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南、北五味子潜在适生区预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张迪薛明珂刘明尚晓峰...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184 条南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地理分布记录、129 条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地理分布记录以及23个环境因子数据,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南、北五味子潜在适宜分布区,评估了制约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MaxEnt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90,建立的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北五味子最佳生境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域以及北京市;南五味子的最佳生境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内,以及湖南省武陵山脉,郴州市、株洲市和衡阳市,浙江省金华市等地区。限制北五味子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变量分别是最湿月份降水量、最热月份最高温度、土壤酸碱度、最暖季平均降水量、最冷季平均降水量和昼夜温差月均值;限制南五味子分布的环境因子变量分别是最冷月份最低温温度、年平均降水量、温度变化方差和降水量变化方差。南、北五味子的潜在适生区呈区域化分布。

    南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MaxEnt模型潜在适生区环境因子

    不同性别东方田鼠组织器官中乙醇脱氢酶分析

    万祥旭周宝丽黄笑然金志民...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农林地区典型害鼠生理生化特征,采用PAGE电泳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组织器官中的乙醇脱氢酶分布建立电泳谱图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乙醇脱氢酶表达,同时该酶在不同性别东方田鼠间表达有一定差异。

    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乙醇脱氢酶鼠害防控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与养殖业规模耦合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许宇轩强凤娇
    125-130,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评估中国饲料产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关系,识别驱动耦合协调的主要因素,基于2015-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雷达图、空间可视化表达、线性回归等方法对饲料产业发展与养殖业规模的耦合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饲料产业发展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格局;②养殖业规模呈现"四周高、中间低"格局;③饲料产业发展与养殖业规模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四周高中间低"格局;④近五年大部分省份耦合协调水平无明显提高;⑤饲料产业发展与养殖业规模耦合失调区长期主导因素是畜牧养殖规模,协调区长期主导因素是饲料企业的管理维护能力。因此,政府可通过引导中小型饲料企业联合生产、人才引进等方式促进饲料产业、养殖业协调发展。

    饲料产业发展养殖业规模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驱动因素

    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茎叶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闫杰张思访毛贤贤许晨新...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了17个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50℃,应用最佳提取工艺黄酮成分提取量为24。43 mg/g;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含量范围为15。839~26。044 mg/g。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工艺稳定、准确可靠,所建立的黄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黄芩茎叶的质量评价及深度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黄芩茎叶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响应面法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黄丁产地趁鲜加工工艺

    黄浩胡昌强段媛媛郭晓亮...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选大黄丁产地趁鲜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圆片厚度、初干温度、干燥程度、复干温度4个因素对大黄丁水分、游离蒽醌、总蒽醌、干燥时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大黄丁总蒽醌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圆片厚度、初干温度对大黄丁游离蒽醌含量影响显著;干燥程度对大黄丁水分影响极显著;各因素对大黄丁总干燥时长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大黄丁产地趁鲜加工最佳工艺为将处理好的鲜大黄根茎横切为厚12 mm的圆片,于60℃干燥至含水量60%,再将圆片按长宽各12 mm切丁,然后70℃干燥至含水量13%以下。以该加工工艺生产大黄丁,游离蒽醌含量较高,干燥用时较短,总蒽醌含量无显著下降。

    大黄丁产地趁鲜加工工艺游离蒽醌总蒽醌总干燥时长正交试验

    桃胶可食性涂膜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于晴晴丁永刚宫博柳鑫...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桃胶溶液经121℃高温处理20 min后制备1%、2%、5%、10%的桃胶涂膜溶液,采用浸蘸法在草莓表面形成均匀可食性薄膜,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硬度、失重率、pH、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来分析桃胶液膜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的桃胶溶液均一性和黏性提升,1%~5%桃胶溶液质量浓度成膜性能较好。其中5%浓度下的桃胶可食性膜保鲜效果最好,可延缓草莓的色泽变化,降低鲜果质量损失,减少pH以及可滴定酸变化以及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损失,且保鲜效果优于PE材质保鲜膜。桃胶经热处理可用于制备可食性保鲜涂膜,在果蔬保鲜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桃胶热处理可食性涂膜草莓保鲜效果

    不同干燥方式对茯苓药材中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的影响

    余正勇徐雨生赵宁东黄再强...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干燥方式(自然晒干、60℃烘干、80℃烘干、105℃烘干、冻干)对茯苓(Poria cocos)鲜品进行干燥,测定干燥后的茯苓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其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均为冻干>105℃烘干>80℃烘干>60℃烘干>自然晒干,冻干工艺下茯苓三萜及茯苓酸含量分别高达8。95%、6。89%,自然晒干下的茯苓三萜类及茯苓酸含量均最低。确定了茯苓药材的最佳干燥方式,为茯苓药材后期加工工艺的选用提供参考。

    茯苓(Poriacocos)干燥方式三萜类茯苓酸含量测定

    云烟116不同烘烤工艺烘烤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陈飞程王诗雨徐志强王爱霞...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烟116为材料,设置不同烘烤工艺试验,设三段式烘烤工艺为T1、云烟116优化烘烤工艺为T2和当地烘烤工艺为CK,分析不同烘烤工艺对云烟116烘烤过程中水分、颜色和常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并通过烘烤过程中的变黄与失水协调性进行工艺适配评价。结果表明,T2在主变黄阶段干燥速率最高达0。015 g/h,在降低水分比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与其他烘烤工艺相比,T2对烟叶烘烤过程的颜色变化、变黄与失水协调程度的稳定起正向促进作用。烟叶的淀粉和蛋白质经云烟116优化烘烤工艺作用下,降解量明显提升,在总糖和还原糖形成积累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基于云烟116优化烘烤工艺对云烟116烘烤过程中理化性质调控最佳,为云烟116烘烤提供了理论支撑。

    烘烤工艺云烟116理化性质变黄与失水协调程度适配评价

    不同栽培条件下白花前胡质量特征分析

    石丁夫周海波张露于腾...
    159-163,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条件下的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分析影响白花前胡药材品质的原因。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75∶2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1 nm。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分别为5。0~400。0 μg/L和2。5~200。0 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4%和0。05%。研究表明,在海拔100~800 m时,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含量随海拔变化没有明显变化,但均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白花前胡乙素含量随着海拔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海拔升高,昼夜温差变大,有利于白花前胡乙素富集;相较于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动物粪便发酵有机肥能提升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在氮磷钾复合肥基础上施用微量元素肥有利于白花前胡乙素富集。

    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Dunn.)高效液相色谱法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香豆素

    广西产火炭母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

    罗静韦安达朱华谢凤凤...
    164-168,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 9(33)正交设计优化火炭母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最优提取工艺:7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70(m/V),超声波提取45 min,提取2次。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00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76%,相对标准偏差为 1。72%。结果表明,13个产地火炭母药材的总黄酮含量为 22。205 4~52。173 7 m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2。81%。13个产地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南宁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贵港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梧州市、来宾市、崇左市、柳州市。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广西产火炭母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总黄酮正交设计提取工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