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细胞转录组联合蛋白质组学分析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

    王谨朱娟娟杨芳芳
    2725-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单细胞转录组联合蛋白质组学分析,结合体内外实验,探索调节肝细胞癌进展的新颖机制,为肝细胞癌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 利用R语言对公开数据库中肝癌患者单细胞转录组及细胞模型蛋白质组数据进行重分析,筛选响应肝细胞癌微环境变化的关键细胞亚群,并结合小鼠皮下荷瘤模型及肿瘤细胞共培养,验证该细胞群体对肝细胞癌微环境的调控作用.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肝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体内及体外实验证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较于非肿瘤浸润的巨噬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存在更强的相互作用;在荷瘤小鼠模型中,利用BAPN药物解聚细胞外基质,肿瘤生长受限,表现为肿瘤僵硬度降低、血管生成受抑制、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浸润减少(P<0.05).结论 巨噬细胞-细胞外基质互作在调节肝癌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肿瘤细胞外基质重构或可成为肝细胞癌实体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肝细胞癌单细胞测序蛋白质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细胞外基质

    基于RhoA/ROCK通路探讨益智仁对糖尿病肾病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芳玉韩汶龙马天鹏昌红全...
    2732-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益智仁(Alpinia Oxyphylla Fructus,AOF)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浓度为30 mmol/L的高糖培养基诱导HK-2细胞48 h造模,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格列净组、益智仁组,药物处理24 h,采用Western-blot和qPCR技术检测RhoA/ROCK信号通路上的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氧(ROS)检测氧化应激.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K-2细胞的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率增加,ROS含量升高,RhoA/ROCK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智仁组HK-2细胞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和ROS的含量降低,RhoA/ROCK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益智仁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促进HK-2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降低了 HK-2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益智仁糖尿病肾病RhoA/ROCK

    羟基红花黄色素调节Sirt 3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功能障碍

    王永贤刘军利高景峰霍涛...
    2737-2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及其对Sirt3的调节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株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造模组、脂多糖造模+Sirt3抑制剂组,羟基红花黄色素给药+模型组,羟基红花黄色素给药+Sirt 3抑制剂+模型组,给予脂多糖建立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测定细胞中ATP含量,测定细胞中细胞色素C含量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 3及Bax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模型组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细胞中谷氨酸脱氢酶,ATP及呼吸链复合物含量降低,Sirt3表达量略升高,Bax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脂多糖造模+Sirt3抑制组线粒体各项损失指标明显加剧,而羟基红花黄色素给药+模型组中线粒体损伤指标明显恢复(P<0.05),而羟基红花黄色素+Sirt 3抑制剂组中线粒体损伤程度低于脂多糖造模+Sirt3抑制剂组(P<0.05),Sirt3蛋白表达较抑制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羟基红花黄色素降低脂多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该作用可能与羟基红花黄色素提高受损心肌细胞内Sirt3的表达量有关.

    羟基红花黄色素Sirt3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线粒体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

    王卫卫邢文韬张爱青苏振华...
    2742-2745,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泌素三项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早期胃癌组;另取同期胃部良性疾病与体检证实健康者各50例,分别纳入胃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检测早期胃癌组、胃部良性疾病组治疗前及对照组体检当天的外周血PD-1含量,同时检测VEGF、血清胃功能三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评估各指标联合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早期胃癌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2组资料,重点分析VEGF、PD-1、胃泌素三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组VEGF、PD-1、G-17比较,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对照组,3组PG-Ⅰ水平比较,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对照组(P<0.05),3组PG-Ⅱ比较,对照组低于其他2组,但其他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PD-1、G-17、PG-Ⅰ单独诊断胃癌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G-Ⅱ诊断胃癌的AUC<0.7,诊断价值较差,联合诊断的AUC为0.968,诊断价值最高.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15例,复发率为12.50%.复发组入院时血清VEGF、PD-1、G-17、PG-Ⅰ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G-Ⅱ水平低于未复发组,术后各时点VEGF、PD-1、G-17、PG-Ⅰ水平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G-Ⅱ逐渐升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VEGF、PD-1、G-17、PG-Ⅰ、PG-Ⅱ异常表达均与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关,其中VEGF、PD-1、G-17、PG-Ⅱ为危险因素,PG-Ⅰ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清VEGF、PD-1及胃泌素三项均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呈异常表达,可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其异常表达也可能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胃泌素三项复发

    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在直肠癌第三站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淋巴结分选中的应用价值

    崔振兴王新波
    2746-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在直肠癌第三站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淋巴结分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张家口宣钢医院的直肠癌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淋巴结分选组(传统淋巴结分选)55例和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组(纳米炭颗粒悬浮液经肛门注射到肿瘤周围的直肠黏膜下层并结合动脉途径)55例.通过腹部和骨盆的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正发射断层扫描验证诊断;比较2组患者淋巴结分选持续时间、淋巴结和直径<5 mm的淋巴结数目;通过综合诊断2组患者淋巴结阳性或阴性;通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比较2组患者直肠膜完整性和肿瘤与周围切除边缘距离;统计2组患者生存率.结果 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组淋巴结分选持续时间较传统淋巴结分选组短(P<0.05).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组淋巴结数目和直径<5 mm的淋巴结平均数较传统淋巴结分选组多(P<0.05).纳米炭颗粒对组织化学观察和诊断没有影响.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组直肠膜完整性比例和肿瘤与周围切除边缘距离高于传统淋巴结分选组(P<0.05).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组术后住院天数和辅助化疗人数比例均低于传统淋巴结分选组(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生存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组的下降幅度低于传统淋巴结分选组(P<0.05).结论 纳米炭显影结合动脉途径作为直肠癌淋巴结检测示踪剂是有效的,能够增加患者生存率,对直肠癌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直肠癌淋巴结分选纳米炭自主神经第三站淋巴结清扫根治术

    控制论导向的多维度阶段式干预对IgA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李磊王丽妍刘珂计丹英...
    2751-2754,2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控制论导向的多维度阶段式干预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IgA肾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号尾号进行分组,尾号为奇数者分配至对照组,偶数者分配至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干预组患者实施控制论导向的多维度阶段式干预,2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生命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控制论导向的多维度阶段式干预可有效降低IgA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

    IgA肾病血液透析控制论多维度阶段式干预并发症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对病理显著缓解率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郑波赵红梅郭鹏伟王毅...
    2755-2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贝伐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对病理显著缓解率(MPR)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作2组,对照组37例给予化疗,观察组37例于此基础给予贝伐单抗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因子、肿瘤标志物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PR率为54.05%,客观缓解率(ORR)为56.7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7.03%及32.43%(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8.92%,低于对照组的40.54%(P<0.05).结论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血清因子、肿瘤标志物,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效提高.

    贝伐单抗晚期结直肠癌血清因子肿瘤标志物安全性

    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贾小雪李春敏刘媛媛高齐涛...
    2759-2762,2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术后康复时间、疼痛程度、睡眠质量、髋关节功能,并统计2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髋关节Harris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便秘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疼痛干预可缩短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髋关节置换团队合作模式疼痛干预术后疼痛功能恢复

    CT增强扫描使用碘帕醇致肾损害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和验证

    陈丽娟彭加兵
    2763-2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碘帕醇致肾损害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使用碘帕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行CT增强扫描使用碘帕醇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6例和验证集40例,先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脉搏、饮酒史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脉搏、吸烟史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碘帕醇致肾损害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列线图模型ROC的AUC分别为0.726和0.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曲线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模型临床决策曲线的概率阈值为0.16~0.72时,患者的净受益率>0.结论 当患者无吸烟史、脉搏越快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越低时,使用碘帕醇致肾损害的风险显著增加,应采取相关措施.

    碘帕醇肾损害危险因素列线图

    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肾动脉血流参数预测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

    程志华杨瑞敏刘翔宇石克威...
    2768-2771,2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子宫动脉(UtA)及胎儿大脑中动脉(MAC)、肾动脉(RA)血流参数预测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档、产检并住院分娩的高龄孕妇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43例为研究组,正常分娩的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获取孕妇UtA、胎儿MAC、胎儿RA频谱图,测量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2组上述动脉各血流参数.结果 2组间孕妇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孕妇UtA的S/D、PI、RI均增高(P<0.05);研究组胎儿MAC的S/D、PI、RI均减低(P<0.05);研究组胎儿RA的S/D、PI、RI均增高(P<0.05);研究组胎儿RA和胎儿MAC的S/D、PI、RI比值均增高(P<0.05).研究组胎儿RA和胎儿MAC的S/D、PI、RI比值与孕妇UtA的S/D、PI、R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妇UtA、胎儿MAC、胎儿RA血流参数相互补充,可以作为预测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与否的重要监测指标.

    子宫动脉大脑中动脉肾动脉高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