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游清泉

月刊

2096-711X

xuebao137@163.com;xuebao736@163.com

027-87509971,1896399756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15号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促进策略研究

    刘平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行合一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增强社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应及时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理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程,明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的时代意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态度,展开高效化、专业化的知行统一促进策略研究。高校要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转化的内驱动力,要加强大学生知行统一转化的外力辅助,还要构建大学生知行统一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全方位探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促进策略

    圈层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研究探索

    胡雪洁
    139-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圈层文化已经成为青年人际交往的显著模式。圈层文化的封闭性、排他性和娱乐性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明显影响。了解圈层文化的特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常态化教育总体原则,建构层次明晰的常态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守正创新的常态化教育思政队伍,构建良性互动的常态化教育载体介质,建立圈层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圈层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

    "双循环"新格局下河南消费提振策略研究

    马佰林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学者对消费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结合传统消费理论,形成了很多现代消费理论。特别是对当今消费需求不足问题进行的研究,如今的"双循环"将是我国面临的又一大机遇,在"双循环"背景下消费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这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阶段、新环境而做出的重大抉择。基于此,本文结合河南省居民消费现状和特征,分析影响河南省居民消费的限制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消费倾向低等,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进行供给侧改革、坚持住房不炒等建议,增强消费对经济的驱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双循环"新格局消费提振消费升级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及实施路径研究

    李凤英
    145-14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最前沿阵地。要守好这块阵地,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即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党建工作品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集党建与品牌建设于一身,在遵循品牌建设规律基础上,挖掘党建工作新模式。因此,创建党建工作品牌,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层次认识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理论基础,解决好"是什么"问题;二是深层次认识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价值意蕴,解决好"为什么"问题;三是多维度、多角度探索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路径,解决好"怎么做"问题。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实施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姚彦琳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和理念上具有内在一致性,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但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论认识和实践层面等难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社团中的应用,有效提升思政育人质效。通过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持续发挥作用。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价值应用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三重逻辑

    刘锁霞毕宪顺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既是党和国家凝心聚力的政治要求,又是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也是建设"大思政课"的应有之义。文章通过探究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的三重逻辑,解决为何融、融什么、如何融等核心问题,为了提升融入效果,广大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深刻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从而做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原理"课各板块、各章节的重难点相有机结合。让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原理"课价值逻辑内容逻辑实践逻辑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机制探索

    李振超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发展客观推动党支部学习教育方式创造性转变。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遵循融媒体发展、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主要处理好党史学习教育中内容部分与整体、广度与深度、主体与客体、学理与兴趣以及短期与长期等五对关系,在推动学习教育实践过程中完善优化反馈机制,构建以"大水漫灌+精准滴灌"为主线的党史学习教育机制,协同促进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效能持续提升与学习教育任务达成。

    融媒体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机制

    基于目标-方法-空间-技术框架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

    郝世绵石晓宇张冕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教学数字技术的转型,高校成长为教学-科研-创新综合体。教研室无论是战略还是组织、空间、技术以及文化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将拥有共同的研究方向的个体组织在一起,通过教学、科研等活动建立的虚拟学术组织,虚拟教研室的运行逻辑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任务导向。虚拟教研室围绕教研室的本质属性开展建设,建设的框架是围绕战略目标,构建战略任务、研究场景、基础设施、线上渠道、数据管理五个维度。

    OPST虚拟教研室数字化

    AI时代的外语教育:教师的角色与挑战

    金美英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深入探讨了在被誉为人工智能(AI)时代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外语教育方式的应对策略和演变过程。研究焦点不只局限于描绘当前的变化趋势,也对潜在的未来发展轨迹进行了深度挖掘。该研究旨在超越理解和分析现状,而是通过深入洞察该领域,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能的模型。期望这些研究成果和建议能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启示,更有效地应对和利用人工智能(AI)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以推动外语教育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AI时代外语教育教师角色

    教师数字分身在微课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张廷琦
    164-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其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为了发挥教师数字分身在微课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微课制作效率,降低微课制作成本,推进其在微课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个性化、规模化等教学,文章分析了教师数字分身的概念及制作方法及其在微课制作及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指出了教师数字分身应用于微课教学中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旨在推进教师数字分身在教育教学中的规范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数字分身微课教学分析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