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

    梁金排刘淑红赵红玲肖翠君...
    1531-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前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细胞因子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的64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鼻导吸氧组和HFNC组,每组32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SAA、C-反应蛋白(CRP)、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气分析等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CRP、SAA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2组治疗前SAA、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治疗后24 h血清SAA、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鼻导管吸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HFNC组SAA、CRP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IL-1β、IL-6、IL-8、TNF-α、IFN-γ、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治疗后24 h IL-1β、IL-6、IL-8、TNF-α、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10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导管吸氧组IL-1β、IL-6、IL-8、TNF-α、IFN-γ、IL-10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HFNC组IL-1β、IL-6、IL-8、TNF-α、IFN-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IL-1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气道湿化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鼻导管吸氧组(P<0.05).HFNC组患者舒适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治疗后,AECOPD患者炎性因子及致炎细胞因子下降明显,而促炎细胞因子有所升高,且气道湿化效果及患者耐受性均较好,表明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经鼻高流量氧疗细胞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对脑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吴海威张娜
    1535-1537,1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168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78).试验组患者予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癫痫患者临床疗效及脑损伤标志物血清S-100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100β、HMGB-1、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清S-100β、HMGB-1、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且脑损伤标志物血清S-100β、HMGB-1和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癫痫S-100βHMGB-1IL-6TNF-α

    DWI单指数和双指数模型在肺癌与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耿广侯桂英李臻吴新娟...
    1538-1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单指数与IVIM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或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癌与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包含较大实性成分的肺癌患者28例与肺炎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肺部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包括10个b值,b=0、25、50、100、150、200、400、600、800和1000 s/mm2.分别以单指数和IVIM模型对所有b值的DWI图像进行计算,得到ADC值、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分析肺癌与肺炎组间各参数有无显著差异,绘制有显著差异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筛选出诊断效能最高的参数;再根据肺癌不同病理亚型将肺癌患者分为4组,比较组间各参数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肺癌组的ADC值与D值均显著低于肺炎组(P<0.05),肺癌与肺炎组间D∗值与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阈值为1.44×10-3 mm2/s时,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0%、76.0%和75.4%;当D值阈值为1.23×10-3 mm2/s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0%、92.0%和88.0%;4组肺癌亚型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单指数模型和IVIM模型可用于肺癌与肺炎的鉴别诊断,其中肺癌组的ADC与D值均显著低于肺炎组,且D值的诊断效能更高.

    肺癌肺炎弥散加权成像(DWI)

    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韩俊成刘晓丽左永录
    1542-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中运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依据治疗的方法分为PVP组和PKP组,每组50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费用,还有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并发症.VAS评分来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运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PVP组手术和术后住院的时间、手术费、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少于PKP组(P<0.05).2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术前比较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感染、一过性发热、再次骨折、骨水泥渗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PVP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B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的提升(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运用PKP与PVP均可以改善和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且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PKP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小,PVP则操作更为简单,并且价格比PKP要低,因此在临床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骨质疏松PKPPVP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

    右美托咪定对高龄肝脏手术患者免疫应激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分析

    王振华蔡立松席文娟
    1545-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高龄肝脏手术患者免疫应激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方法 84例高龄肝脏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咪达唑仑注射液进行麻醉诱导,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应激指标(皮质醇)与免疫炎症指标[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情况,拔管后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即刻、苏醒后2、4、8 h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10 min、拔管前、术毕1 h时的皮质醇及血清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后1、5、60 min时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10 min、拔管前、术毕1h时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高龄肝脏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同时降低免疫应激指标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肝脏手术右美托咪定免疫应激炎症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刘新锋李丹丹李攀郎艳美...
    1548-1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以及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肺部啰音吸收时间、影像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发生率及预后;观察2组患儿治疗24 h、72 h、7 d后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发热时间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快、影像学吸收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 h后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及7 d后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2个月,2组BO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有效而且安全,BO发生率无增加.

    糖皮质激素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

    APACHEⅡ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评估价值

    任晓飞刘娜耿颖甄运钰...
    1551-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估临床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0分)、B组(11~19分)和C组(≥20分),每组32例,全部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平均流速(Vmean)、平均流量(Qmean)、外周阻力(PR)、动力学阻力(DR)]变化以及脑水肿体积变化.结果 A组有效率明显优于B、C组,B组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Vmean、Qmean、PR和D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7 d后,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A组患者水肿体积明显小于B、C组,B组明显小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尽快进行APACHEⅡ评分,可早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医疗、 护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时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高压氧APACHEⅡ评分疗效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参数测定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冯金凤郑卫陈宇翔武艳娇...
    1554-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参数测定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取患者子宫内膜病灶组织,常规制备切片,采用SP免疫组化法染色计算病灶组织微血管数量均值(MVD值);使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病灶区域血流定量参数,每个病变区均进行3次扫描,计算均值;以临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将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不同血流定量参数[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进行对比.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病灶组织MVD值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病变区域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参数中VI、FI及VFI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VD、VI、FI值随病变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定量参数指标中VF、FI值与组织病理学测定MVD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5、0.673,P<0.01).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参数测定可作为子宫内膜病良、恶性变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定量参数鉴别诊断

    达可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乔哲陈勇
    1557-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可替尼(Dacomitinib)是第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Her-2/Her-4酪氨酸激酶不可逆的抑制剂,可作为EGFR Ex21L858R和(或)Ex19del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显示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NSCLC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及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均高于吉非替尼组,同时在亚裔人群、EGFR Ex21L858R突变患者中的疗效也较吉非替尼更佳.达可替尼在一/二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inhibitor,EGFR-TKI)之间直接比较中获得PFS显著改善,然而根据ARCHER 1050研究设计,尽管该研究取得了PFS的显著统计学意义,由于客观有效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不应再对OS进行统计检验;但生存曲线显示OS存在获益趋势.临床上,达可替尼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主要表现为腹泻、皮疹、口腔炎、甲沟炎和皮肤干燥等.临床可通过中断治疗、降低药物剂量和辅助药物治疗来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管理.如何对达可替尼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已成为当前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综述回顾了达可替尼从Ⅰ期到Ⅲ期的临床发展历程,同时探讨达可替尼的安全性和耐药机制,为达可替尼的合理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达可替尼非小细胞肺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小儿间质性肺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李敏闵自立
    1563-1566,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以肺泡壁和肺间质炎症过程为特征的异质性罕见肺部疾病,可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虽然个别罕见,但在儿童中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弥漫性肺部疾病,这些疾病与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预后取决于具体的诊断.在过去的几年里,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包括基因发现和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但儿童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有限,主要诊断方法包括3个基本步骤:识别儿童间质性肺病、评价其影响和确定原因.本文综述了儿童弥漫性肺部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提高对儿童间质性肺病认识,为临床提供诊断思路.

    基因间质性肺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