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唐伟

月刊

1003-8477

hbsk@263.net

027-86798366;86798261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鹂路60号《湖北社会科学》编辑部

湖北社会科学/Journal Hube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湖北省委直接领导的综合性应用理论月刊。刊物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大胆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传播时代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沟通的多重困境及应对

    李宏唐新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传播时代的开启,对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沟通的内容、方式及最终目标等,都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强烈冲击.随着新媒介技术推动传统的"舆论战"向"认知战"的范式转型,有效的风险沟通赖以存在的合理认知、相互信任和社会共识等基础,恐因智能传播而变得更加薄弱.建立在数据和算法基础上由人工智能主导的传播模式,催生加剧着社会信息环境失序和舆论生态的失衡风险,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沟通也正面临风险界定、公信力和传播管理等多重现实困境.为此,当前在风险沟通的策略上应尽快完成从"滞后"迈向"前瞻"、从"发布"转为"对话"、从"响应"走向"引领"的一系列调整与转变.

    人工智能智能传播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沟通

    农村人居环境软法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苏北Y村的田野调查

    杨永海曹海晶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法治理已经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路径.建设多元主体尽责、凝聚价值共识、强化内生能力的软法治理共同体,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关键.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苏北Y村实地调研一手资料和收集得到的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从层级维度、合作维度和自治维度深入剖析软法治理的构成要素和内在机制,构建了农村人居环境软法治理实践路径的解释框架.研究发现:层级维度中,党政机关文件高位推动的软法治理具有整合调动资源的巨大优势.合作维度中,政府、企业和村民等基于政治任务、经济利益和公共精神达成价值共识,实现合作收益.自治维度中,在村"两委"领导和村监委监督下,通过村级社团章程、村规民约等软法制度动员村庄内部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软法治理的全过程中,政府始终是"元治理者",并推动"一核多元"同心圆治理结构不断优化.

    千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软法治理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

    产业数字化与国有企业降碳减排效应外溢研究

    韩轶春贺洁
    10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2-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省属和中央国有企业,和与国有企业具有共同股东关联的民营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国家政策压力激增,产业数字化通过共同持股人的管理行为发挥知识溢出的"内部化"机制,放大国企降碳减排效应溢出范围与力度;进一步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空间距离、技术相似程度与企业规模都与国企绿色生产知识与技术外溢有正向关系.而且,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学习能力越强,其绿色生产转型受国有企业降碳减排行为影响越大.因此,未来应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助力国有企业绿色引领效应发挥,并充分利用产业链关联效应扩大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外溢.同时,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的绿色研发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深化创新协同,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产业数字化降碳减排效应外溢国有企业

    数字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基于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喻春娇赵佳琦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新动能.运用中国285个地级市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关系,可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显著促进FDI流入,且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会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对FDI流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FDI流入的影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大于特定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发展才会显著促进FDI流入.应进一步优化数字资源和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各城市,特别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并营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环境,从而吸引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FDI流入.

    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外商直接投资

    区域协同立法的法教义学阐释

    江国华姚晗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协同立法是推进区域法治协调、促进区域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协同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根据《立法法》第83条之规定,区域协同立法应当遵循主体适格、区域限制、正当程序等基本原则.其中,基于主体的适格性,区域协调立法应当排除地方政府规章;基于区域限制,区域协同立法应当仅限于"地方性事务",其效力范围应当以限于"本行政区域"为原则,向"有关区域"外溢为例外;基于正当程序,区域协同立法应当以法定程序为原则,以"协同立法工作机制"为补充.

    区域协同立法立法性决定地方政府规章协同立法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论我国数据交易场所的法律机制和治理体系构建

    吴悠然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激发数据要素的价值潜力,应当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和鼓励数据要素进场交易,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交易场所并规范其运营.有别于以数据经纪商、中间商为主导的欧美国家,我国致力于构建以交易场所为依托的数据要素市场,由数据交易所承担市场管理职能,形成交易所、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相互分离又有机结合的市场服务生态体系.数据交易所应当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估值定价和信息披露机制,打造协同发展、多元共治的数据治理体系,以助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数据流通数据交易场所数据治理

    试论唐朝审美的青春精神

    陈望衡张文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朝是中华民族的青春年代,它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踔厉奋发、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体现出中国人敢于向世界开放,也敢于走向世界的胆略与胸怀.唐朝审美精神的最佳概括是"青春".唐朝的青春精神突出体现在唐诗中.唐诗的青春美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劲爽境界和乐观进取气概.唐朝有诸多亮色,就青春美的彰显而言,有两大亮色:山水审美、战争审美.前者体现出博大的天地胸怀,后者体现出可贵的家国情怀.唐朝的青春审美在女性审美上有重要突破.武则天、杨玉环是唐朝女性审美的典范性形象.唐朝美学自中唐开始由青春期向壮年期嬗变,在审美理论上,体现为"神"论向"境"论的嬗变以及二者的融合.但不管是融合了境论的神论,还是融合了神论的境论,都将由唐诗集中体现的青春精神看成是中华民族审美的灵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永远是年轻的,青春精神涌流其中,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进取,意气风发,呼啸前进.

    青春精神唐朝美学中华审美风尚

    论色彩象征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

    肖世孟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色彩与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色彩因此具有了象征万物的含义.色彩象征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文化共识的桥梁,也是文化凝聚的重要方式.从中国色彩的历史演变上看,色彩象征的来源包括视觉联想、巫术力量、宇宙秩序、制度传统、理念赋予这五个方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色彩象征在不同的层面沉淀下来,也就形成了多重的色彩象征含义.

    色彩象征中国红思维方式

    宋明理学家"辟佛"失败及现代省思——以祸福观为中心

    刘靖靖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愈"辟佛"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是对佛教因果报应祸福观进行批评,但在理学家看来(尤其是程颐),佛教威胁主要在于性命道德之学而非崇像设教以求福报的行为,因此致力于宇宙论、本体论及心性论等形上学领域建构.其间,程朱陆王等人或以命论,或以公私义利之辨,或以天人感应论,或以心灵圆善对佛教祸福观作了回应,但清代僧人明玉和部分汉学家却对理学家"辟佛"的整体作用进行否定.究其缘由,理学家"辟佛"走的是士大夫"上行"路线,与平民阶层渴望赏罚分明、公平正义的政治文化诉求截然相悖,因此难以改变佛教因果报应说在民间盛行现状.更为重要的是,理学家以道德解释祸福的理论路径无形中混淆了政治与道德的边界,放弃了建立合理分配和弱势补偿等现代化制度的可能.

    宋明理学辟佛祸福观圆善正义

    媒介信任度提升视角下的融媒体矩阵传播协同效应优化

    徐玲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融媒体矩阵中各媒体承担着不同的宣传要求,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不同的影响效力,以传播态度的正向、正确而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优势互补.融媒体矩阵传播效应发挥应致力于报道内容的纵深创作发展,进行真实客观却又极具宽度与厚度的舆论引导.发挥好融媒体矩阵在传播上"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一体化优势,提升报道宽度与深度、打造多样风格.不断强化宣传工作顶层设计,提升融媒体矩阵的传播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融媒体矩阵的影响力;掌握社会舆论主导权,提升融媒体矩阵的引导力;优化受众沉浸式体验,提升融媒体矩阵的公信力.

    媒介信任度融媒体矩阵舆论主导权社会共识主流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