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喻大昭

半月刊

0439-8114

hbnykxzz@126.com

027-87389334

430064

武汉市武昌南湖瑶苑2号

湖北农业科学/Journal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1997~2004年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该刊以为科研、生产和“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学术性和实用性为特色,面向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报道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栏目有:专论、生物技术、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农业工程、检测分析、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作用

    李承钊刘玉杰王伟峰孟宪华...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花椒精油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禾谷镰孢菌、尖镰刀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和茄链格孢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552、2。243、6。064、7。078 mg/mL。GC-MS分析显示,花椒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等。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精油成分分析植物病原真菌抗菌作用

    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张德政聂太礼杨军柯兴盛...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代谢物抑菌试验筛选高活性生防菌株。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从棉花根际土壤分离的1 000余株细菌中筛选到162株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复筛,最终获得4株综合效果较好的菌株。其中菌株XJ5-6 和XJ6-96 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带宽度均超过 5。0 mm,抑菌率分别达 67。54%和66。8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J5-6和XJ6-96混合接种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在28d和40d分别为32。2%和29。9%,菌株XJ6-96能提高棉花种子的萌发率。

    棉花黄萎病根际细菌高效拮抗细菌抑菌活性

    食药用菌对鸡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周洪英李俐煦孙波刘启燕...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测试食用和药用真菌的抗菌活性,以鸡病原细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3种共6株为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食药用菌菌株。结果表明,共获得木层孔菌(Phellinus sp。)、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红平菇(Pleurotus salmoneo-stramineu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和香菇(Lentinus edodes)12种16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大球盖菇1号和杏鲍菇5号对6个病原细菌均有抑菌活性。添加蚕蛹粉后,可不同程度促进食药用菌菌丝体生长,并进一步提高菌株抑菌活性。

    食药用菌抑菌活性鸡病原细菌蚕蛹粉耐药性

    不同覆盖方式对云南夏秋娃娃菜生产的影响

    杨红丽胡靖锋徐学忠兰梅...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夏秋娃娃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节本增效,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云南夏秋娃娃菜生产的影响。设置防草地布(A1)、黑色地膜(A2)、无色地膜(A3)、露地(CK)4个处理,分析了3种覆盖方式对云南夏秋娃娃菜生长、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1、A2、A3根部土壤温度较CK分别升高1。0、5。0、2。4℃,产量较CK分别增加7。0%、5。2%、3。3%,净收益较CK分别增加14。8%、10。5%、3。5%。在夏秋高温多湿天气条件下,处理A1与A2、A3相比,A1增温幅度小,可以保证娃娃菜根部温度,同时又透气散热,不会造成娃娃菜根部高温障碍;处理A2、A3增温幅度大,根部温度高,生长受阻;处理A1与A2、A3相比,产量和种植效益差异显著(P<0。05)。夏秋种植娃娃菜宜选择防草地布覆盖,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水分和养分流失,实现抑制杂草生长和增产增收的效果。

    覆盖方式夏秋娃娃菜种植效益云南

    耐热、抗根肿病、萝卜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大白菜材料的创制

    赵雅兰胡靖锋杨红丽董相书...
    81-8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耐热、抗根肿病的Ogura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材料,以耐热大白菜为母本,抗根肿病娃娃菜为父本获得F1,经鉴定后和抗根肿病Ogura胞质雄性不育娃娃菜杂交,获得CMSF1,再将F1自交获得的F2经鉴定筛选后作为父本,CMSF1鉴定筛选后作为母本进行回交,得到BC1。抗根肿病表型鉴定结果显示F1、CMSF1、BC1表现为抗病,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F1植株均携带根肿病抗性基因,CMSF1 和BC1 大部分植株携带根肿病抗性基因。耐热鉴定结果表明,F1、CMSF1、BC1在高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幅大于迷您黄1号。CMSF1和BC1花器官观察结果表明雄蕊败育无花粉,是Ogura胞质雄性不育株。

    大白菜(BrassicarapaL.ssp.Pekinensis)根肿病耐热Ogura胞质雄性不育

    中国14个地区蕨类植物新记录

    谢敏郑翼蓬卢文浩冯旭...
    87-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纳了中国福建省、江西省、陕西省、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等14个地区2019-2024年蕨类植物新记录208种,以期为蕨类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参考。

    中国14个地区蕨类植物新记录

    自然状态下黄连与土壤环境主要因子的相互作用

    王潜方治伟李尚仁王文娟...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根周围的3个土壤样本,以其附近空白区域土壤作为对照,对土壤样本理化性质、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类群与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黄连根周围土壤pH、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可培养真菌数量极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可培养细菌总量整体上显著提高;硝态氮水平极显著降低;可培养放线菌数量整体上变化不显著;土壤原核微生物数量下降,病原真菌数量增加。

    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理化因子微生物类群自然状态土壤环境相关性分析

    施用生物菌肥对地黄重茬土壤的影响

    余彦鸽代丹丹腊贵晓理向阳...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重茬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菌肥对地黄重茬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土壤内根系残留化合物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浓度的生物菌肥,结合土壤微生物计数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施有生物菌肥的重茬土壤分别进行微生物种群计数和根系残留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05%生物菌肥施用60d后的地黄重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之和最高,而真菌数量相对较少。筛选出9种地黄重茬土壤中特有的根系残留化合物,其中,在生物菌肥浓度为0。05%时,化合物2的含量最低;化合物5和化合物6含量在生物菌肥浓度为0。10%、施用60d的条件下最低。可见,外施生物菌肥可有效改变地黄重茬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降解重茬土壤中根系残留的某些化合物,有效缓解地黄的连作障碍。

    生物菌肥地黄(Rehmanniaglutinosa)重茬土壤UPLC-QTOF/MS

    林下生境对多花黄精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姜霞何佳丽袁丛军罗永飞...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林窗、林缘、林阴生境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揭示其在林下环境的适应机制。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3年生多花黄精,测定其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最大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光化学淬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多花黄精的Pn、Tr、Gs、Fo、Fm、Fv、Fv/Fm、Fv/Fo、Fv'Fm'差异显著,以林窗最大;LSP、LCP、Pnmax均表现为林窗>林缘>林阴,林窗多花黄精的LSP、LCP、Pnmax分别为1 256、17、6。10 μmol/(m2·s);qP与φPSⅡ变化趋势一致,随着PAR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NPQ随着PAR的增大呈增大趋势;ETR随着PAR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多花黄精在林下生境生长均未受到抑制,但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林窗更有利于多花黄精有机物质的积累。

    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特征林下生境

    房县鸡头黄精根状茎的营养性状分析

    郑兰兰陈盛虎张泽志封海东...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鸡头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生产的药用品质和食用品质,2023年10月在房县大川镇、门古寺镇、野人谷镇、化龙堰镇、上龛乡5个主要生产鸡头黄精的乡镇采收黄精肉质根状茎,测量鲜干重占比,进行鲜品切片碘染,并检测干燥品淀粉、多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十堰市房县鸡头黄精肉质根状茎干重占比在15。08%~28。76%,干燥根状茎淀粉含量在98。44~145。89 mg/g、多糖含量在8。59%~24。03%,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药用价值高。家种鸡头黄精的干燥根状茎可溶性糖含量在 51。53~154。29 mg/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 83。18~276。21 mg/g,而野生鸡头黄精的干燥根状茎可溶性糖含量在209。93~389。40 mg/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55。81~62。91 mg/g。

    鸡头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多糖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