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孟庆仁

月刊

1006-6233

hbyxzzs@heinfo.net;hbyxbjb@heinfo.net

0314-2155002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翠桥路河北医学杂志社

河北医学/Journal Hebei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入编中国期刊网,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本刊辟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中医中药、预防保健、调查报告、临床护理、卫生及医院管理、专家讲座、文献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重度LARS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超郑鑫熊兵崔铭堃...
    936-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出现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1 年 5 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 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估,计算LARS 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发生重度 LARS 的影响因素。结果:156 例患者中,术后69 例(44。23%)发生LARS,其中轻度LARS 34 例(21。79%),重度 LARS 35 例(22。4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肥胖、术前实施新辅助放疗、吻合口距齿线高度≤2cm、术后并发吻合口漏与重度 LARS 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实施新辅助放疗、吻合口距齿线高度≤2cm、BMI≥25kg/m2 以及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与重度LARS密切相关。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存在较高LARS发生率,肥胖、新辅助放疗、吻合口距离≤2cm、术后并发吻合口漏是重度 LARS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直肠癌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危险因素

    IFN-α IL-6和IL-17检测对结核病辅助诊断价值

    刘战地孙明玥田二朋马伟立...
    942-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肺病(T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 年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 139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18 年最新实施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其中确诊结核病 69 例,纳入结核组,非结核病 70例纳入非结核组。采用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 IL-6、IL-17 和 IFN-α 水平,并分析三种因子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结核组患者IL-6 浓度和IL-17 浓度显著高于非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患者 IFN-α 浓度略高于非结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ROC曲线分析:IL-6 检测 AUC 面积为 0。658(P<0。001)、IL-17 检测 AUC 面积为 0。734(P<0。001)、IFN-α检测AUC面积为0。571(P<0。001)。结论:MTB 感染者 IL-6、IL-17 水平增高,IL-6、IL-17 对结核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IL-6、IL-17 在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结核病细胞因子IFN-αIL-6IL-17

    miR-200c PAPP-A水平与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先兆流产和异位妊娠的价值

    郭彩萍陈艳梅马延玲
    945-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miR-200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先兆流产和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正常早孕孕妇、异位妊娠及先兆流产孕妇各43 例,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记录各项超声参数,并比较各组孕妇就诊时血清miR-200c、PAPP-A水平差异,探究其对孕妇先兆流产及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间孕妇的妊娠黄体平均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孕妇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先兆流产组和正常早孕组,且先兆流产组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先兆流产组孕妇的RI高于异位妊娠组和正常早孕组,且异位妊娠组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先兆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孕妇的PSV均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但先兆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孕妇的血清 miR-200c 水平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但先兆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孕妇的 PAPP-A 低于先兆流产组和正常早孕组,且先兆流产组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经分析,超声及 miR-200c、PAPP-A水平联合诊断孕妇先兆流产特异度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对异位妊娠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血清miR-200c和PAPP-A水平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有效地用于鉴别诊断先兆流产和异位妊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先兆流产miR-200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异位妊娠

    MRI诊断肩袖损伤及撕裂程度的临床应用观察

    潘小文高艳但倩董晚亭...
    95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MRI在肩袖损伤诊断及撕裂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3 例肩部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探究MRI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对肩袖不同肌腱损伤及撕裂程度的检出情况,分析 MRI 与关节镜测量肩袖全层撕裂肌腱撕裂尺寸偏差情况。结果:经关节镜检查,183 例患者肩袖损伤阳性 136 例,阴性 47例,MRI检查134 例阳性,49 例阴性,诊断敏感度 95。59%(130/136),特异度 91。49%(43/47),准确度为94。54%(173/183),阳性预测值为 97。01%(130/134),阴性预测值 87。76%(43/49),Kappa 值为 0。859。183 例患者关节镜共诊断373 处损伤,其中冈上肌腱136 处,冈下肌腱122 处,肩胛下肌腱115 处。MRI对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胛下肌腱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关节镜检查(P<0。05);136 例肩袖损伤患者中全层撕裂45 例,部分撕裂 91 例,MRI 诊断全层撕裂准确率为 93。33%(42/45),部分撕裂为 94。51%(86/91),总准确率为94。12%(128/136),显著低于关节镜检查(P<0。05);MRI测量全层撕裂肌腱断端回缩度、撕裂跨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6。67%(39/45)、82。22%(37/45)。结论:MRI 对肩袖损伤及肌腱撕裂程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肩袖损伤提供可靠的术前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肩袖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肩袖撕裂肌腱

    震颤分析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在帕金森病及P型多系统萎缩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李海亮程言博董瑞国杜波...
    95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震颤分析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xternal anal sphincter electromyography,EAS-EMG)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多系统萎缩P 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parkinson,MSA-P)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PD 患者 50 例,MSA-P 患者 25例。根据H&Y分期,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H&Y为0-3 级的早-中期PD 组(27 例),H&Y 为 4~5 级的晚期PD组(23 例)及 MSA-P 组(25 例),同时检测三组的震颤分析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情况,分析三组患者震颤分析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PD 组与 MSA-P 组患者静息性震颤发生率帕金森病组高于MSA-P 组(P<0。05),震颤频率及姿势性震颤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中期PD组静息性震颤及姿势性频率均高于晚期PD组(P<0。05),两组均以静息性震颤为主,但两组静息性震颤及姿势性震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期 PD 组与 MSA-P 组比较,静息性震颤发生率更高(P<0。05),姿势性震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A-P 组与 PD 组比较,EAS-EMG的轻微收缩时运动单位(motion unit of anal sphincter during slight constract,MUAP)平均时限延长、多相波百分比显著增高、卫星电位出现率增多(P<0。05);晚期 PD 组 EAS-EMG 与早-中期 PD 组相比,MUAP 平均时限延长、多相波百分比显著增高、卫星电位出现率增多(P<0。05);早-中期PD组与MSA-P 组相比,EAS-EMG MUAP 平均时限缩短(P<0。05),多相波百分比及卫星出现率下降(P<0。05)。结论:震颤分析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和帕金森病病情进展相关,并可能为MSA-P 型和早-中期PD患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震颤分析肛门括约肌肌电图

    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与影像学危险因素分析

    郭冉信瑞强李凤菊赵晓亮...
    960-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与影像学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4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本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对两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将其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破裂组(n=52)与未破裂组(n=8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管硬化性疾病、动脉瘤最长径、宽度、长宽比及动脉瘤部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年龄越小,越容易破裂(P<0。05);破裂组的最长径、宽度、长宽比值均显著高于未破裂组(P<0。05);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破裂率高于其他部位动脉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OR=3。664,95%CI):1。577~8。515,P=0。003)、动脉瘤最长径(OR=1。405,95%CI:1。130~1。747,P=0。002)及动脉瘤位置,而前交通动脉(OR=26。747,95%CI:5。384~132。883,P<0。001)和后交通动脉(OR=15。288,95%CI:3。659~63。885,P<0。001)破裂风险最高;高脂血症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03,95%CI:0。026~0。405,P=0。001)。结论:性别、动脉瘤最长径及动脉瘤位置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的独立保护因素,这为将来针对颅内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动脉瘤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颅内动脉瘤多发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险因素

    不同TAPP术治疗巨大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韩华李洲卢通
    964-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 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应激反应、并发症情况。方法:对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行 TAPP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72 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36 例)、B组(36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TAPP 手术,A组在术中疝囊剥离与横断后,将残端疝囊进行缝合并固定,对照组则不进行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高于 B 组(P<0。05)。A组并发症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B 两组患者术后N、NLR值明显>术前;LY明显<术前,术前、术后N、NLR差值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5),LY差值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行TAPP 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将残端疝囊进行缝合固定有助于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同时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为患者后续康复提供帮助。

    巨大腹股沟疝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应激反应并发症

    宫颈癌TVCDS影像学表现及与肿瘤特征的相关性

    杨丽英王莉梁小静陈伟杰...
    969-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TVCDS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与肿瘤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 年12 月至2023 年11 月收治的98 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癌组),同期纳入 71 例TVCDS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 TVCDS 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对比不同人群血流信号分级、病理特征、RI、PSV及EDV值,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宫颈癌患者 RI、PSV 及 EDV 与血流信号分级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RI值低于对照组,PSV、EDV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RI值比较:Ⅰ期>Ⅱ期>Ⅲ期,PSV、EDV值比较:Ⅰ期<Ⅱ期<Ⅲ期,且肿瘤直径<40mm、无淋巴结转移患者RI值明显高于直径≥40mm、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血流分级患者RI值比较:Ⅰ级>Ⅱ级>Ⅲ级,PSV、EDV值比较:Ⅰ级<Ⅱ级<Ⅲ级(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RI与血流信号分级呈负相关(r=-0。411,P<0。001),PSV、EDV 与血流分级均呈正相关(r=0。396、0。408,P<0。001)。结论:宫颈癌患者TVCDS检查RI、PSV及EDV值变化与其肿瘤病理特征、血流信号分级密切相关。

    宫颈癌阴道彩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肿瘤病理特征

    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

    张连福贾宗晓赫明月胡进进...
    973-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我院贲门癌患者126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组与经胸腹组,各63 例。经腹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根治术,经胸腹组给予胸腹联合腔镜微创根治术。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情况、创伤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胃肠功能指标[术后拔胃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手术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水平]、营养状况[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切缘阳性率、手术根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腹组手术时间为(131。52±18。7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2±0。60)d、术后拔胃管时间(2。88±0。47)d、术后进食时间(4。38±0。85)d、术后下床时间(5。82±1。16)、住院时间(10。72±2。01)d,均短于经腹组的(155。94±21。67)min、(3。40±0。66)d、(3。34±0。53)d、(5。62±0。92)d、(7。10±1。24)d、(12。39±2。33)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12。46±14。21)mL、(160。89±22。37)mL,均低于经腹组的(124。31±16。08)mL、(186。27±20。1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27±1。76)个,高于经腹组的(13。15±1。63)个(t=6。761、7。831、5。154、7。858、5。983、4。308、4。383、6。691、7。015,P 均<0。001);术后1d、3d,经胸腹组血清CRP 分别为(72。36±16。20)mg/L、(35。28±10。08)mg/L,低于经腹组的(96。58±14。77)mg/L、(51。17±11。62)mg/L,IL-6 分别为(212。34±33。16)ng/L、(142。32±23。57)ng/L,低于经腹组的(254。39±37。49)ng/L、(180。67±27。13)ng/L,IL-8 分别为(0。28±0。09)μg/L、(0。14±0。04)μg/L,低于经腹组的(0。42±0。11)μg/L、(0。25±0。07)μg/L,VIP 分别为(28。76±4。05)pg/mL、(34。69±4。28)pg/mL,高于经腹组的(25。14±3。63)pg/mL、(30。52±3。91)pg/mL,SS 分别为(18。23±3。10)pg/mL、(20。21±2。36)pg/mL,高于经腹组的(16。17±2。86)pg/mL、(18。08±2。44)pg/mL,MTL分别为(242。16±21。18)pg/mL、(257。90±23。25)pg/mL,高于经腹组的(227。43±20。64)pg/mL、(238。41±21。76)pg/mL,(t=8。769、8。199、6。668、8。470、7。818、10。829、5。283、5。709、3。877、4。980、3。953、4。858,P 均<0。001);术后1 个月,经胸腹组血清ALB、差值分别为(75。61±8。03)g/L、(11。95±6。51)g/L,高于经腹组的(70。58±5。95)g/L、(70。58±5。95)g/L,PNI、差值分别为(62。48±6。17)、(14。22±5。13)g,高于经腹组的(57。13±5。82)、(8。60±5。22),SGA评分与差值分别为(9。08±1。42)分、(5。49±1。58)分,高于经腹组的(11。15±1。76)分、(3。06±1。49)分(t=3。944、4。8470、5。007、6。095、7。265、8。881,P 均<0。001);经胸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低于经腹组的19。05(χ2=4。582,P=0。032)。结论:胸腹联合腔镜微创根治术治疗贲门癌效果确切,能优化手术路径,减轻组织创伤,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并发症发生,加快术后恢复进程。

    贲门癌经腹腔路径胸腹联合路径贲门癌根治术胃肠功能

    CT肺动脉成像与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胡杰郑同同刘晓伟甄玉莎...
    980-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肺动脉及心功能 CT 参数与急性肺栓塞患者 30d 不良预后的关系,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快速风险分层提供信息。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行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且随访 30d 者共 243 例。在横轴位图像上,测量主肺动脉(MPA)及主动脉(AO)比值、左(LPA)、右(RPA)肺动脉最大径线及右、左心室之间的最大短径比(即 RVD/LVD),在工作站测量肺动脉干高度和体积。根据30d预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及分型进行分组,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或制动史、心率、肺栓塞分型和治疗方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PA、RVD/LVD值均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在根据栓塞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组中发现,MPA/AO、MPA、RPA、LPA、PAV、PAOI、RVD/LVD、室间隔移位及腔静脉反流于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室与左室径线比值(RVD/LVD)预测中重度肺栓塞的AUC值最大,特异度最高。结论:右室与左室径线(RVD/LVD)比值可作为急性肺栓塞预后日常评估的首选指标。肺动脉干体积(PAV)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新指标。此外,MPA、RPA、LPA 和腔静脉反流及室间隔移位对肺栓塞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依据。

    肺动脉CTA肺栓塞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