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张奋勤

双月刊

1672-626X

430205@163.com

027-81973959 81973960

430205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查看更多>>《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是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教育工作者及从事经济研究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中国对外援助与受援国高质量发展

    陈高王嘉庆
    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事业蓬勃发展,为研究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从"新发展理念"的五大维度构建受援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利用"世界发展指标(WDI)"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外援助能有效促进受援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援助资金类型上,相较于官方发展援助资金,非官方发展援助资金对受援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更大;在援助目的上,基于商业目的和发展目的的援助对受援国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中国对外援助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促进作用更大.机制分析发现,中国对外援助提升了受援国政府效率、社会稳定和福利水平,从而促进了受援国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结论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能够为中国对外援助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对外援助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于组基轨迹模型的微观层面共同富裕监测研究

    盛艳燕孙璐璐孙一平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五期CFPS数据,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和社会共享三个方面建立共同富裕的指标,利用组基轨迹模型分析共同富裕的发展轨迹.结果显示,共同富裕发展轨迹分为3种,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可以分为更多亚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户口、认知能力影响共同富裕发展轨迹的归属;即使在同一轨迹内的个体,他们的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和社会共享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均衡的.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异质性的发展过程,不同人群的共同富裕遵循不同的轨迹而产生分化.未来在共同富裕监测方面,应该更加细致地刻画不同地区、城乡和人群的共同富裕发展轨迹;对低起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开展帮扶;开展人群画像,丰富人群之间发展不平衡监测的内容;同时,开展预测和预警工作.

    共同富裕监测组基轨迹模型发展轨迹

    "固守成规"还是"推陈出新":风险投资机构个体网络稳定性对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

    黄微陈江涛郭琴
    3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一个风险偏好、知识深度与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关系网络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利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2000-2022年的投融资事件、退出事件数据,检验个体网络稳定性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及风险偏好和知识深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个体网络稳定性对投资绩效有负向影响,风险偏好缓解了风险投资机构个体网络稳定性对投资绩效的负向影响,知识深度缓解了风险投资机构个体网络稳定性对投资绩效的负向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上述影响均在热点地区更为显著,在高结构洞的机构中知识深度的影响更显著,在高网络地位的机构中风险偏好的影响更显著.本文为促进风险投资个体关系网络完善和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风险投资个体网络稳定性风险偏好知识深度投资绩效

    后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数智化实践及协同路径研究——基于资源编排视角

    颜莉曾亚鹏
    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的数智化转型以赋能于供应链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Y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编排视角并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企业数智化转型实际情况,构建基于数智化供应链网络生态的作用机理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旨在为后发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研究发现,有效的数智化转型具有强化资源归集、提升资源利用、拓宽价值渠道、加快追赶速率等作用,能推动企业从基建层到生态层的三级追赶能力跃迁,达到后发追赶的目的.进一步使用熵权—云模型综合评价分析模型,分析转型效度并提出后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数智化转型应扎根全产业链、打造企业生产力、打通业务屏障以及统筹全级内控等建议,对后发企业做好数智化赋能供应链管理,实现有效追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后发企业供应链管理数智化转型扎根理论

    食药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立法思考

    聂圣沈艺芬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药安全领域"二分三途"检察机关诉权结构中,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体现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权与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耦合.检察公益诉讼立法首先应当在民刑二分法律责任一阶维度进行赔罚"分置"基础上,从公益侵权与私益侵权界别的二阶维度,实现惩罚性赔偿金中"罚"与"赔"在功能上"分置",明确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请求权行使的实体构成要件和诉前公告程序.其次,综合考虑欺诈行为的实质恶意程度、损害公共利益的严重程度、已经承担公法责任的情况及承担责任的能力,确定"销售价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裁量标准.最后,将食药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纳入专项公益基金账户统一管理,主要用于保障食药安全公益事业和补偿消费者损害.

    民事公益诉讼食药安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惩罚性赔偿

    论RCEP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政策例外条款的适用与衔接

    杨银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跨境流动是数字贸易的核心,但是大规模数据跨境流动会损害国家安全、国家公共秩序和国家公共利益.各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公共利益,通过援引RCEP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政策例外条款合理限制数据跨境流动,然而该例外条款含义模糊、自由裁量权过大和争端解决方式滞碍的问题会引发适用泛化,导致RCEP缔约方以公共政策之名行数字贸易壁垒之实.为了避免RCEP缔约方滥用公共政策例外条款形成数据本地化现象,需要从功能主义和法效果的角度分析该例外条款的内涵,厘清该例外条款适用标准对正当性、必要性和非歧视性的要求,并明晰该例外条款差异化适用的具体情形.同时,我国作为RCEP协定的成员需要构建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政策例外条款国内适用的衔接规则,完善该例外条款的解释规则,在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探索该例外条款援引的中国标准,并且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从点到面逐步扩散援引标准,为数字贸易的区域性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RCEP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政策例外数据本地化适用标准

    数实融合如何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分析

    周勇张雨洁
    8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新兴趋势,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对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效应及内在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且经过多次内生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有效;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实融合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门槛机制检验显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下,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呈现出正向显著且跨门槛式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数实融合水平较高、产业聚集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大型企业规模地区,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发展进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实融合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抑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汪朝阳王宗威
    10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抑制效应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显著,而在经济发展领先地区却不显著;此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最大,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小;机制检验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可以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增加人口流动和优化金融环境来抑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均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不平衡双重差分

    "新财经"改革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历史路径与实践进展

    付宏邬昶俊汪金伟
    11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高等财经专业经历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演进过程.从传统科举制度下的商业专门教育到民国时期满足实业发展需要的高等商科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后服务于计划经济发展需要的财经专业教育,到改革开放后为发展市场经济所需的经管专业教育,再到进入新时代后为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新财经"专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新时代中国高等财经专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财经"改革的理念应运而生.结合财经专业的发展历史与当前部分高校在"新财经"改革方面的实践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财经人才为目标,不断推进财经专业的理念变革、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内涵变革.

    财经专业"新财经"改革商科教育

    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博物馆)馆藏古钱币

    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博物馆)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