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增收致富助推机制研究

    于红于欣言
    176-180,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报道文本的扎根分析,建构助农增收致富的机制模型。政府、社会和市场各方协同合作,从政策网络、组织运行、技术创新、市场优化等方面搭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激发农民的内在自觉性,从而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多主体协同扎根理论

    基于DEA-BCC模型的陕西省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及影响因素研究

    鲁艳威张沁文赵文博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DEA-BCC模型对陕西省2018-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陕西省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量在逐年增加,同比增长418项科技成果交易项,科技转化投资降低4。1亿元。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策略、科技成果管理等因素对陕西省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探究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陕西省农村转型升级,加快农村建设进程,对陕西省的农村现代化转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DEA-BCC模型

    基于SWOT-AHP模型的安康市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分析

    陈绪敖邹顺生郑明喆蔡云超...
    187-19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SWOT-AHP模型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分析了安康市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研判。结果表明,安康市康养旅游产业属于实力型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采取积极的开拓型战略;并提出了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应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部门联动、内外合力"的发展机制,做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全域旅游建设实现区域康养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发展的高质量阶段应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进而构建区域康养旅游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实现区域康养旅游特色化、集聚化、适度规模化发展。

    康养旅游SWOT-AHP模型高质量发展发展战略安康市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孙敏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概述中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情况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抑制效应与价格抑制效应机理进行解析,并运用回归模型去验证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对农产品出口贸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9个国家与1个地区向WTO申报TBT/SPS数量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额就会下降0。355 2个百分点。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使中国农产品企业可以继续顺利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出口贸易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为例

    许嘉伟王蕾许嘉豪
    20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SBM-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并运用ESDA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且区域差异性逐渐缩小,东部地区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快;在农业投入和产出指标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劳动力投入和机械动力投入的松弛情况尤为严重,产出不足并非部分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空间相关性不显著,不存在明显的集聚或分散模式;重心虽发生局部迁移,但总体相对稳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逐渐由中游向上、下游转移,而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逐渐向下游转移。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SBM-Malmquist指数ESDA模型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

    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研究:作用机理、障碍因素、优化路径

    王紫洋王承武马伟良董靖雯...
    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企业供给主体,以新疆4地州市11个乡镇为主要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生态产品供给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对农业生态产品的深度开发程度、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企业对产品品牌管理与维护、销售市场发达程度、消费者消费能力水平、消费者对农业生态产品的认知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对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态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工艺与企业供给意愿成反比。最后提出完善农业生态产品相关政策、健全农业生态产品营销体系、加强农业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扩大农业生态产品宣传力度的对策建议。

    农业生态产品农业全产业链作用机理障碍因素优化路径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

    程弘业许会倩陈晓明
    218-22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葡萄出口量、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出口集中度高且大多数是东南亚国家。中国GDP、进口国GDP、进口国的人口数量、进口国为内陆国、进口国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正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口国的人口总量;葡萄出口平均价格、进口国生产葡萄、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从国家贸易潜力来看,2020年葡萄出口中,中国与20个国家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中国与5个国家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就贸易区域而言,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关系紧密,与中亚、西亚、东北亚、南亚贸易潜力巨大。

    葡萄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中国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影响因素及调控对策

    杨瑛娟贺宇倩
    226-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考虑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地位,探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其涵盖经济增长能力、创新能力、开放共享能力、绿色发展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并通过熵值法和莫兰指数法对各省份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山东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领先且保持稳定,但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差异;通过空间分析可知,黄河流域呈现出高-高集聚区(河南省)、低-低集聚区(陕西省、青海省、甘肃省和宁夏)、低-高集聚区(内蒙古和山西省)、高-低集聚区(四川省和山东省),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强化区域联动与合作、推动绿色发展4个方面提出建议,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影响因素调控对策黄河流域

    合作社领办人胜任力、服务效能对社员综合收益的影响——以山东省430家合作社为例

    马娜钱淼
    234-239,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东省430家合作社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合作社领办人胜任力、合作社服务效能对社员综合收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合作社领办人胜任力对合作社服务效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社服务效能对社员综合收益也具有正向影响。在非村集体组建的合作社中,领办人胜任力对社员综合收益无显著影响,而在村集体组建的合作社中,领办人胜任力对社员综合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集体与非村集体组建的合作社在领办人胜任力对社员综合收益影响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合作社服务效能的中介作用受社员信任的调节,对领办人信任度较高的成员会积极配合合作社的服务,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应加强合作社领办人的能力培训与辅导,扩大合作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范围和深度,并重视培养社员的信任度,推动建设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以推动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和社员经济利益的增长。

    合作社领办人胜任力服务效能社员综合收益

    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视角的陕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

    冯黎妮许晓婷韩申山
    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依据经济补偿制度构建原则设计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运用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2种视角计算2022年陕西省各市(区)耕地盈亏量,在此基础上将陕西省各区域划分为盈余区(即补偿区)、亏损区(即付款区)、平衡区。结果表明,从粮食耕地盈亏量来看,2022年陕西省粮食耕地总体上呈亏损状态,全省粮食耕地亏损量为34。029×104 hm2;榆林市和渭南市的粮食耕地盈余情况较好,分别为11。250×104 hm2和0。758×104 hm2,西安市亏损最严重,为20。823×104 hm2。从耕地生态盈亏量来看,2022年陕西省总体呈亏损状态,全省亏损为42。751×104 hm2,其中,榆林市和延安市呈盈余状态,分别为33。314×104 hm2和12。706×104 hm2,西安市亏损最严重,为22。701×104 hm2。2022年陕西省耕地发展权理想值为612。585元/m2,补偿标准理想值为12。993元/m2,补偿标准实际值为3。734元/m2。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缓解陕西省耕地资源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