北梅川岩体南缘外接带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分析其构造蚀变特征和控矿因素,重新认识其矿化富集规律,可为梅川岩体南缘的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花桥金矿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NE向断裂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至少经历了 3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中期形成由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等组成的矿化蚀变碎裂岩带,赋存了大小不等的矿体,呈现"大带套小带、小带产矿体"的矿化特征.初步分析认为花桥金矿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梅川岩体提供了成矿热液、成矿物质及热能,郯庐断裂带及其次级剪切带为导矿构造,矿区浅表层次脆性断裂及其裂隙为容矿构造,赋矿围岩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建议进一步加强梅川岩体与金多金属矿成矿关系的研究,开展梅川岩体南缘内外接触带深部找矿预测.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构造蚀变特征梅川岩体花桥金矿

    鄂北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床工业指标探究

    丁厚炳陈超韩岭张鹏飞...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北地区产出丰富的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但缺乏专门的地质勘查规范和明确的工业指标,给该类钾长石矿的勘查开发和管理带来不便.以七尖峰岩体北部的上大南冲钾长石矿床为例,通过系统布置小竖井坑探和钻探工程,采集钾长石化学分析样品和含矿率样品,探究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床的工业指标.综合该矿床样品的统计数据和区内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拟定了该矿床的工业指标,即矿石有用矿物:粒径≥1cm的钾长石斑晶;矿石有用矿物的化学成分:K2O+Na2O含量≥11.0%、K2O/Na2O比值≥2.0、Fe2O3含量≤2.5%;矿石有用矿物的含矿率:单工程平均≥25%.研究成果可为鄂北乃至其他地区的风化斑状花岗岩型钾长石矿床的勘查开发提供借鉴,建议及时建立该类矿床勘查的地方标准,促进钾长石矿的规范管理.

    钾长石风化斑状花岗岩型工业指标勘查规范

    基于氢氧稀有气体同位素的咸宁地热流体特征浅析

    江越潇范威王辛牛俊强...
    175-18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咸宁地区广泛发育地热异常,产出多个地热田.选择温泉、浪口、王家庄、五洪山和小蛇屋山等5个地热田,系统采集地热流体样品并进行H、O、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浅析该区地热流体的同位素特征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各地热流体样品中,3He/4He比值为0.70 × 10-7~2.52 × 10-7,20Ne/22Ne比值为 10.15~10.40,21 Ne/22Ne 比值为 0.029 6~0.030 8,36Ar/38Ar 比值为 4.98~5.29,40Ar/36Ar 比值为 301.7~357.2,说明地热流体中的He、Ne、Ar为大气源和地壳源的混合,以大气源为主;δ2H为-59.29‰~-44.47‰,δ18O为-9.29‰~-7.08‰,3H含量<3.2TU,指示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可能包含核爆之前补给的地下水和新近补给的地下水.综合分析认为,王家庄地热田的补给区主要位于幕阜山地区,其他地热田的补给区主要位于大幕山地区;区内地热系统封闭性较低,这与区内地热田的产出受区域性断裂控制、导水构造较发育的特征相符合.

    地热流体稀有气体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咸宁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蕲春县大同镇为例

    邹浩王章琼陈金国陈兵...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而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目前关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未全面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主要要素;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利用无人机遥感可获得高精度自然资源环境因子.为此,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选取土地资源等4个一级指标、人均耕地面积等11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选取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部、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市蕲春县大同镇为研究区,利用无人机采集高精度正射影像数据,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人均耕地面积等7个指标的分布规律;根据统计数据,得到人口密度等4个指标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高承载力、中等承载力、低承载力村庄所占比例分别为19%、55%、26%,研究区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上.该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传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部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撑.

    承载力评价资源环境长江经济带无人机遥感

    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董凯辉向男王明旭万伟华...
    18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绿色生态建设和国家土地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广东省为例,利用CASA模型模拟2000-2020年广东省NPP的空间分布,分析土地利用和NPP的时空演变,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NPP的影响.研究表明,2000-2020年,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其中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变化较为明显;NPP从670.74 gC/m2增长至775.63 gC/mf,空间分布上呈现由珠三角中心区向外围递增的趋势;以城市扩张为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是NPP损失的主要原因,损失量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林地等高生产力的土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其中城市扩张较快的区域如珠三角地区的NPP损失量较高.因此应注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引导城市有序扩张,做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土地利用变化净初级生产力CASA模型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