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科学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科学探索
教育科学探索

杨鲜兰

双月刊

2097-0757

ddjxjy@hubu.edu.cn

027-88664282

430062

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湖北大学内)

教育科学探索/Journal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她深入成人教育第一线,宣传国家成教方针政策,探讨成人教育理论,交流成人教育信息,指导成人学习,跟踪成教学员现状,透视成教热点,提供就业指导。她是成教同仁思想交流的阵地,是展示成人教育的窗口,是社会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他们为什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青年博士职业决策影响机制的质性研究

    马立超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21 名博士后展开深度访谈,通过三级编码来构建青年博士入职决策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发现,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体验反馈构成影响职业选择的四维框架,具体表现为就业形势与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功利性与情感性态度的共同驱动、学术关系与工作状态的内外控制力、外部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强化作用.其中,职业发展、情感性态度和工作状态是影响职业选择最主要的因素,最终是否入职博士后取决于"拉力+反推力"和"推力+反拉力"的合力.

    博士后青年博士入职决策职业选择扎根理论

    构建国家认同教育:逻辑阐释和路径选择

    薛博文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认同教育是促进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塑造和培养青少年稳定自觉的爱国情感和行为.要正确理清和构建国家认同教育实施的可行逻辑框架,针对学生成长阶段、发展水平和心理需求,各级各类学校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侧重点.认知发展要从具体形象、符号象征过渡到对国家抽象形式的认同;情感动机要从感官体验上升到理性以至对国家的信仰;行为实践要渐进地由情感孕育走向价值澄清,最终内化于躬行践履之中.以此实现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机衔接和精准施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认同教育的效果.

    国家认同教育逻辑框架实施途径青少年学生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堂堂正正人格之文化渊源、构成及塑造

    迟成勇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今中外的人格教育思想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堂堂正正人格的文化渊源.堂堂正正的人格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它主要由坚定的政治人格、高尚的道德人格、优良的学术人格、特有的教学人格及饱满的情感人格等五个方面构成.其塑造路径有:一是研读马列经典著作提升理论素养,二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伦理智慧,三是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砺炼人格修养,四是结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人格境界.

    高校思政课教师堂堂正正人格文化渊源构成塑造

    粤港澳大湾区离岸学分银行建设路径与保障机制

    许丹云侯晋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分银行概念由来已久.受制于国家和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学分流动缺乏更广泛的自由度,教育国际化进程受阻.借用离岸金融基本原理,探索建立"中央引领,粤港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离岸学分银行平台,有利于为跨境跨界别学习成果互通互认提供集成优质、高效精准的匹配服务,从而打破学分流动壁垒,加速学分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体系、擘画国家学分银行发展和国家资历架构框架国际化建构的未来图景、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新的实践指向.此举不仅有利于巩固香港区域教育枢纽地位,对于推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外引内联",配合国家教育事业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外向型发展和建设学习型大国亦具有重要价值.

    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离岸学分银行粤港澳大湾区

    异质文化互动中国际理解教育教学的视域融合

    姜传伟冯太平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探究国际理解教育教学中"理解"的发生和跨文化的交互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基于视域融合理论表明,国际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同质文化基础上理解异质文化,并深入异质文化境遇中与他者做出视域交互的过程.视域交互意味着视域差异,克服差异走向统一的视域融合需要教师基于自身"前结构"的教学经验与文化传统理解课程设计者和教材开发者的视域,同时更离不开学生与教师、文本、同伴和异文化他者基于自身"前结构"的对话和沟通中生成创新性的理解视域,最终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对不同主体间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异质文化观念达成共识,更帮助学生基于自身文化传统连续性批判性地看待他者文化.基于此,增进国际理解教育教学的视域融合需要重视国际理解教学中的问答逻辑,构建国际理解教育教学共同体,以及扩展国际理解教育教学的交流行动范围.

    国际理解教育异质文化同质文化视域融合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研究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评《教育哲学论纲》

    陈俊源
    封3页

    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