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中医
河北中医

李立

月刊

1002-2619

hbzyzz@126.com

0311-8598962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中医/Journal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管,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广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及时报道、交流和推广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中医工作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注重临床实践,面向基层,坚持理论和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学科临床、实验、理论研究工作的进展,促进国内外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振兴中医药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与路径

    黄圣雁龚海燕赵蕾张玉琴...
    799-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适宜技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路径研究.方法 纳入120 例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干预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 80 例、预后不良组 40 例,统计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2 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良好组SF-36 各项评分均高于不良组患者(P<0.05).良好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情况发生与性别、高血压、吸烟、文化程度无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异常、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治疗依从性、科学运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有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70 岁、BMI肥胖或超重、病程长短、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未科学运动、治疗依从性差、ALT升高为糖尿病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以糖尿病患者预后是否发生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发现病程、BMI、年龄、血脂异常、科学运动、治疗依从性、ALT、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情况具有间接的中介作用.结论 通过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及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情况主要与年龄、病程、BMI指数、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ALT相关,为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供了参考.

    糖尿病中医适宜技术路径研究生活质量

    腹针结合常规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刘青松慈玉莹迟文成邹香妮...
    804-808,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常规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2 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51 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1 例同时联合腹针+常规针刺法治疗.2 组均以 6 天为 1 个疗程,休息 1 天,共治疗 2 个疗程.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S)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统计2 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47/5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39/5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DHI-S、DA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双侧颈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ET-1 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针结合常规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够迅速缓解眩晕症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针刺疗法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耳针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李文杰李洋
    809-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耳针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4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47 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 47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针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效果,比较2 组治疗前后面部神经传导速度、红外热成像(前额区、耳周区、口角区、颧区及患侧全区温度)、面瘫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FDIP)评分、免疫炎性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白细胞介素6(IL-6)、IL-21]水平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FF)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1 年,统计对比2 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45/47),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38/4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1、2、3、4 周面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 1、2、3、4周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 组治疗 1、2、3、4 周前额区、耳周区、口角区及患侧全区温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1、2、3、4 周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 组治疗1、2、3、4 周颧区温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但2 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 1、2、3、4 周改良Portmann、FDIP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治疗1、2、3、4 周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 组治疗后血清IgA、IgM、IgG、IL-6、IL-21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WHOQOL-BRFF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针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面部肌群恢复情况,有效改善患者面部温度、神经功能及面部神经传导速度,且能有效抑制免疫炎性损伤,降低复发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面神经麻痹耳针疗法

    中医眼保健操联合家庭联动式管理方案对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用眼习惯及视力的影响

    陆新华潘静娟
    815-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眼保健操联合家庭联动式管理方案对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用眼习惯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 例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60 例予常规门诊宣教及屈光不正纠正方法干预,观察组6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眼保健操联合家庭联动式管理方案.2 组均干预 3 个月.比较 2 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3 个月裸眼视力,干预3 个月后不良用眼习惯纠正情况、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干预前后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并统计家属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屈光不正纠正有效率91.67%(55/60),对照组有效率76.67%(46/60),观察组屈光不正纠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干预后1、3 个月裸眼视力均较本组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 1、3 个月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种不良用眼习惯纠正率和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干预后SCARED、DSRS评分、SCSQ消极应对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干预后SCSQ积极应对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干预方案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眼保健操联合家庭联动式管理方案能够更好地纠正患儿屈光不正症状,提高裸眼视力,改正其不良用眼习惯,提高遵医行为,改善其负性情绪,促使患儿建立积极的疾病应对方式,患儿家属满意度好.

    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不良用眼习惯家庭联动式管理中医眼保健操

    五禽戏鸟戏联合基于中医辨证的中医适宜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于建平刘戴维耿艳琴
    821-824,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五禽戏鸟戏联合基于中医辨证的中医适宜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胃肠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 例NSCLC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50 例予常规干预,研究组5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五禽戏鸟戏联合基于中医辨证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2 组均干预1 个月.比较2 组干预前后CD4+、CD8+、CD4+/CD8+、症状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CD4+、CD4+/CD8+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CD8+均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CD4+、CD8+、CD4+/CD8+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6.00%(3/50),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4.00%(12/50),研究组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干预后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干预后6-MWT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禽戏鸟戏联合基于中医辨证的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提高NSCLC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运动耐力,降低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改善NSCLC化疗患者的症状和心理状况.

    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反应免疫功能五禽戏鸟戏中医适宜技术

    五禽戏联合夹脊针刺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

    田娟娟张晶晶丁梦雯胡玮璇...
    825-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五禽戏联合夹脊针刺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62 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31 例予夹脊针刺法治疗,联合组 31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五禽戏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2 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ND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五禽戏联合夹脊针刺治疗后,患者颈椎功能、疼痛程度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确切.

    混合型颈椎病五禽戏夹脊针刺颈椎功能疼痛程度

    老年骨科手术期间构建综合中医理念介入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案的临床观察

    张爽崔海月侯丽娜
    829-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骨科手术期间构建综合中医理念介入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将130 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65 例予以常规手术室风险控制管理,观察组6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中医理念介入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案,2 组均自入院干预至手术结束.比较2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还原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术后 3 天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RP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 3 天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 组术后 3 天全血还原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及ESR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 天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综合中医理念介入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降低并发症风险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患者满意度良好.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医理念并发症

    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孙艳杨建军郑光敏姜倩...
    834-836,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为进行性发展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CHF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虚为其发病之本,瘀血、痰浊、水饮为其标实,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诸脏.其中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若肝不藏血,则阴血不足;肝失疏泄,气血津液运行失调,内停发为血瘀、痰浊、水液,使心气亏虚,心阳阻遏,心脉失养,最终发为心力衰竭.本文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理论探讨CHF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从肝论治CHF提供辨证思路及理论依据.

    慢性心力衰竭肝藏血肝主疏泄发病机制

    基于《金匮要略》探讨祛湿化痰法在胸痹中的应用

    陆海鹏王子琴庄燕苹张绚...
    837-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指上焦阳气不足,阳气不振;"阴弦"指尺脉弦、下焦阴寒内盛之象,古今医者多以此为基础对胸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却在诊疗过程中易忽略痰湿这一关键致病因素.本文从痰湿致胸痹的特点入手,结合《金匮要略》胸痹条文,对条文的病机演变、临床表现、组方用药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仲景论述胸痹证型皆有痰湿邪气作祟,在组方上皆配伍祛湿化痰之品,证实了痰湿在胸痹心痛中的关键作用,临床诊疗应随证治之.

    《金匮要略》痰湿胸痹方药

    浅谈命门与脑及命门藏精、气、神

    杨瑞林李玉芳高媛闫冬雪...
    842-84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命门是"生命之门",推动着人体生命的进程,脑作为人体"总司令",统率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命门与脑在个体生长发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脑即为命门.命门作为精、气、神储藏之所,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生命活动供能,存精养气守神就是保养命门,颐养生命,精充气足神旺则康健,精亏气虚神疲则生疾.

    命门