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余敏辉

双月刊

2095-0683

xuebao2261@sohu.com

0561-3802261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做到学术性、导向性、专题性、师范性、地方性的统一,繁荣学术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服务。它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孔子文艺批评模式、方法和特点研究

    姚楠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的文艺思想以及文艺批评实践,是其深厚博大的文化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孔子被认为是重要的文艺思想家或文艺理论家,而他的文艺批评家的身份和实践则往往被忽视,对他的文艺批评的构成缺乏全面、系统的讨论.孔子的文艺批评模式有政治批评、道德批评、形式批评和风格批评等;其批评方法有概括法、比较法、人物塑造法、诗评法等;其突出特点,重视政治方向和社会功能、重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情感强烈而态度鲜明,构成了立体的网状结构.

    孔子文艺批评模式方法特点

    "超越翻译观"视域下毛泽东诗词英译探究

    房凯歌王启伟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雅明在《译作者的任务》中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超越翻译观",强调译作在意义和形式上超越原作,二者相互补充进而达到形而上层面的"纯语言"境界,同时通过陶罐之喻、切线之喻、森林之喻阐释翻译的法则.在本雅明这三个比喻的启示下,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在形式上应该贴合原作,译者可以借助尾韵、头韵等多种形式加强原诗的表达效果;在修辞上无需完全遵循原诗,而是打破中西语言的界限,以音译、添加修饰语、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等方式弥合中西语言之间的差异;在意象上也不必苛求一致,最重要的是表达原诗之意,译者还要注意意象的动态美和颜色词,借鉴西方诗作中的相似意象,从而完善毛泽东诗词的英译.

    "超越翻译观"本雅明毛泽东诗词英译

    单双音节词差异比较研究的新视角——评《现代汉语长短词功能差异详解》

    张婷
    80-82页

    话语-历史路径下人民军队形象自塑研究——以2018年—2022年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为例

    吴丽詹全旺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军队形象是军队整体素质在外界形成的综合印象.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在表达中国军队立场、构建人民军队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话语-历史路径,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2018年—2022年国防部例行记者会的全部语料进行主题分析、话语策略分析和社会历史语境分析,旨在探究国防部例行记者会话语构建的人民军队形象特征及其话语策略.研究发现,国防部发言人通过命名(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论辩策略构建了忠诚担当、热爱和平、威武不屈的人民军队形象.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决定了国防部例行记者会的话语策略及其建构属性.

    话语-历史路径人民军队形象国防话语话语策略

    来华留学生集体身份的官方话语建构与时代变迁——基于《人民日报》(1949-2023)的考察

    陈思甜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留学生研究的两大主体,我国出国留学生与来华留学生相关历史研究极不对称,后者缺乏关注.本文从新闻史视角切入,以官媒《人民日报》作为话语主体、来华留学生主题报道为研究文本,综合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等多种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量化质性相结合,从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层面总结、回顾来华留学生集体身份的核心特征与演变历史.研究发现,在《人民日报》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的话语策略建构下,这一群体的媒介化集体身份自1950年以来历经了"兄弟国家的爱国者""发展进步的亲历者""深度参与的实践者"至"民心相通的促进者"的变化,是我国对外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反映,本质上关联国家利益.

    来华留学生留学生史集体身份话语-历史分析法批评性话语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及其演变历程研究——基于2001-2023年52篇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李晓岩李洪俊陈立军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角色研究不仅承载了学者对教师的应然期许,也折射了时代的社会诉求.通过对2001-2023年间的52篇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研究,发现我国教师角色定位研究具有多学科、多领域的特征;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成为教师角色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角色定位总体演变态势上,教师角色重心从教学角色转向学习角色,在角色分布上更趋多元和均衡.但也要警惕新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异化,慎对教师角色的路径依赖性,需要深究对具体学段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教师角色演变历程系统性文献综述法

    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变迁与价值取向——基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源流分析

    王丹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迎接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量,其重要价值在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起诸如算法歧视、隐私泄露、数据安全等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隐忧.当前研究侧重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规范的结果讨论,缺乏对伦理政策制定以及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多源流理论和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在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变迁模式分析及政策执行上存在一定的解释力,文章通过分析其动力机制明晰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政策变迁原因.我国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变迁在驱动因素上呈现从注重教育伦理中的"技术"走向注重教育中的"人"的政策价值取向演进态势,文章将其价值取向转变归纳为人工智能教育伦理与富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规约,展现出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发展的中国智慧.

    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政策变迁政策执行价值取向

    特殊教育和语言关联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胡学平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而导致的语言障碍患者基数大,且逐年递增,从而对各国这类群体的语言教育和康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客观反映语言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对1967年至2024年间全球特殊教育和语言关联领域所发表的2886篇文献,在发表数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演变和热门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突显了语言与特殊教育间的密切关联,且表明二者具有良好发展趋势.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晚、发展慢,应该重视语言及语言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价值,并探索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特殊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通过引才引智构建高校—特殊教育机构—家庭语言教育与干预体系,助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特殊教育语言教育语言障碍特殊群体可视化分析

    高校美术学专业本科高年级素描教学中的画面性建构

    胡志敏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科高年级阶段,素描教学依然是美术学专业中绘画造型能力训练的主要教学方式,而这一教学易被误解为仅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单一功能训练,从而忽视其更为重要的另一功能,即此训练与绘画创作的衔接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首先是让学生认识与领悟绘画创作的特性之一是其画面性,其次是加强学生对画面性意识的建构,再次是训练与提升对画面性的表现能力.对这一教学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开展,是从对素描概念延展引导到创作观念建立的厘清,以及从单纯绘画造型能力训练思维向画面性建构训练思维转变开始的.针对此教学问题,教师需作思路调整,调查学生实际知识结构状况,制定画面性建构问题处理方案等.在此阶段素描教学中应对相关画面构成诸要素进行分析讲解,以启迪学生对画面性观念的领会和对表现方法的探索尝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画面性建构的整体能力.

    画面性素描教学美术学专业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